紀紅
小學英語教材人文性的挖掘與利用
紀紅
教師在使用英語教材的時候,會產(chǎn)生對教材的不同理解和認識,這些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就會帶來對教材使用的不同方式和方法。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比較突出的現(xiàn)象是:(1)照本宣科型——教材中有什么,我就講什么,絕不多講;(2)思考選擇型——教材中有什么,我要想一想,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怎樣講是合適的;(3)整合拓展型——教材中的內(nèi)容哪些可以相互整合,我還可以給學生們補充些什么。
教師在使用英語教材組織教學時,應當以教材為手段,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筆者認為在使用英語教材時,還是應該有所改變的。這種改變包括:教材內(nèi)容適當?shù)脑黾踊蜓a充、教材內(nèi)容的重新編寫、教材內(nèi)容的替換、教材內(nèi)容的整合、教材內(nèi)容的刪減,等等,使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智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1.從文本語言入手,挖掘教材人文性
教材文本內(nèi)容的編寫是許多專家學者集思廣益的智慧結晶,看似簡單的文本往往會對學生進行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教育與啟發(fā)?!缎聵藴视⒄Z(一年級起點)》(以下簡稱《新標準英語》)第九冊Module 5 Unit 1一課講述的是Sam和Amy爭論紅色T恤衫的歸屬,最后發(fā)現(xiàn)原來是玲玲的,他們互相道歉的故事。課文最后一幅圖呈現(xiàn)的文本是小朋友向對方說出了“I’mSorry”的句子,看似簡單的語句卻在提醒學生們,生活當中我們有時會因為自己的盲目判斷而導致對他人的誤解甚至爭吵,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就應該做到主動承認錯誤,主動向對方道歉。
2.從文本的語言功能詞入手,挖掘教材的人文性
《新標準英語》教材在每個模塊的第一單元中都會出現(xiàn)語言功能詞的提示,教師要結合文本認真體會語言功能詞的用意是要求學生們掌握一種句法結構,還是要學生們形成一種能力,或是使學生能夠有心智上的發(fā)展。如《新標準英語》第九冊Module 6 Unit 1的文本,教材提示的語言功能詞是“well”,文本的主要語言結構是“I can...”的表達。大部分教師就會忽略了對于功能詞的理解,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Can句型的學習和操練上,而實際上這個語言功能詞是在提醒教師在文本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更學會正確地評價他人,并且能夠讓孩子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體會出:Encouragement makes good men better.
3.從文本的圖片入手,挖掘教材人文性
《新標準英語》每一個模塊的文本內(nèi)容都匹配著豐富生動的圖片,這些圖片大多數(shù)情況下被教師忽略了,也正是由于教師的忽略導致了學生對于文本圖片的漠視,對于文本的學習就僅僅聚焦在單純的文字上,缺失了對于圖片的理解和判斷,能讀懂文字,卻讀不懂圖片?!缎聵藴视⒄Z》第七冊第八模塊Module 8 Unit 1中仔細觀察文本的圖片會發(fā)現(xiàn),很有趣也很生動,重點是關注太陽和云朵。一開始兩人在讀報紙的時候可能還是在早晨比較早些的時間,太陽和云朵閉著眼睛好像還沒有完全睡醒;當媽媽讀到有個小姑娘得了金杯的時候,太陽和云朵瞪大了眼睛,似乎也想聽一聽新聞報道是如何介紹的;最后,Amy說她也會吹奏笛子時,太陽和云朵都皺起眉頭躲在窗簾后面,媽媽也捂著耳朵皺著眉頭,說明Amy吹奏的不是很好,進而引出了媽媽說的那句話———Practise a lot!You will win a competition too.對于圖片的閱讀會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掌握,也會比較自然地使學生體會理解媽媽最后說的話,從閱讀到理解到情感的滲透教育可以一氣呵成。
4.從文本的活動入手,挖掘教材人文性
《新標準英語》教材中每一個文本材料的學習之后都會有相關活動的呈現(xiàn),這些活動可以使學生們很好地對于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操練和運用。有些活動還在練習語言的同時,滲透著對于文化的拓展和延伸。如《新標準英語》第十冊Module 2 Unit 2的練習部分:讓學生根據(jù)圖片的提示進行Sam和Daming這兩個人物的一日三餐的對比問答練習,看似對于一日三餐食物的提問和回答,卻能夠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中英飲食文化的不同。
5.從文本的歌曲入手,挖掘教材的人文性
《新標準英語》教材中還有豐富的歌曲和歌謠資源的呈現(xiàn),這些歌曲和歌謠不是隨意的選擇,每一首歌曲或是歌謠都是與模塊的主題緊密關聯(lián)的,歌曲和歌謠中往往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如《新標準英語》第九冊Module 9中的歌曲《Ifyou’re happy...》與文本內(nèi)容緊密關聯(lián)。盡管這首歌曲的中文版本,學生們是耳熟能詳?shù)?,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體會的是正確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不同的事情可以引起我們不同的情緒反應,同一件事情也會引起我們不同的情緒反應,引導學生形成陽光的心態(tài),管控自己的情緒。
小學英語教師應以教材為根,以學生為本,以生活為源,把教學的過程看作不僅是學生作為個人的學習過程,也是學生作為一個人的生命成長過程。在教學中始終關注學生作為鮮活生命的需要,關注學生作為鮮活生命的成長歷程,懷著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與學生共同完成學習和成長的歷程。
(作者單位:青島市第五十三中學小學部,山東青島266034)
責任編輯:劉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