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程皓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刑事科學技術學院,北京 102623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刑事科學新技術、新方法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進和完善,尤其是在刑事案件偵破的過程中,通過刑事科學技術基本原理的運用,可以有效的對案件事物、人等因素進行剖析,加快案件的偵破進程,對此,本文主要對刑事科學技術基本原理進行分析。
在新的發(fā)展形勢下,在刑事案件偵破的過程中對刑事科學技術基本原理的運用也越來越重視,以下主要針對刑事科學技術的物質性原理、認識性原理等進行分析。
物質性原理是刑事科學技術基本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認為世界是物質所組成的[1]。刑事科學技術的物質性原理主要有物質的可分性、物質的轉移性等兩種理論,其中物質可分性理論,主要是以物質轉移至契入點,更是物質產生的主要源頭,主要是對物質轉移之前的過程以及現象等進行分析,并得出所產生的結果及其影響。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物質的轉移是催生物質可分性的主要方式,而且,物質可分性主要是考慮物質轉移之前的變化。隨著物質不斷的變化,精細化、微量化也將作為刑事技術必須重視的因素,一般情況下,物質的變化主要是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而產生的運動形式,主要從宏觀以及微觀等產生變化,如,在宏觀角度上,物質的分離狀態(tài)主要是金屬零部件、撕碎的紙張等分離狀態(tài)的表現形式;而從微觀的角度上發(fā)生的變化,主要包括原子、分子等分離狀態(tài),同時也包括DNA 物質作為遺傳屬性物。
在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刑事案件進行偵破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物質可分性理論,充分突出現場的物證檢查簽定以及現場勘察[2]。另外,物質無論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分離,結果都會產生分離碎塊,當然后續(xù)卻仍然持續(xù)保持變化,很可能會發(fā)生循序漸進的改變,使得原本的狀態(tài)蕩然無存,可以通過對這些物質的變化,來提醒我們及時提取、發(fā)現、檢驗鑒定物證,從而有效的提升刑事的有效性。
認識性原理主要是顯現、發(fā)現、提取現場的物證痕跡,并對物證進行相應的檢驗鑒定,其目的主要是對物證的來源以及物質的本身進行全面的分析、判斷和解釋,對其進行認識性的理解[3]。另外,在刑事案件進行的過程中,對物質的認識主要分為同一認定、種屬認定等兩種,根據不同的原理來解決刑事案件物證的來源問題,從而有效的認識案件,在刑事科學技術中發(fā)揮出重大的作用。
1.同一認定原理,主要是將同一認定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相比于其他技術方法,同一認定屬于一種對事物檢驗檢定的思想方法,而且,該方法在當前刑事科學技術中應用極為普遍,更是體現出該思想方法的優(yōu)越性。同一認定主要是將借助的檢材與樣本之間進行對比,并達到同一的目的,主要強調樣本與檢材之間的共同且唯一的來源判斷,而且,通過兩者之間的對比來直接了解其異同,為刑事案件的開展提供有力的證據。
2.種屬認定原理。可以將其作為一種分類方法進行分析,對相同事物根據其特征進行分類,在刑事科學技術領域中發(fā)揮出巨大的作用。通過大量的實踐分析,種屬認定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種類型。一、對刑事案件中的未知物進行提取調查,并確定兩種提取的未知物屬性是否相同,并根據兩種物質的人、物、時等之間的聯系性,來判定物質能否在刑事案件中作為有力的物證,通過此種方法來獲取刑事案件的相關證據。二、對案件中的某種物質進行確定,尤其是一些刑事案件中的單一型物質屬性的認定,在很多情況下都會給刑事案件帶來一定的幫助,以此來掌握案件的屬性,并確定刑事案件所要偵查的方向及其范圍,更有利于刑事案件的順利開展。三、根據案發(fā)現場或是一些線索的提取,尤其是人和物所留下的物質,可以判斷人的身高、籍貫、文化水平等,通過分析物品的品牌、型號等相關的類型,從而幫助刑事案件確定偵查方向,為案件的偵破提供有利的線索。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發(fā)展中,有很多刑事案件給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及其影響,而且,刑事案件的嚴重程度也將與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在刑事科學技術中,必須運用相關的理論來提升刑事案件的偵破速度,盡早給民眾一個交代,同時也對不法分子給予嚴重的打擊。通過本文對刑事科學技術基本原理的分析,作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主要對刑事科學技術的物質性原理、認識性的原理等內容進行分析,希望能夠促進刑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速度,實現良好的發(fā)展效果。
[1]程琳,張鴻洲.論視頻偵查技術專業(yè)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
[2]陳振乾,黃建同,王貴容,史海青,楊蕾.談公安院校的刑事科學技術實驗室開放[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4).
[3]張毅.對我國刑事科學技術工作狀況及發(fā)展的思考[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