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梅
摘 要:英語一直都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作為英語高考題型之一的閱讀部分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分值越來越多,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考生的單科成績乃至于高考總分,因此,學生能否在高考英語中取得好成績,閱讀理解的解題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考英語取勝的關鍵。本文結合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高中英語新課標的教材內(nèi)容,提出這個時期的教師的任務:引導學生經(jīng)過初涉適應期、攻堅期和能力提升期,踏實地邁出從“不適應”到“適應”再到“會做”的關鍵幾步。最終為高考英語打下了夯實閱讀理解基礎。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能力;新課標;教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177-01
近年來,高考英語試題中閱讀部分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分值越來越多,學生的閱讀理解的解題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考英語取勝的關鍵。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須從高中的基礎年段抓起,逐步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夯實基礎,才能“蓋好高樓”。
學生從初中階段進入到高中學習英語的第一年,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種種的不適應——詞匯量迅速增大;語言信息點增多;考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從初中的“單方位”變成“多方位”;往往需要學生經(jīng)過努力動腦并推敲之后才能做出正確地選項。有時甚至有時要求學生從原文中僅從一個詞或句子中找答案發(fā)展成為從多個信息點中綜合地分析,才能推導出正確選項。所以,有些高一新生顯得無所適從、不知從何處著手、出現(xiàn)畏難情緒,甚至厭惡學習英語。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探索教法、攻堅克難、引領學生、堅定信心、打好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快速、準確地做對英語閱讀文章后面的選擇題,為以后要學業(yè)考試、高考等等重要的考試做好鋪墊,下面我結合教學實際來談談高一階段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法。
一、初涉適應期
學生剛升入高中,如果給馬上就給剛升入高中的學生們劈頭蓋臉地布置詞匯量很大的文章,很可能會打垮學生的學習信心,影響以后的英語學習。因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地制宜地設計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法。
新課標高中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設置有兩篇精華型原味英語文章,最初的兩個單元中日兩篇文章足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教師根據(jù)書中和教參中的閱讀練習題給學生設置各種各樣的問題。從中加以指導,在這個時期,教材上給Reading 和Using Language 設置的練習題很適合學生,做對這些相對容易的閱讀理解題會給學生們增強自信心,老師教授學生一些最基本的閱讀方法,比如:要默讀,不要小聲讀;要用眼睛讀不要用手指指著讀。熟記高頻單詞,整理生詞,反復熟悉和識記生詞;要廣泛地做課后閱讀,每天有題做,每天都進步。
二、攻堅期
經(jīng)歷了一個月左右初涉期以后,學生基本適應了老師的教學思路和基本套路,教師對于每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解題能力也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這時就到了攻堅期。
這個時期師生需要加大閱讀文章的數(shù)量,用近兩個月的時間,采取分級式閱讀的方法,從必修一第三個單元開始,在課本的文章基礎上,從其他英語教學刊物中為學生選取適合學生的文章,每周做兩篇文章,難度尺度把握在涵蓋初中單詞量的基礎上,選材要得當,要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 難易要適度,所選文章的難易程度要把握在閱讀理解題的正確率達到70%-80%為恰當。
其次, 材料內(nèi)容應當多樣化。故事、寓言、英雄人物傳記、淺易的科幻故事、歷史、地理知識、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學生生活等, 都是中學生喜歡的題材,比如必修一第一單元的閱讀文章是有《安妮日記》的節(jié)選,教師可以在給學生介紹其寫作背景的同時,給學生選取一到兩篇關于二戰(zhàn)中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文章來讀,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同時達到珍惜和平,遠離戰(zhàn)爭的德育教學目標。
最后,所選文章的詞匯量要把握在初中階段和必修一和必修二的詞匯。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做到承前啟后,既復習舊單詞,又預習即將要識記的單詞。這其中教師需要做大量的準備,搜集和整理,教師先做一下所選的文章,教師需將生僻詞替換成相對簡單,且詞頻較高的常用詞,學生不僅可以復習許多學過的單詞、短語和句型, 而且還可以擴大詞匯量。單詞、句型熟了,反過來會促進新課的學習。
攻堅期的教法靈活多變的。我常用的步驟是學生獨立解題----師生共同核對答案-----集體討論疑難點------老師做總結式發(fā)言。講解法的時,教師要理解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耐心細致地解答。由此,學生逐步地有了閱讀興趣和信心。突破這個難關后,就到了接下來的第三個階段。
三、能力提升期
學生在攻堅期時期基本上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高中階段閱讀方法,能力提升期的任務是提高技巧,達到更高閱讀水平層次,但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還需要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養(yǎng)成并鞏固,也就教學方法從前兩個時期的單純地學會做題發(fā)展成為多做題和做對題,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每天做一篇閱讀文章,在期末考試前的兩個月里做不少于60篇文章,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會循序漸進地有所提高。半學期過后,學生的做題速度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具體做法是:課上留出三到五分鐘做一篇文章,學生完成后收上來,然后教師評,下節(jié)課上課就講評,老師對取得進步的學生給予表揚或者設置些小獎品用以鼓勵和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做題速度和準確率。經(jīng)過前兩個時期的打磨和雕琢,高一學期期末考試時,學生已基本上掌握了高中英語閱讀理解的學法和解題技巧。
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教學方法的一貫性和持久性,不斷地反復、刺激、強化——持之以恒不斷地做,是養(yǎng)成習慣的必要步驟。 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才會感覺到閱讀能力逐步、長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