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燕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上海 200444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解釋一下字幕組和翻譯權的內涵,字幕組是指將這類外國影視作品的對白從日語、美語、韓語等外語翻譯成簡體或繁體中文字幕的非營利性民間組織。①字幕組可分為:一種是未商業(yè)化的不具有營利性目的的字幕組和一種具有商業(yè)化且具有營利性的目的的字幕組。接下來分析這兩種不同屬性的字幕組的翻譯行為是否對版權人的翻譯權構成侵權。翻譯權在我國《著作權法》中第十五條規(guī)定,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外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從著作權法規(guī)定看出,翻譯權是授予給著作權人享有的。同時,翻譯權作為著作權法中的相關權,可以經著作權人許可授權給其他人使用,在使用的同時需要支付相應的報酬費用。
不管從我國的《著作權法》還是國外的《著作權法》以及《伯爾尼公約》都規(guī)定了著作權人的翻譯權,而且對字幕組的翻譯行為對原作品是否構成侵權作出一些相關規(guī)定。對于字幕組的兩種翻譯行為:經著作權人授權的翻譯行為和未經著作權人授權的翻譯行為,經過著作權人授權并支付了相應報酬費用,字幕組(不管具有商業(yè)性與否)對作品進行的翻譯行為都不構成侵權,同時,字幕組制作出來的字幕是一種合作作品,由于制作出來的字幕經過了多人的共同勞動創(chuàng)造的,具有獨創(chuàng)性與可復制性,符合我國法律對合作作品的定義,即指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或者自然人與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兩個以上的法人、其他組織共同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屬于著作權法意義上保護的作品。但對于未經著作權人授權,字幕組對作品的字幕文件進行翻譯,所形成的另外一種語言的字幕是否對受著作權法所保護的著作權人的作品構成侵權呢?是否也對劇本構成侵權呢?筆者認為,字幕與字幕文件都是劇本的內容,劇本又是影視作品的一部分,未經著作權人授權,影視作品的翻譯權只屬于著作權人,字幕組對此作品進行翻譯的行為不僅侵犯了劇本的著作權人的翻譯權,而且侵犯了影視作品所屬著作權人的翻譯權。但在一些情況下不構成侵權,如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這種權利的限制也就是關于作品的合理使用相關規(guī)定,合理使用的情況包括: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fā)表的作品;同時,在我國《著作權法》第23條、第33條第2款、第40條第3款以及第43條第2款中關于法定許可的規(guī)定,在這些情況下,字幕組對影視作品的字幕進行翻譯的行為對著作權人的翻譯權不構成侵權。但是不能保證字幕組外的第三人對影視作品不會構成侵權,當字幕組是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的情況下使用原作品并進行翻譯,將翻譯好的字幕與視頻相結合上傳到網絡上共享,雖然字幕組上傳時會注明“本視頻僅供個人學習使用,請勿下載進行商業(yè)性使用等標語”,但是不能保證第三人在使用時不會對原作品構成侵權,這在我國《著作權法》中未進行明確規(guī)定,關于第三人的侵權問題,筆者在此文中不進行深入研究。但在第三人侵權中,由于字幕組的翻譯行為以及上傳行為,使得第三人才有使用翻譯好的作品的可能,這也使得字幕組的翻譯行為處于侵權的風險當中。筆者認為,在第三人涉及侵權時,字幕組作為所謂的翻譯者(不管得到著作權人授權與否)和上傳者,都充當著幫兇的角色,沒有字幕組的翻譯行為和上傳行為,怎么會有后來一系列的侵權問題呢。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得到著作權人的許可并支付相應的報酬時,以及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范圍內,字幕組的翻譯行為對著作權人的翻譯權不夠成侵權。毫無疑問,在未得到著作權人的授權,除了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外,字幕組的這種翻譯行為對原作品是成侵權的。同時,在第三人使用字幕組翻譯好的視頻作品中涉及到侵權問題,字幕組在當中起到幫兇的作用,但在我國《著作權法》中卻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
在思考這個問題時,主要涉及到《著作權法》中保護的作品、演繹作品,同時,字幕組的翻譯行為對著作權人的翻譯權構成侵權,但是我們不能把字幕組翻譯好的作品看成是侵權作品,也就說字幕組翻譯制作好的作品是一種新的作品,屬于我國《著作權法》意義上保護的作品。
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條,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chuàng)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四)美術、建筑作品;(五)攝影作品;(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計算機軟件;(九)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作品。在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規(guī)定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能以某種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字幕組對影視作品的字幕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雖然未得到著作權人的授權直接進行翻譯的行為侵犯了著作權人的翻譯權,除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外,但是翻譯后制作出的中文字幕是屬于一種新作品,但這種作品又不同于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二條關于演繹作品的規(guī)定,“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這條就解釋了演繹作品是指演繹作品,是指經改編、翻譯、注釋、整理的作品是作者在已有作品的基礎上經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而派生出來的作品,同時我國《著作權法》第三十四條出版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匯編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匯編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如果認為字幕組經過翻譯后形成的新作品是演繹作品的話,在沒有得到著作權人的授權時,字幕組的新作品就會對原作品構成侵權。字幕組在未經授權時,把字幕組制作出的字幕看作成演繹作品是不符合我國著作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所以這種新作品有別于演繹作品。
由于對外語字幕進行翻譯的過程當中,凝聚了翻譯制作者們的共同努力完成的智力成果,同時,字幕組成員進行的翻譯時,由于中外文化的差異,或多或少會加上我們國內語言文化上的特色以及個人的思想,這就使得這新作品是具有獨創(chuàng)性,而且制作完成的字幕是可以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進行轉載和復制,所以此作品具有可復制性。即經過字幕組的翻譯行為制作完成的字幕具備了著作權法中對作品的構成要件,所以形成的新作品屬于我國《著作權法》上保護的作品。
但當這種新作品和原作品相結合時,是否對原作品構成侵權呢?筆者認為,經過字幕組翻譯形成的字幕作為一種新作品,當這種新作品與原作品相結合時,是否會形成另外一種新作品呢。其實,對于原作品原封不動的拿過來配上字幕組翻譯好的字幕,不管是否能形成新作品,都會對原作品構成侵權,因為原作品不僅涉及到制片人的版權,而且還涉及到原作品中音樂插曲演唱者、表演者、燈光攝影師等的權利。
綜上所述,雖然字幕組翻譯好的字幕是一種新作品,但是與原作品相結合還是會對原作品構成侵權。
針對字幕組的翻譯行為侵權問題,我國《著作權法》已有相關規(guī)定,但是字幕組作為上傳者,無法避免除字幕組外的第三人對原作品的侵權,筆者認為,首先,要得到著作權人的授權并支付相應的報酬;其次,對于第三人使用字幕組翻譯好的帶有中英文字幕的影視作品實行網絡實名驗證,這樣對于利益受害人尋找侵權人提供便利。
[注 釋]
①薛文廣.外文影視字幕翻譯組侵權問題研究[J].網絡法律評論,2011-05-31.
[1]薛文廣.外文影視字幕翻譯組侵權問題研究[J].網絡法律評論,2011-05-31.
[2]姜旭.字幕翻譯引發(fā)的一場版權之爭[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4-10-31.
[3]王冰.影視字幕組法律問題探析[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06-15.
[4]白帆.如何看待字幕與電影翻譯權[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5-01-21.
[5]劉春林.論<著作權法>中演繹權立法的修改與完善[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03-15.
[6]琳珊.字幕之路應往何處去?[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4-12-12.
[7]曹曉龍.字幕組版權困境[N].新金融觀察,201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