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然,肖欽紅(武漢輕工大學,武漢430023)
文化入侵淺析
陳浩然,肖欽紅
(武漢輕工大學,武漢430023)
摘要:文章從文化入侵的定義入手,進一步闡釋了文化入侵的途徑及其表現(xiàn),說明了文化入侵的危害,并提出文化入侵的防范對策。
關鍵詞:文化入侵;危害;對策
肖欽紅(1987-),男,湖北武漢人,碩士,武漢輕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此文系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網(wǎng)絡言論理性表達引導研究”(編號:13BKS111)的階段性成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是堅持黨的指導思想一元化。但是現(xiàn)在一元指導的地位受到了威脅,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邊緣化,認同度降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入侵。什么是文化入侵?有什么危害?防范對策是什么?本文試圖探討這些問題。
文化入侵(Cultural invasion)定義為一個國家或民族對其他國家或民族通過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進行征服的行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文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化入侵大致發(fā)生于兩個時期:戰(zhàn)爭時期與和平時期。戰(zhàn)爭時期,一個國家強行改變另一個國家的教育方式,強制新一代學習入侵國語言文字,比如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在其占領區(qū)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三省以及臺灣等地區(qū)實施殖民文化灌輸,讓我們學習日本文化、說日語。這是典型的利用軍事實力和軍事入侵而進行的文化入侵。和平時期,發(fā)達國家利用各種手段,包括科技手段來壟斷發(fā)展中國家的文化市場,并改變其國民的風俗習慣,阻礙其民族文化的傳承,這也是文化入侵。相對經(jīng)濟和軍事的侵略,文化的侵略更為根本。當前,外來文化入侵的本質就是要動搖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那么這些外來文化入侵在生活中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呢?
目前,文化入侵的途徑主要分四個方面:
首先是網(wǎng)絡。互聯(lián)網(wǎng)是文化入侵的主要途徑。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為普通人生活、工作、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wǎng)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網(wǎng)絡成癮,使人們沉浸于網(wǎng)絡游戲、網(wǎng)絡交友和網(wǎng)絡聊天。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就是網(wǎng)絡詞匯泛濫,夾雜著錯別字,尤其是一些外來詞語。許多長期從事文科教學的老師,面對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網(wǎng)絡語言竟然無從批改。比如:O了——好;3Q——thank you;木有——沒有;粗來——出來;碎覺——睡覺;醬紫——這樣子……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樣寫學生們覺得有趣,也簡單方便,但是我們越來越擔心,長此以往,將影響到漢字的規(guī)范性。還有書寫能力下降,閱讀能力下降。大家上網(wǎng)時間多了,看書時間少了,即使上網(wǎng)閱讀,也講快餐文化,缺少了文化的積累和沉淀。當我們有很多人甚至說漢語都要夾雜幾句英語,唱歌都以唱英文歌為榮的時候,當我們的傳統(tǒng)戲曲、民族音樂無人問津,而人們都去聽交響樂、看西洋歌劇,孩子都去搖滾街舞的時候,最后的我們還能剩下什么?
其次是飲食方面?,F(xiàn)在,洋快餐、洋食品在中國遍地開花,生意越來越紅火,其中的代表就是肯德基、麥當勞的漢堡薯條炸雞腿及必勝客、棒約翰、可樂、雪碧等等?,F(xiàn)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喝白開水、喝茶,而是喜歡喝可樂、雪碧、奶茶。洋快餐在改變我們飲食方式的同時,也在改變我們民族的飲食文化。
再次是影視、音樂、娛樂方面。比如好萊塢電影,好萊塢永遠負有向世界傳播美國的價值觀的使命。倫敦《晨報》就明確警告:“美國電影是侵入英國的旗幟。”好萊塢電影不僅代表了美國的“軟實力”,也在充當其“文化擴張”的排頭兵。因此,我們在觀看其影片時,應多幾個視角去觀察,同時,保持一些清醒和警惕。
最后是民俗節(jié)日?,F(xiàn)在,許多西方節(jié)日如萬圣節(jié)、愚人節(jié)、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等在中國青年人中越來越流行,而中國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如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臘八節(jié)等等越來越冷清,我們甚至有這樣一種感覺,現(xiàn)在春節(jié)變得越來越?jīng)]有年味了。2005年11月,甴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jīng)有2500多年歷史,起源于中國的端午節(jié),卻被韓國申報成功,這樣的結果真叫人心痛!此外,在我國內蒙古地區(qū)流行的馬頭琴,已被蒙古國申報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皮影戲,也被印度尼西亞申報為該國的文化遺產。這些都是文化入侵的主要途徑及其表現(xiàn)。
外來文化入侵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呢?首先,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喪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方面,改革開放30年我國一直處于變化最快、發(fā)展最快的社會轉型時期,另一方面,我們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西方思潮和意識形態(tài)也不斷涌入,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影響,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tǒng)道德觀念。社會很多人都朝“錢”看,一切圍繞著利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顛覆了我們傳統(tǒng)的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禮儀仁愛的道德標準。
近幾年,移民出國現(xiàn)象越來越多。中國銀行發(fā)布的《2012年中國私人財富管理白皮書》顯示:在中國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人口中,14%的人已經(jīng)移民海外,另有46%的富人正在計劃或者辦理移民的過程中……真是一個驚人的紀錄。移民給我們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移民原因很多,諸如教育、醫(yī)療服務體系不完善等,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移民問題與文化入侵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人們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那些借改革開放之機成為富豪的人,享受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卻不愿意為改革開放做進一步貢獻,甚至加入外國國籍,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其次,中國文化對外影響力和競爭力還不強。西方國家對中國文化接受和認可的程度仍然不高。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功夫、大熊貓、長城上。在語言方面,漢語在國際上的地位有限,互聯(lián)網(wǎng)上使用率只占5%,國人對英語的重視在某種程度已經(jīng)超過了對漢語教育的重視。2003年,英國前首相布朗來中國說過一句話:“英國從中國進口的家電、服裝越來越多,但可以出口一樣東西來平衡,那就是英語?!闭Z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基,它蘊含了太多的歷史文化、風俗、信仰、道德,一旦失去了語言或者對語言的感情,會導致國家和民族的災難。
最后,核心價值觀的缺位。從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和最近幾年發(fā)生的所謂的“顏色革命”來看,有一個共同的規(guī)律就是受到了西方文化觀念的影響。正如“軟實力”一詞的創(chuàng)造者哈佛大學著名教授約瑟夫·奈所說:“美國不是靠原子彈,而是靠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和文化摧毀了蘇聯(lián)這個龐然大國的?!爆F(xiàn)在,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松對國家安全的警惕。當前,國際形勢深刻變化,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尖銳復雜,尤其美國要建立“美國治下的和平”的意愿及全球戰(zhàn)略[1],蘇聯(lián)解體以后,“美國一些人希望接下來的就是中國,甚至以摧毀中國——這個共產主義最后一個大本營為己任[2]”?!昂推窖葑儭敝皇窃谙喈敧M小的政治領域中使用的名詞,還有一種更大范圍內適用的概念,即文化滲透。美國對政府決策最有影響的蘭德公司(RAND)向美國政府提出的報告指出:美國的對華戰(zhàn)略首先就是西化、分化中國,手段就是影響文化和價值觀。其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就制定了滅亡中國的十條戒令,又叫“十套辦法”,這是美國赤裸裸地對中國文化的入侵,是一場文化滲透與反文化滲透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大報告也突出強調:“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笔藢萌腥珪闪⒘藝野踩瘑T會,指出將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確保國家安全。其中就包括文化安全。
第一,國家政府層面:我們要占領文化陣地的制高點,建設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陣地我們不占領,別人就會去占領,要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得到弘揚和發(fā)展,要讓馬克思主義思想、共產主義信仰、愛國主義成為核心。當前,國家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網(wǎng)絡。截止2013年6月,我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5.91億,加上手機網(wǎng)民將達到7.2億人。在城市,這個比例會更高。網(wǎng)絡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性是不可否認的,但是,相比書刊雜志,網(wǎng)絡特有的隱蔽性、開放性、普遍性、自由性等,所暴露出的安全問題更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要主動抵制文化入侵,比如好萊塢暴力、日本色情文化;另一方面,我們在完善自身文化建設的同時,要加強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
第二,社會和教育層面:社會層面,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讓仁、義、禮、智、信等成為社會主流。教育層面,學校要針對青少年加強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對任何國家和社會來說,青少年都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現(xiàn)在,我們社會正處于改革開放的時代,青少年經(jīng)歷著我國社會的重大變革,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時期,這時候容易受到各種各樣思想觀念的影響,所以青少年歷來都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一個重點,近年來的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國防素養(yǎng)欠缺、國防意識不強[3],現(xiàn)實并不樂觀。應該對青少年更加重視起來,比如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考評體系等等。
第三,個人層面:文化建設實質是建設人,抵御文化入侵要讓每一個人意識到文化入侵的危害。要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個人文化素質。另外,個人積極參與有益的文化活動,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
古人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消亡,首先是從文化衰落開始的。我們應該認真反思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所面臨的文化安全,面對外來的文化入侵筑起一道堅固的精神長城,擔負起抵御文化入侵的崇高使命。
參考文獻:
[1]俞新天.“和諧世界”與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J].國際問題研究,2007,(1).
[2]俞可平.中國模式與“北京共識”:超越“華盛頓共識”[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169.
[3]熊忠輝,張帆.我國青少年學生國防教育基本情況調查[J].青年研究,2003,(7).
編輯朱榮華
作者簡介:陳浩然(1981-),男,吉林長春人,博士,武漢輕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網(wǎng)絡文化。
收稿日期:2014-9-17
中圖分類號:D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528(2015)01-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