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煒
〔關(guān)鍵詞〕教學;名師;啟示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名師出高徒”的例子不勝枚舉。然而在《笑傲江湖》中,卻有這樣一位武學宗師,他僅出場一次,卻憑三言兩語,以深入淺出、醍醐灌頂?shù)木珳庶c撥,使令狐沖這個武功平平的年輕人以極快的速度成長為劍術(shù)高手,走入了新的武學天地。這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武學大師就是華山派歸隱已久的風清揚。
風清揚對江湖爭斗心生厭倦,在華山隱居幾十年不曾露面。這日,他見華山弟子令狐沖與采花大盜田伯光在山洞外斗劍,經(jīng)過一番觀察,忍不住出現(xiàn)在其身后出言指導。他的這番指點,不僅對令狐沖大有裨益,而且也帶給我們?yōu)閹熣邩O大的啟示。
風清揚一出場,就讓令狐沖將“白虹貫日”“有鳳來儀”“金雁橫空”等三十招華山劍法連在一起。這三十個招式令狐沖都學過,但出劍的腳步和方位卻無論如何也連不到一起。于是,風清揚便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劍術(shù)之道,講究如行云流水,任意所致。你使完那招‘白虹貫日,劍尖向上,難道不會順勢拖下來嗎?劍招中雖沒這等姿式,難道你不會別出心裁,隨手配合么?”這話一下就點透了天資聰慧的令狐沖,使其迅速提高了戰(zhàn)斗力。
接下來,令狐沖憑借這“隨手配合”的三十個劍招與田伯光相斗,但仍然因不甚熟練而被對方擊落手中劍,而且還被他用手扼住了喉頭,一時間難以脫身。此時,風清揚說出了第二段話,可謂石破天驚:“蠢材!手指便是劍。那招‘金玉滿堂,定要用劍方能使嗎?”令狐沖聞言,靈光一現(xiàn),以右手為劍,使出這招“金玉滿堂”,一下就將猝不及防的田伯光擊倒在地,這令他自己也大為驚嘆……這位風太師叔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卻讓令狐沖從此走入了一個新的武學境界。
從這一情節(jié)中,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三點啟示。
第一,知識傳授,最終要落實到“用”上來。風清揚說武論劍,其根本點在一個“活”字。學武是如此,學文、學理也是如此。若只在知識傳授上下功夫,那為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價值和意義何在?那些書本上的知識又有什么用?學生又如何用它們?nèi)?chuàng)造、去發(fā)明?得其劍意,忘其劍招,活學活用,融會貫通,才是學生成長成才最需要也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怎么做到這一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問題解決的角度出發(fā),密切聯(lián)系實際,用多元化的評價鼓勵其嘗試和創(chuàng)造。
第二,教育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風清揚對令狐沖的點撥,突出了“人”的主體作用。我們來看,“人使劍法,不是劍法使人”“人是活的,劍法是死的,活人不可給死劍法所拘”這些思想,實際上就是在強調(diào)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在教育教學中,只有尊重個性,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的問題,進而幫學生真正找到自我、自信和自由。成長不可替代,教育要以人為本。
第三,教學過程中的點撥,要注意火候和分寸。不是所有的指導都能發(fā)揮實效。教學過程中,要尋找合適的機會給予學生恰到好處的點撥?;鸷蚝头执绨盐詹缓茫俑呙鞯闹更c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風清揚沒有在令狐沖出手前就急于告之“手即是劍”,而是在其想盡辦法而走投無路之時,一語中的,使其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這番指導的價值和意義,從而也就能牢記心底,終身不忘。
聊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提提令狐沖的“正牌”老師——岳不群。這位劍術(shù)卓絕、名滿天下的華山掌門為什么沒有教出好徒弟?為什么他的弟子(包括見到風清揚之前的令狐沖)都武功平平、無甚成就?其實我們從他的授課風格就可見一斑:“他訓徒極嚴,眾弟子練拳使劍,舉手提足間只要稍離了尺寸法度,他便立加糾正,每一個招式總是要練得十全十美,沒半點錯誤,方能得到他點頭認可……”岳不群的教學方法完全是我們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寫照,充滿了“填鴨式”的粗暴和一廂情愿。當然,教學需要嚴謹,但這種讓人透不過氣來的、沉悶死板的教學方法,卻會在很大成程度上壓抑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束縛其個性潛能的發(fā)掘和發(fā)揮,從而也就阻礙了其自主成長和發(fā)展。難怪風清揚提起岳不群就一臉的不屑,說他“狗屁不通”了。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創(chuàng)新教育政策研究院,濰坊,261031)
編輯/黃才玲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