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政博 徐 尚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從《論語》中品味孔子的為官之道
程政博 徐 尚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笨鬃硬粨?dān)心自己沒有官位,擔(dān)心自己沒有立足于官位的條件。這里“立”的涵義是非常寬泛的,它不僅僅包括為官者個人內(nèi)在的學(xué)識、道德、交際能力和處事原則,還包括外在的國家政治氛圍、君主的德性素質(zhì)等。孔子的為官之道是非常豐厚的,學(xué)優(yōu)則仕,待賈而沽;身正守禮,忠信篤敬;慎言敏行,和而不同;察言觀行,知人善任;有道事君,不可則止。
孔子;入仕;論語
自古“為君難,為臣不易”,想要當穩(wěn)官,當好官,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里仁》)。朱熹解釋說:“所以立,謂所以立乎其位者?!笨鬃硬粨?dān)心自己沒有官位,擔(dān)心自己沒有立足于官位的條件。這里“立”的涵義是非常寬泛的,它不僅僅包括為官者個人內(nèi)在的學(xué)識、道德、交際能力和處事原則,還包括外在的國家政治氛圍、君主的道德素質(zhì)等等。孔子的為官之道是非常豐厚的,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guān)于孔子入仕,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要志存高遠,積極入仕;二是要努力學(xué)習(xí),強化自身。子曰:“君子疾莫世而名不稱焉”(《衛(wèi)靈公》)??鬃诱J為君子痛恨自己死后名聲不能流傳于世,因此迫切渴望能有功于世。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鬃诱J為如果有人用他來治理國家,只要1年就能治理得很好,3年就能卓有成效。關(guān)于孔子積極入仕的思想,最有名的就是他“待賈而沽”的愿望,《子罕》中記載: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子罕》)。
孔子認為自己就是這一“美玉”,不希望自己的才華埋沒于世,而是渴望能夠受到明君(即“賈”)的青睞而施展自己的才華??鬃拥囊簧鷰缀跏侨胧伺c謀求入仕的一生,起初是為官于魯國,因不得志,后又周游齊、衛(wèi)、匡、陳、蔡、楚等10余國,為的就是能“待賈而沽”。
孔子認為,想要步入仕途,行道治世,光有美好的幻想不行,還必須要通過學(xué)習(xí)掌握過硬的學(xué)識和本領(lǐng)。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衛(wèi)靈公》)。君子擔(dān)心自己沒有才能,而不害怕別人不知道自己??鬃拥牡茏幼酉膭t提出:“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子張》)。他認為,做官如果有余力就去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如果有余力就去做官,學(xué)習(xí)和做官有著相互促進的密切聯(lián)系。《先進》中記載:“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笨鬃诱J為子羔的學(xué)問和道德修養(yǎng)尚未達到有余力的地步,便去為官,會害人害己。由此可見孔子十分強調(diào)“學(xué)”是“仕”的基礎(chǔ)。
為何“學(xué)”對于仕途如此重要呢?孔子認為“君子不器”,君子不應(yīng)該像器物那樣只有單一的用途,君子必須學(xué)習(xí),強化自己多方面的修養(yǎng)與能力,才能夠立足于仕??鬃舆€認為“學(xué)則不固”(《學(xué)而》),認為學(xué)習(xí)能夠使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能夠使人不拘泥固執(zhí),不主觀武斷而懂得變通。
孔子的“學(xué)”不僅是指學(xué)文,還有包括學(xué)做人,學(xué)處事。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學(xué)而》)。他認為,居安思危,慎言敏行,都可以算作好學(xué)。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矣”(《學(xué)而》)。子夏認為,看重實際的德行,輕視表面的姿態(tài),侍奉父母竭盡全力,服務(wù)君主奉獻自身,與朋友交往誠信,這些個人道德品質(zhì),都可以算作他學(xué)習(xí)了??鬃诱J為,學(xué)習(xí)對于個人修養(yǎng)不可或缺,能克服人性格上的弱點?!蛾栘洝分杏涊d: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p>
“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p>
善于學(xué)習(xí)的人,必定是心靜如水,虛心向上的人,能夠克服個人性格中的“愚”、“蕩”、“賊”、“絞”、“亂”、“狂”等弱點,才能使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復(fù)修煉,精益求精。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公冶長》)。他認為品德忠信的人不少,但能像他那樣好學(xué)的人不多,因此君子貴學(xué)??鬃诱f:“古之學(xué)者為己,今之學(xué)者為人”(《憲問》)??鬃犹岢脤W(xué),實際上是強調(diào)“修己”,通過“修己”加強自身的學(xué)識和本領(lǐng),最終達到“以敬”、“以安人”、“以安百姓”的三重能力境界,而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貪圖功名。
關(guān)于為官的品德,孔子有著全面、嚴格的要求。
(一)身正??鬃訉τ凇吧碚钡闹匾暎紫葋碜杂谒麑檎叩赖掠绊懥Φ闹匾?。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顏淵》)。“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孔子主張為政者需要以身作則,正道而行,只有帶頭端正好自己的行為,才能規(guī)范好下屬、百姓的行為。在孔子看來,“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顏淵》)。就是說,為政者的品德好比風(fēng),老百姓的品德好比草,風(fēng)向哪邊吹,草就向哪邊倒。為政者需要講究“上行下效”?!罢?,就是使不正的人歸于正道,但正人必先正己。孔子重視“身正”的另外一個理由就是“身正”能夠加強為政者的政治影響力。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認為在上位的人行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們也會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們也不會遵守奉行。在古代的人治社會,為政者處于國家政治權(quán)力中的關(guān)鍵位置,其個人的官德往往決定著國家的興衰和政事的成敗,因此重視為政者的個人修養(yǎng)至關(guān)重要。
(二)守禮。齊景公曾經(jīng)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鬃犹岢思簭?fù)禮,認為仕者應(yīng)該有自己的禮儀規(guī)范、倫理綱常,尤其是在與君王或其他官員交往的時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事實上孔子為官時一直很注重自己的儀禮形象。“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鄉(xiāng)黨》)??鬃由铣臅r候,跟下大夫說話,溫和歡愉;跟上大夫說話,恭敬正直;君主在朝的時候,舉止恭敬,威儀適度?!叭牍T,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fù)其位,踧踖如也”(《鄉(xiāng)黨》)。俗話說“謙受益,滿招損”,尤其是在政治不是很開明的春秋,為官者更需要謙虛謹慎,守節(jié)明禮,如同孔子所說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樣才能展現(xiàn)良好的公共形象,增進別人的認同。
(三)忠信篤敬。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衛(wèi)靈公》)?忠、信,是孔子倡導(dǎo)的“四教”中的重要原則,也是為官者的基本要求。在儒家思想里,忠、信,常常合為一個概念,篤敬實際上也是忠信外顯出來的一種神態(tài)?!爸摇?,一般理解為“事君不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但這只是孔子“忠”概念的一層意思。實際上,“忠”的含義要寬泛得多,如“與人忠”,“為人謀而不忠乎?”這些“忠”不只是臣事君這一特定的倫理關(guān)系準則,而是普遍的人際關(guān)系準則?!靶拧蓖ǔ=忉尀椋翰灰蔀樾拧5@一解釋也不能涵蓋孔子所謂“信”的全部內(nèi)涵??鬃拥摹靶拧?,不是指為官者不疑他人。相反,不疑或輕信他人,倒是個人為官中應(yīng)該克服的缺點,如孔子所說“始吾于人也,聽其信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公冶長》)。程顥云:“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發(fā)己自盡為忠,循物無違謂信,表里之義也”(《二程遺書》卷11)??鬃拥闹倚攀潜砝镪P(guān)系,忠就是為官者要全心全意地為他人;而一個人在全心全意為他人時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效果,就是信。孔子重視忠信之道,認為為官者應(yīng)該以忠信為主,“主忠信,徙義,崇德也”(《顏淵》)。“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者勿憚改”(《子罕》)?!爸髦倚拧本褪亲屩倚懦>佑谛闹?,待人真誠,為人坦蕩,恪守自己為官的職責(zé)。
孔子對于入仕的言行,要求慎言敏行。他提倡“言必信,行必果”。他說:“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為官者如果隨便開口又不覺得慚愧,那么做起事來也很困難,倘若??浜?谟植皇┬校貙⑹庞诿?,喪失其政治基礎(chǔ)。事實上他提倡為官者“少說話,多做事”,如“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巧言令色,鮮矣仁”。古人常提“言多必失”,在政治不是很清明的春秋,多說話、亂說話,常常得罪于他人,如孔子所說“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公冶長》)?;蛟S在這里有人會疑問孔子的慎言思想,倘若過分慎言,害怕得罪權(quán)貴,那么天下就沒有直言直聲,最終不就演變成一幕“指鹿為馬”的鬧劇了嗎?事實上,孔子并非不主張直諫,而是要講究諫言的時宜,并且提倡“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主張說話要切中要害,少說空話、套話和諂媚的話。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季氏》)。他認為侍奉君子有三種過失:話沒到該說的時候就說,叫做急躁;話到了該說的時候卻不說,叫做隱瞞;沒有察言觀色卻貿(mào)然開口,叫做盲目。由此可見,孔子的“諫言”是非常講究時宜的,倘若莽撞行事就會得罪他人,倘若刻意隱瞞就是為官失職?!白勇穯柺戮W釉唬骸鹌垡?,而犯之’”(《憲問》)。這里的“犯之”就是指在關(guān)系國家命運的關(guān)鍵問題上要敢于對君王犯顏直諫?!蹲勇贰分休d: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缰獮榫y也,不幾乎一言可以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惟其言而莫予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刪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子路》)?
孔子認為,做君王難,做臣子也不容易,假如君王一句話不恰當,做臣子的沒有及時提出批評,十分危險,甚至可能會斷送國家的命運。由此可見,孔子的“慎言”思想是非常嚴格的。
在仕途中面對政見不同的情況,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子路》),意思就是說,道德修養(yǎng)好的君子決不盲從附和,雖然意見不同,但能以自己的思想?yún)f(xié)調(diào)好各種矛盾,使得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始終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鬃影选昂汀迸c“同”作為區(qū)別“君子”與“小人”的重要標準,誠如朱熹所言:“和者,無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尹氏曰:‘君子尚義,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康有為亦指出:“蓋君子之待人也,有公心愛物,故和。小人之待人也,媚世易合,故同;其行己也,爭利相忮,不肯少讓,故不和?!睂嶋H上,孔子“和而不同”是針對自己和他人兩方面而言的。作為道德高尚的官員,對己要善于聽取各方面不同的意見,糾正自己的思想或行為,絕不能強求他人盲從自己;對于他人,則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去糾正別人觀點中的錯誤或缺點,決不能隨聲茍同。此外,孔子還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君子正道直行,雖政見不同,但也不會相互攻訐、陷害。
孔子說:“為政在人”(《中庸》)。為政之要在于知人、用人??鬃诱f:“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中庸》)。在古代的人治社會中,知人、用人問題,是國家政治制度中的核心問題。人才選準用好了,才能有效地促進國家的興旺和發(fā)展;反之,則會給國家?guī)頌?zāi)難。
在知人方面,孔子提倡要言行并舉??鬃诱f:“聽其言而觀其行”,一個人人品怎樣,有沒有真才實學(xué),會不會做工作,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僅要聽他怎么說,關(guān)鍵要看他怎么做??鬃诱f:“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顏淵》)。他認為通達的為政者會用察言觀色的方法全面考核下屬,并且不要輕信別人的說法??鬃犹岢氨姁褐?,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衛(wèi)靈公》),主張在選拔人才時要重視該人的群眾關(guān)系基礎(chǔ),如果大家都討厭他,一定要考察他,弄清楚大家為什么討厭他;如果大家都喜歡他,也一定要考察他,弄清楚大家喜歡他的原因。此外,孔子還提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為政》)?為官者要深入考察一個人的德性和能力,除了注意他的所作所為,還要觀察他的一貫經(jīng)歷,考察他的秉性習(xí)慣,只有在全面考察的基礎(chǔ)上反復(fù)論證、權(quán)衡比較,才能還原本真、不失偏頗,才能選準人才、配好隊伍。
在用人方面,孔子提倡大膽選拔賢才??鬃诱f:“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這就是說,要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熟悉的賢才推舉出來,而不是由君主直接圈定,這樣就能選拔到真正的人才?!墩撜Z》中記載了魯哀公向孔子請教政事時問道:“何為則民服?”孔子說:“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為政》)?!懊穹笔菄艺蔚暮戏ㄐ曰A(chǔ),為政者只有選拔品行突出的人才,才能夠提高國家政權(quán)的公信力。此外,孔子認為選拔人才要打破門第限制。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鋅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雍也》)?孔子的意思是說,如果耕牛所產(chǎn)之子夠得上作犧牲的條件,山川之神一定不會嫌棄它的出身而拒絕這種獻祭。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先進》)??鬃诱J為,如果讓他選用人才,主張選用先學(xué)習(xí)禮樂的人,即便他是出身低賤的“野人”。這里“先進于禮樂”的“野人”是什么人呢?其實就是指新興的階層——士。孔子及其門人都是士,他認為既然“士”掌握了相應(yīng)的文化知識,具有了較高的德性修養(yǎng),具備了扎實的從政能力,就應(yīng)該大膽任用他們。
孔子“憂道不憂貧”,“謀道不謀食”,雖然有著強烈的入仕愿望,但也不會盲目地選擇入仕,而是根據(jù)國家的政治氛圍、統(tǒng)治者的德性等多方面加以考慮。自古“良禽擇木而棲”,孔子對于入仕,一方面提出“非義不合”(或者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原則,非義不合即是要做到進身以義,不能茍合取容;另一方面強調(diào)“不可則止”,倘若國家政治昏庸無度,“朽木不可雕”,就要果斷選擇隱退。
孔子曰:“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微子》)。
這里孔子一方面提倡“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認為要堅信不疑,努力學(xué)習(xí),至死持守真理;另一方面要懂得“明哲保身”,倘若國家政治清明就出來做官,政治混亂就要果斷選擇隱退??鬃诱J為“所謂大臣者:有道事君,不可則止”,開明的臣子應(yīng)該恪守自己的為官原則,推行自己的道義,倘若君主無道,繼續(xù)做官也沒有太大的意義,甚至?xí)o自己惹來災(zāi)禍。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56歲時由大司寇兼理宰相事,齊國擔(dān)心魯國強大后威脅自己,于是設(shè)計遺贈魯君和季桓子“女樂”,借以消磨其意志,并以此離間國君、季氏與孔子之間的關(guān)系。魯君與季桓子迷戀美色,“怠于政事”,“君臣淫荒,三月不聽政”??鬃訉Υ烁械绞?,于是離開了魯國。齊國的計策之所以能夠得逞,就是看中了孔子“非義不合”這一點。
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憲問》)。孔子認為,賢者以避開亂世為上,其次避開亂地,再次避開亂色,再次避開惡言??鬃拥诙蔚叫l(wèi)國,見衛(wèi)靈公與夫人同乘一車,并讓宦者雍渠參乘,孔子為次乘,招搖過市,孔子為此深惡之,遂離開了衛(wèi)國。孔子最后一次去衛(wèi)國時,“衛(wèi)孔文子將攻太叔,問策于仲尼。仲尼辭不知,退而命載而行,曰:‘鳥能擇木,木豈能擇鳥乎?!笨鬃拥倪M退選擇是明智的,他的為官行為是深思熟慮的,充分體現(xiàn)了他入仕方面的睿智與通達。
[1][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 1983. 72. 146.
[3]康有為.論語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4. 202.
[4]廖丹琪.孔子的處世原則研究[D].中山大學(xué), 2010.
[5]田園.孔子進退觀及其踐行[D].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2013.
[6]謝麗娜.孔子禮樂治國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xué), 2008.
[7]徐傳光,唐明貴.孔子的廉政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xué)報,2009(4).
[8]宋艷華.孔孟入仕觀及其內(nèi)在矛盾[J].前沿, 2012(14):53-54.
[9]朱曉鵬.論孔子的避世思想[J].河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6(3):71-78.
[10]張兵.論孔子的官德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J].沈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2,26(6): 64-66.
[11]晃岳佩.論孔子的選官、謀官與為官理論[J].山東師大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3(4):28-33.
(責(zé)任編輯 叢文娟)
程政博,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文化學(xué)專業(yè)研究生;徐尚,北京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科學(xué)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專業(yè)碩士研究生(郵政編碼 100091)
B222.1
A
1672-6359(2015)05-00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