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賀麗穎
建設海洋文化主題教室 發(fā)展海洋教育特色
文 賀麗穎
北京市海淀區(qū)向東小學,地處海淀區(qū)與西城區(qū)接壤的西直門外,比鄰北京動物園、北京海洋館。學校辦學特色鮮明,海洋教育在海淀區(qū)、北京市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白鹬厣?,共筑和諧”是學校海洋教育的核心理念。
2004年,我校和北京海洋館建立了合作教育關系,海洋館市場部將海洋科普教育送進校園,組織講座,培訓海洋生物小組,舉辦海洋生物展覽等。為了激發(fā)更多的學生對于海洋生物的興趣,我校在2005年暑假期間建設了海洋科普活動教室。以艦船元素及海底科考船符號為核心裝飾,以活體養(yǎng)殖、多媒體互動為主要元素力圖打造一個神秘、趣味、科學的教學環(huán)境。
1.走廊設計
走廊設計為水下艦船內(nèi)風格,在上樓的第二層臺階處設置船艙門框造型,兩側的墻壁上有玄窗造型、天花板為拱形,繪制水紋給人一種進入水下科考船的感覺。走廊延續(xù)這種感覺但在兩側墻壁上配有超薄魚缸、觸摸屏和展窗,為課下活動增添內(nèi)容同時使得學生有機會將課堂所學在走廊里延伸。
2.教室設計
兩間海洋教室分別為海洋科普實驗室和海洋信息教室。
海洋科普實驗室是一個教學艙的概念。這里安裝了逆滲透海水淡化裝置和負壓魚缸。增添了學生動手和互動的機會。教學顯微鏡下的海洋生物被清晰的投射到大型銀屏上,在趣味的基礎上平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負壓魚缸原理:要了解負壓首先要了解正壓。什么是正壓?正壓就是通常指的大氣壓力。大氣壓力是大氣層中的物體受大氣層自身重力產(chǎn)生的作用于物體上的壓力。所謂負壓,通常指某處的氣壓低于大氣壓力。把裝滿水的瓶子口向下,水就會流出來,如果瓶子里裝半瓶水,把瓶子口向下堵住瓶口并且把瓶子里的空氣抽掉,再把瓶口打開,水是不會流出來的。這是因為瓶子里水面的壓力低于正常的大氣壓力,產(chǎn)生了負壓力把水托了起來。負壓魚缸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魚缸上部空間中的空氣被抽走了,產(chǎn)生了負壓,所以缸內(nèi)的水就不會從魚缸下方開口處流出來。它被由下向上的空氣托住了。
逆滲透海水淡化裝置原理:小型海水淡化設備是利用了反滲透膜材料進行海水淡化的。 它使用的薄膜叫“半透膜”。半透膜的性能是只讓淡水通過,不讓鹽分通過。如果不施加壓力,用這種膜隔開咸水和淡水,淡水就自動地往咸水那邊滲透。我們通過高壓泵,對海水施加壓力,海水中的淡水就透過膜到淡水那邊去了,因此叫作反滲透,或逆滲透。
海洋信息教室設計為拱形艙室。其特點是打破了學生的聽課座位習慣:學生座位被安排到教室兩側和后部。3臺投影機安裝在天花里面,地面是熒幕:多媒體互動教學內(nèi)容投影在地面上和學生產(chǎn)生互動,使得教學更生動更具有活力。在學生的背后安放有小筆記本電腦,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可以利用教室內(nèi)的無線網(wǎng)絡交流和查看資料。投射燈照著擺放在艙室墻壁上的各種海洋標本增添了海洋教學的氣氛。
2005年9月23日與海洋館正式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海洋科普教育的師資配備采取校內(nèi)外結合,聘請了海洋館總經(jīng)理擔任海洋科普實驗學校名譽校長,聘請了海洋館專業(yè)人員擔任顧問、專家、教師,給學生講授海洋科普知識、指導課題研究。海洋科普實驗學校的命名,為德育、科技教育搭設了特色建設與發(fā)展的平臺,標志著北京海洋館與向東小學科普教育資源整合的成功,標志著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又有了新的突破。
2006年,學校自主開發(fā),編寫了校本教材《走進海洋》,正式開設海洋教育校本課程。
2008年,學校開發(fā)出新的校本教材《認識海洋》,進一步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視野。
2009年,學校編輯出版海洋教育文集《蔚藍色的呼喚》,系統(tǒng)地總結了海洋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國家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同志作序。同年,學校被中國海洋學會命名為“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同年年底,學校承辦了海淀區(qū)校本課程建設研討會。
2010年,學校編寫出第三套校本教材《探索海洋》,將普及海洋知識上升到探索海洋奧秘創(chuàng)新海洋科學的高度。至此,校本教材《走進海洋》《認識海洋》《探索海洋》基本滿足了低、中、高年級開展海洋教育校本課程的系統(tǒng)需要。2010年,海洋教育不斷深化,學校被評為“北京市首屆課程建設先進單位”。
2011年,學校編輯出版海洋教育文集《蔚藍色的行動》,為教師海洋教育提供了輔助教材,同時也固化了學校海洋教育的成果。學校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2012年初,學校少先隊大隊啟動學雷鋒紅領巾志愿者行動,結合踐行北京精神、組織同學們走進海洋館為游客講述海洋故事、普及海洋知識、宣傳保護海洋動物,倡導環(huán)保低碳生活,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評價。2012年8月1日~5日,開展第一屆“擁抱海洋,快樂成長”夏令營活動。同年8月,第一批海洋中隊隊員,在高考中獲得優(yōu)異成績?;氐侥感?,感懷海洋教育對自己的熏陶?;貞浧鸷Q蠼逃錆M深情,無不認為對自己成長發(fā)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他們說在認識海洋生物和海洋環(huán)境互相影響的基礎上,體會到人應該與海洋和諧相處,人應該像大海一樣充滿進取精神和擁有博大胸懷。10月,學校成功舉辦“2012全國少年兒童海洋教育北京論壇”,國家海洋局宣教中心授予我?!叭珖Q笠庾R教育基地”稱號。來自全國各地的16所海洋教育特色學校和對海洋教育關注的學校及多家單位積極參加了此次論壇,最后12所海洋特色學校共同成立“少年兒童海洋教育促進會”并通過章程,促進會確定我校為會長學校,每年舉辦一次論壇,確定了2013年論壇在青島舉行。
2014年9月,學校與北京海洋館合作的課后一小時探究活動計劃正式啟動。本活動以海洋館為平臺,海洋科普實驗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解海洋知識的實踐場地,提高學生對海洋知識的興趣和認知,并且通過課題探究使學生對海洋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學生在顯微鏡的幫助下了解了中華鱘和鯽魚的血液組成、分類、作用以及各種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這次實踐活動對于本校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活動以《中華鱘與鯽魚血細胞對比》論文結題,總結此次的血液細胞探究活動。
經(jīng)過十年的發(fā)展,海洋教育特色初步形成,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成效。近年來,基礎教育發(fā)展的重心正在從以外延擴張為主轉移到以內(nèi)涵發(fā)展為主;由學校規(guī)模的擴展,轉移到注重學校內(nèi)涵,提高育人質量上。向東小學作為一所普通學校,我們有義務、有責任不斷提升辦學質量,服務學生多元發(fā)展需求,走內(nèi)涵發(fā)展、特色發(fā)展的辦學之路。
開展“海洋教育”就是為了在學生中普及海洋科普知識,樹立海洋意識,掌握海洋環(huán)保智能的啟蒙教育,強調(diào)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生態(tài)質量、涵養(yǎng)生命質量。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在教師和校外輔導員的帶領下,在課堂上或走進社會大課堂,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形式,把課內(nèi)外所學知識融合在一起,鍛煉提高了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實驗操作技能等科學文化素養(yǎng)?!爸腥A鱘回家”“走進海洋館玩中學”“攜手北極精靈,共倡低碳生活”“中國海島”“關愛水生動物,我們在行動”等豐富的社會實踐給學生們提供了生動的學習體驗。
海洋文化也要沉淀為人格,學校師生的人格里也應該有海洋文化的影子。開展海洋特色教育,就是要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營造一個藍色海洋教育的氛圍,在教育教學的細節(jié)滲透海洋教育教研的特色,培養(yǎng)具備擁有海洋情懷、氣質的師生,搭建一個實現(xiàn)海洋夢想的舞臺,讓師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去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
昨日碩果累累,明日任重道遠。學校將以先進的辦學理念、現(xiàn)代的育人環(huán)境、科學的管理方式和高水平的教學質量,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信息
賀麗穎,本科,小學一級。北京市海淀區(qū)向東小學,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