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東+于濤+魏丕勇+李儲濤
摘 要:對山東省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進行系統(tǒng)分析,認為山東省現(xiàn)行的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存在5大問題:將體育成績計入中考總分與中考改革推行等級制相矛盾、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比重分配失衡、考試項目內(nèi)容選擇不合理、考試的免試與加分制度不公平、考試成績的真實性得不到保障等。在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第一,體育考試成績不計入中考總分,推行細化等級評價制度;第二,考試采取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方式,加強過程性考核的監(jiān)管力度;第三,廢除身高、體重、肺活量等項目,增加選測項目的數(shù)量;第四,嚴格細化體育考試的免試與加分制度,確??荚嚬?第五,全面推行“電子化”考試,培養(yǎng)高素質考務人員,保證考試公開透明。
關 鍵 詞:學校體育;學習水平考試;考試制度;初中體育;山東省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4)06-0108-05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cademic proficiency
examinations in Shandon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ir solutions
ZHOU Jian-dong1,2,YU Tao1,WEI Pi-yong1,LI Chu-tao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2 School of Education,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cademic proficiency examination system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conclud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cademic proficiency examination system currently effective in Shandong province had the following 5 major problems: counting physical education scores into midterm examination total score contradicted the grade system implemented in midterm examination reform; the distribution of proportions of procedural examinations and summative examinations were out of balance; examination item and content selection was irrational; the examination exemption and bonus point awarding system was unfair; the genuineness of examination scores was not ensured. Based on their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authors offered the following idea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1)do not count physic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scores into midterm examination total score; implement a refined grade evaluation system; 2)give examinations in a procedural examination and summative examination combined way;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ocedural examinations; 3)get rid of such items as height, weight and lung capacity,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optional test items; 4)strictly refin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exemption and bonus point awarding system; ensure examination fairness; 5)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electronic examinations; cultivate high quality examiners; ensure examination transparency.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academic proficiency examination;examination system;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handong province
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加青少年體質的意見》([2007]中發(fā)7號)文件明確指出:“全面組織實施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并逐步加大體育成績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中考成績中的分量。” [1]2008年,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深化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見》(魯政發(fā)[2008]2號)中又明確指出:“以學業(yè)考試取代升學考試,以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為依據(jù)錄取新生,將體育與健康列為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2]就山東省而言,“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是傳統(tǒng)“體育中考”的變體,其目的在于以綜合素質評價方式,取代傳統(tǒng)的中考分數(shù)評價方式。在新課程改革方案推行的背景下,山東省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的實施,有效調動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提高家長對孩子體育鍛煉情況的關心程度,也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endprint
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山東省17個地市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文件的基礎上,對山東省部分地市的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實際情況進行實地調研:根據(jù)山東省17個地市經(jīng)濟發(fā)達程度分成3個等級,每個等級選兩個地市作為樣本,抽樣選取濟南、青島;淄博、泰安;臨沂、菏澤6個地市作為樣本,在2014年3-5月,組織課題組成員分別對各地部分中學的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開展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并與縣區(qū)教育部門分管領導、初中體育教師和考生代表進行深入交流,并針對有關問題向學校體育領域多位專家進行了詳細的咨詢。
1 山東省實施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的現(xiàn)狀
1.1 考試分值
在中央7號文件和山東省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文件下發(fā)后,各地市根據(jù)文件精神實施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部分地市體育考試分值較以往有所提高。例如,濟南市從2008年起將體育考試分值由30分增加到60分,淄博市從2009年起由30分增加到70分。從山東省17個地市數(shù)據(jù)來看,各地市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分值并不統(tǒng)一,其中有4個地區(qū)分值為70~100分,占全省各地市總數(shù)的23.5%;有7個地區(qū)分值為50~60分,占全省各地市總數(shù)的41.2%;50分以下的地區(qū)有3個,占全省各地市總數(shù)的17.6%;還有3個地區(qū)實行等級制,但是這些地市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的等級制也都是經(jīng)過統(tǒng)一的體育測試之后再換算成等級。在山東省17個地市中,實行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分數(shù)制的地區(qū),一般都將考試成績計入總分,而實行等級制的地區(qū)則一般將體育與健康等級,作為高級中學選擇學生綜合素質的考評指標之一。
雖然山東省各地市都根據(jù)中央和山東省文件的有關要求,自2008年起加強了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力度,但是由于各地的基礎條件并不相同,部分地市仍處于過渡階段。
1.2 考試項目
山東省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是由市一級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組織實施,在考試項目內(nèi)容和方法上,進行安排和指導。對2014年山東省17個地市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的項目內(nèi)容進行統(tǒng)計,被采用最多的測試項目排序為:1 000 m跑(男)、800 m跑(女)、立定跳遠、擲實心球、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籃球(運球)、排球(墊球)等??傮w來說,全省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測試項目呈多樣化,各地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相應選擇。
通過對山東省各地市歷年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測試的相關文件研究發(fā)現(xiàn),在2008年初中體育考試改革之后,各地市歷年考試的項目基本保持不變(如濟南市的考試項目內(nèi)容7年未變),少數(shù)地市在原有必測項目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增加了一些選測項目,積極引導學生體質全面發(fā)展,如2014年淄博市在原有項目1 000 m跑(男)、8 00 m跑(女)、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的基礎上,增加了跳繩、籃球運球、足球運球和排球墊球4種選測項目[3]。
通過實地調研發(fā)現(xiàn),在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中有選測項目的地市中,多數(shù)學校都對學生的選測項目有所限制。例如,在濟南、淄博、泰安、臨沂等地市的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測試中,都有籃球運球、足球運球和排球墊球3種選測項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選擇排球的考生超過70%,約20%左右的考生選擇籃球,僅有不到10%的考生選擇足球。
合理地選擇考試項目,是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通過對山東省17個地市的考試項目選擇情況進行分析,可以歸納為以下3種模式:
1)濟南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考試項目較多(一般都是5項),分為必考和選考兩種,其中必考項目較多,選考項目較少,如濟南必考項目有4個:身高/體重、1 000 m(男)或8 00 m(女)、擲實心球、立定跳遠;選考項目只有1項:籃球運球、排球墊球、足球運球3選1。泰安、德州等濟南周邊地市也選擇濟南模式,注重學生身體基本素質的發(fā)展,并有意引導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基礎上,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技能。
2)淄博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考試項目數(shù)量適中,分為必考和選考兩種,其中,必考項目較少(1~2種,一般是以耐力項目1 000 m/800 m為主),選考項目較多(6選1或8選1),并且可以根據(jù)項目的不同進行分類選擇(淄博市選考項目分為抽測和選測兩種,2014年淄博市抽測項目為: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跳繩3選1;選考項目為:去掉已抽測項目后可選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跳繩、擲實心球、仰臥起坐(女)或引體向上(男)、籃球運球、排球墊球、足球運球7選1。青島、臨沂、棗莊等地市也選擇此種考試模式。這種考試模式更注重學生綜合身體素質的發(fā)展,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體育活動項目鍛煉身體,增加學生的運動體驗,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
3)菏澤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考試項目只有必考項目(菏澤僅考立定跳遠和1 000 m(男)或800 m(女)兩項),沒有選考項目。還有濟寧、東營、濰坊、威海等地市也采用此種考試模式。這種模式具有很強的指向性和規(guī)定性,學生只能根據(jù)考試要求進行相關項目的練習。這種模式并沒有從學生的體育需求出發(fā),僅僅是一種“應試體育”考試模式,使學生為了考試,不得不針對僅有的項目進行反復練習,不利于學生綜合身體素質的發(fā)展。
1.3 考試的組織
集中考試。一般是由市級教育局統(tǒng)一組織,各縣區(qū)設立考區(qū),每個考區(qū)設多個考點,考務人員統(tǒng)一培訓,設備器材統(tǒng)一配置,組織全縣區(qū)各初中畢業(yè)生到就近考點統(tǒng)一進行體育考試。這種模式的適用對象主要是交通較便利、考生相對集中的城鎮(zhèn)或城郊地區(qū)的初級中學。
“送考下鄉(xiāng)”。一般由市級教育局統(tǒng)一組織,各縣區(qū)設立考區(qū),并選拔考務人員進行道德素質及考試業(yè)務能力的培訓,并派往各個初中考點單獨進行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在學校體育館或田徑場設置隔離的考試區(qū)域,考生由學校方考試區(qū)域外進行組織并有序進入考場。這種考試模式對象主要適用于交通不便、較為偏遠的農(nóng)村中學。endprint
自主考試。由市級教育局統(tǒng)一組織,各縣區(qū)設立考區(qū),并成立考試巡查和監(jiān)督小組。具體考試工作流程和考務人員選拔由各初中考點自主決定,考生在本校進行體育考試,縣區(qū)教育部門委派工作人員到考場巡視監(jiān)督。這種考試模式一般適用于沒有能力“送考下鄉(xiāng)”的農(nóng)村地區(qū),另一方面也適用于占用考試時間較長的個別項目(如1 000 m、800 m)。
由于山東省各地市縣區(qū)的經(jīng)濟水平差異較大,教育教學水平也有很大的差異。在實地的調研中,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青島、濟南大部分縣區(qū)多采用集中考試,而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菏澤等少部分地區(qū),則更多采用自主考試,個別學校的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流于形式。
通過在山東省各地的實際調研發(fā)現(xiàn),很多縣級考區(qū)采用多種組織模式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體育考試。如濟南市歷城區(qū)采用3種模式相結合的辦法:對于市區(qū)的各學??忌捎弥付键c進行集中考試;對于其余較為偏遠的地區(qū)統(tǒng)一進行送考下鄉(xiāng);但是由于考試的時間和考務人員有限,考務人員只對考生進行身高/體重、立定跳遠、擲實心球和運動技能(籃/排/足)的考試,而考試占用時間相對較長的1 000 m和800 m由各學校進行自主考試。3種考試組織模式的有機結合,從而使復雜的考試組織工作顯得更人性化。
2 山東省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存在的問題
2.1 將體育成績計入中考總分與中考改革推行等級制相矛盾
中央7號文件等明確要求“全面組織實施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并逐步加大體育成績在學生綜合評價和中考成績中的分量?!盵1]然而,教育部在《關于深入推進和進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見》(教基[2008]6號)指出,目前正全面推行“改變以升學考試科目分數(shù)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的做法,力求在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綜合素質評價、高中招生錄取3方面予以突破”的要求,開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是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突破性環(huán)節(jié)[4]。
不可否認,用考試這根“指揮棒”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無可厚非,這種措施在數(shù)年的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將體育考試成績計入總分并非是一種較為完善的考試制度,研究認為其制度弊端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將體育成績計入總分不符合體育的學科性質。一般來說,對初中學生進行綜合考核有3個方面,即“德育、智育、體育”。這3方面具有不同的學科性質,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也不相同。其中,對“智育”的考核即指文化課考試,也是綜合考試的主要部分,這種考核形式具有選拔性和排他性。對“體育”的考核是對考生身體素質的評價,其意義在于評判考生的體能是否達到《青少年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其考試本身并不是運動競賽,也不具有選拔性和排他性。將體育與智育的考核評價方式混為一談,并不符合體育的學科性質和體育考試制度的建設,更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第二,將體育成績計入總分不利于考試的公平公正。對于中考來說,其主要的意義在于選拔綜合素質較為優(yōu)秀的初中學生優(yōu)先進入高級中學。如果將體育成績計入總分,也就是將學生的基本體質情況置于選拔范疇之列。這種選拔對于殘疾、生病或體質基礎較弱的考生群體而言是一種制度上的嚴重歧視,部分地區(qū)甚至對患病學生只給予總分60%的成績。這樣對他們來說,在文化課沒考試之前,在起跑線上已經(jīng)落后于其他考生,使得文化課科目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第三,將體育成績計入總分不利于素質教育的落實。面對青少年體質下降的現(xiàn)實窘境,所謂的“將體育成績計入總分來激發(fā)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進而增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這一設想本身就是在“新壺裝舊酒”,仍是以應試教育的模式來推行所謂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2.2 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比重不合理
在2014年山東省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分值安排上,主要有過程性考核(包括日常運動參與及體育課成績)和終結性考核(主要是指體育學業(yè)水平各項目考試的成績)。其中,有10個地市只進行終結性考核,占58.8%;將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地市只有7個,僅占41.2%。而在這7個地市中,青島市過程性考核所占考核總分的比重最大,為66.7%;濰坊市過程性考核分數(shù)比值最低,僅占總分數(shù)的10%。因此,山東省各地市的考試存在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分值比重不合理問題。
對于這兩種體育考核辦法各自的優(yōu)缺點,有學者曾給出這樣的比較:第1種方法簡單、易操作,真實性比較強;但是不利于調動學生平時參加體育鍛煉和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對學生日常的體育鍛煉激勵不夠、促進不強。第2種方法操作復雜、程序較多,但對學生日常體育鍛煉習慣有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體育過程管理的作用不夠,通常老師都會給學生打高分,使得這種做法的真實性和公平性存在質疑[5]。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深化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見》的通知指出:“以學業(yè)考試成績?yōu)橹?、將學生基礎性發(fā)展目標評價等級作為重要參考依據(jù)的地方,要采取切實措施,保證基礎性發(fā)展目標評價等級在招生錄取時的權重不低于20%?!盵2]因此,單一的終結性考試方式并不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體育學業(yè)水平考核方式,將逐漸成為新的發(fā)展趨勢。但是,二者比例如何進行合適分配也隨之成為當今體育考試制度亟需思考的問題。
2.3 考試項目內(nèi)容選擇不合理
第一,身體形態(tài)(身高/體重等)不宜作為考核項目。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先天遺傳、營養(yǎng)狀況和生活環(huán)境、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等。對于一些學生而言,要求學生在初中3年的時間內(nèi),通過體育鍛煉而達到標準的身體形態(tài)非常困難,因此他們不得不接受這種不公平的考核。甚至,為了提高考核成績還可能會催生出胖子吃“藥”減肥和瘦子吃巧克力增肥的短期突擊現(xiàn)象,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6]。此外,將肺活量等作為考核項目,其科學性同樣也值得質疑。
第二,體能類項目過多,技能類項目偏少。現(xiàn)行的體育考試偏重于體能類項目(實心球、立定跳遠),而球類項目、體操、武術等技巧性項目很少出現(xiàn)在考試項目中,有些考試項目看似技能類項目,但是技術動作要求簡單,僅僅表現(xiàn)為周期性的簡單重復[7]。這樣的考試項目選擇并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endprint
第三,對于往屆考生、外地考生在制度上存在歧視。部分地區(qū)對往屆考生、外地考生與本地應屆考生采取不同的考試辦法,例如:在《濟南市2014年初中畢業(yè)體育考試工作實施意見》中,在1 000 m(男)項目上,應屆考生的滿分成績(5分)為3 min 50 s以內(nèi),而其他考生的滿分(20分)要求為3 min 30 s以內(nèi)。在年齡差距不大的前提下,采用這種奇特的“一考兩制”的辦法對往屆和外地考生極其不公平。
2.4 考試的免試與加分制度有失公平
體育考試的免試制度主要針對不適應體育考試的特殊考生。多數(shù)地市在制定免試條件時都是采取一刀切的辦法,即不能參加體育考試的考生均給予考試各項目總分60%的分數(shù)。這種免試制度對這些特殊考生而言是不公平的,使其在傷病的困擾之下,還要被迫接受體育考試所給予的“特殊”成績。本研究認為,應當對所有不能參加體育考試的考生,根據(jù)其具體情況進行細化分類,完善免試辦法,確保在維護考試嚴肅性的前提下,使考試更加人性化。
本研究認為,考試的免試制度并不適用于那些取得過名次的優(yōu)秀運動員,如若采用對其進行免試又缺少相應的監(jiān)督審核情況下,只會發(fā)生類似深圳中考時“免試考生比參加考試的考生還要多”的丑聞出現(xiàn)[8]。
2.5 考試成績的真實性得不到保障
過程性考核成績突出了對學生運動參與的過程管理,但是,由于這一部分成績一般是由學校負責考核,在考生追求分數(shù),學校追求升學率的前提下,通常會給學生的過程性考核很高的分數(shù)。如何加強體育的過程性考核管理,如何客觀評價學校給予考生過程性考核分數(shù)的真實性等問題,都存在監(jiān)管空白。在終結性考核的各項體育測試中,由于諸多考場出現(xiàn)舞弊的情況,使得體育整體成績的水分偏多。通過各地考點的實際調研發(fā)現(xiàn),體育考試中的考場舞弊行為層出不窮,主要包括改造考試器材、考生替考和考務人員操作,其中考務人員的各種考場舞弊行為是造成體育考試成績不真實的重要原因。
面對這種考試信任危機,體育考試制度必須從根源上進行改革,只有嚴格考試考場紀律,控制人為參與,加強考務人員的約束等具體措施,才是防止體育考試腐敗,提高考試公信力的有效舉措。
3 解決問題的建議
第一,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不再計入中考總分,在錄取時文化課成績相同的考生,體育成績靠前的優(yōu)先錄取。體育成績采用分數(shù)和等級兩種形式,并細化等級分布。如按照百分制換算等級,可采用如下?lián)Q算方式:100~95(A1)、94~90(A2)…65~60(D2),60分以下為E級。
第二,考試采取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方式,其中過程性考核分數(shù)比重不得低于總分的20%,不得高于總分的50%。過程性考核的主要內(nèi)容是考生初中3年各個學期的體育學科成績,采用一定的換算比例計入體育最終成績。各學校應當保存好各學期體育課考核成績單,以備復核。對于往屆和外地考生,只采取終結性考核制度,每項滿分成績按比例調整,使體育考試滿分與應屆考生保持一致,實測成績即為最終成績。
第三,廢除身高、體重、肺活量等考核項目,增加技能類考試項目。考試項目模式推行“淄博模式”,建議考試項目設為耐力項目、速度項目、力量項目和技巧項目4項,其中將耐力項目1 000 m(男)、800 m(女)列為必考項目,選考項目分設速度、力量和技巧3類,每類都各設4~8種考試項目。每年的體育學業(yè)水平的選考項目,都是通過公開抽簽的方式,確定出每類選考項目3個考試項目,再由考生任選其一,來確保每年的考試項目不完全重復。另外為了避免應試體育的出現(xiàn),每年選測項目的公開抽簽日期不宜過早。
第四,嚴格細化體育考試的免試與加分制度。(1)對于因殘疾喪失運動能力、因嚴重傷病喪失運動能力或長期免修體育課的考生,可申請免考,考試成績不再進行分數(shù)評定,記為D2級,并備注免考。(2)對于平時能參加體育活動,由于突發(fā)生理疾病或意外傷害等原因,且不能參加補考的考生,可申請免考,考試成績不再進行分數(shù)評定,記為D1級,并備注免考。(3)對于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不宜長跑或其它必考項目的考生,可出具相關證明,申請某個單項的免考,批準后可將該單項成績的60%計入體育總分。(4)對于取得過省級以上正規(guī)體育類比賽前3名的運動員考生,嚴格審查核實其獲獎情況,不接受三模、棋類、電子競技等比賽項目的加分申請。加分比重不得超出一項體育考試項目成績,總成績不得超出體育總分。
第五,增加體育考試經(jīng)費投入,全面推行“電子化”考試,對考場情況進行實時錄像,減少人為的操作空間;培養(yǎng)高素質的考評員隊伍,能夠獨立處理各種考場問題;各地根據(jù)自身情況,實施“集中考試”和“送考下鄉(xiāng)”組織模式,嚴格考場準入制度,避免校方人員對考評員的干預;加強教育主管部門的巡視監(jiān)督力度和違法違紀的處罰力度,對考試舞弊事件實施“零容忍”態(tài)度,保證體育考試的公平透明。
山東省自1981年決定試行重點中學招生時增加體育考試以來,特別是2008年試行初中體育學業(yè)水平改革之后,對全省的體育教育和學校體育事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也對提高全省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產(chǎn)生很大幫助。在未來的體育考核制度研究中,如何使體育考試制度自身更加科學、更加公平、更加真實可信,如何使體育考試能夠更加有效地引導青少年進行體育活動來提高體質健康水平,如何使體育考試能夠更加符合素質教育模式下體育教學的需求,這些問題都仍需學校體育工作者進行堅持不懈的探索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加青少年體質的意見[S]. ([2007]中發(fā)7號),2007-05-07.
[2]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深化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見[S]. 魯政發(fā)[2008]2號,2008-01-15.
[3] 淄博市教育局. 2014年淄博市初中畢業(yè)生體育與健康測試工作實施方案[S]. 淄教體衛(wèi)字[2014]3號,2014-03-05.
[4] 教育部. 關于深入推進和進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見[S]. 教基[2008]6號,2008-04-03.
[5] 劉海元. 我國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制度實施現(xiàn)狀分析[J]. 體育學刊,2008,16(9):8-14.
[6] 徐燁,劉禮國. 初中升學體育考試項目設置改革思考[J]. 體育文化導刊,2010,12:63-65.
[7] 陳永年. 探尋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新航線[J]. 中國學校體育,2006(6):5.
[8] 游春亮. 深圳中考體育免考被質疑有失公平[N].法制日報,2013-05-14(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