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英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血液科,福建福州 350005
探討微移植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臨床療效及后期護理干預效果
謝英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血液科,福建福州 350005
目的對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經(jīng)微移植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和后期護理的干預效果進行探討。方法從該院血液科門診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診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隨機抽取140例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微移植方法治療,并在后期對其進行護理干預,對該次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實施護理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進行評價。結(jié)果①該組140例有0例GVHD患者,其中有112例完全緩解,CR率為80%。經(jīng)過24個月的隨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共有41例患者生存,其2年的生存率為29.29%。②和護理前比較,該組患者的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社會關(guān)系、環(huán)境狀況和整體狀況等生活質(zhì)量均有明顯提高,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經(jīng)微移植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且經(jīng)后期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促進疾病預后,具有一定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
微移植;急性髓性白血??;臨床療效;護理干預
微移植這一新型的方法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可以避免對患者進行免疫抑制預處理,同時還能夠規(guī)避供體細胞的植入,只需要經(jīng)過極少量的免疫抑制預處理和形成微量供體的嵌合體,就能夠促進患者造血功能的快速恢復,并有效預防GVHD的發(fā)生[1]。為了探討微移植的方法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療效及護理效果,該院對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患者進行了如下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血液科門診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診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隨機抽取140例進行研究。所有入選者均符合如下條件:①均符合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該病診斷標準;②均無意識或認知障礙,可以正常進行語言溝通;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研究;④耐受能力較強[2]。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58例,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83歲,平均年齡為(57.82±10.32)歲。從疾病類型來看,和血緣相關(guān)的HLA配型不相合供者共116例,和血緣不相關(guān)的HLA配型完全不相合供者共24例。
1.2 研究方法
該組所有患者均采用微移植方法進行治療,具體操作為以下幾方面。
1.2.1 動員供者采集外周血樣 與每日7:00和19:00對供者注射G-CSF(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進行動員,每天的注射劑量不低于5 μg/kg,不高于7 μg/kg,行皮下注射,持續(xù)4~6 d,從第5天開始采集外周血。
1.2.2 血樣采集方法 行外周大靜脈穿刺,將外周血樣中的造成血干細胞采用血細胞分離機進行分離,分離過程中的血流速度保持在30~80 mL/min,每次血樣采集時需要經(jīng)過3~4 h。然后根據(jù)供者血樣采集后的血象情況決定是否進行第2次采集。將濃度為10%的甲基亞砜保存液加入剩余的細胞中,放置在-196℃的溫度環(huán)境中進行液氮冷凍保存,便于患者的后續(xù)治療。
1.2.3 微移植治療 所有患者都需要先接受化療,然后輸入經(jīng)G-CSF注射的供者造血干細胞。選擇DA方案進行輔助化療,其中的D為每天使用8~10 mg/m2的去甲氧基柔紅霉素或者40~50 mg/m2柔紅霉素行靜脈滴注,連續(xù)3 d;A則是堅持1周的阿糖胞苷的靜脈滴注治療,每天120~150 mg/m2。當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之后,則進行3個療程的Ara-C方案治療,在化療后的1~2 d內(nèi)進行造血干細胞的輸注,并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對DA方案藥物的使用劑量進行調(diào)整。
1.3 護理方法
首先對患者一般情況進行深入了解,然后構(gòu)建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在進行血樣采集時需要經(jīng)常性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感,如果存在不適感需要及時給予患者葡萄糖酸鈣溶液10 mL靜脈注射緩解癥狀。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感染的預防護理工作,包括病室消毒、口腔護理、泌尿系統(tǒng)護理等。除此之外,需要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干預與心理護理,給予患者高營養(yǎng)的流質(zhì)食物進食,同時也需要更多的與患者進行溝通,消除患者的孤獨感。護理完成后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狀況進行評估。
1.4 觀察指標
①對該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具體分為CR(完全緩解)、PR(部分緩解)、SD(穩(wěn)定)和PD(進展)四個等級,有效率=(CR+PR)/總例數(shù)×100%。同時,對患者進行為期24個月的隨訪,觀察其2年生存率和GVHD等疾病的發(fā)生情況。
②觀察該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變化,采用國際公認WHOQOL-BREF調(diào)查問卷進行評價,主要評價指標包括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社會關(guān)系、環(huán)境狀況和整體狀況等五項指標,以全面反映患者的軀體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等。
1.5 統(tǒng)計方法
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利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6.0)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詳細分析,針對不同類型的數(shù)據(jù)資料,給予不同的檢驗方法,計數(shù)資料給予χ2檢驗,計量資料給予t檢驗,其表示形式為均數(shù)±標準差(x±s),P<0.05表明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治療效果
該組140例有0例GVHD患者,其中有112例完全緩解,CR率為80%。經(jīng)過24個月的隨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共有41例患者生存,其2年的生存率為29.29%。
2.2 生活質(zhì)量評分
和護理前比較,該組患者的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社會關(guān)系、環(huán)境狀況和整體狀況等生活質(zhì)量均有明顯提高,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所示。
表1 該組急性髓性白血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分]
表1 該組急性髓性白血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分]
?
白血病屬于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范疇,主要的發(fā)病原因是造血干細胞或者造血祖細胞突然發(fā)生變異,具有異質(zhì)性和惡性克隆性特點[3-4]。急性髓性白血病是白細胞中的一種典型疾病,其臨床特征和的生物學特征具有獨特性,如果患者不具備較強的化療耐受性[5],就無法取得理想的化療效果。同時,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在經(jīng)過化療之后,很容易發(fā)生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yīng),導致體內(nèi)的中性細胞粒和全血細胞數(shù)量不斷減少。
根據(jù)權(quán)威雜志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2010年)[6],急性髓性白血病每年的發(fā)病人數(shù)都在增長,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其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每年新診斷出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超過75歲的患者所占比例約為35%[7]。
相關(guān)的研究調(diào)查顯示,急性髓性白血病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和患者自身因素有關(guān)。因為該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年齡較大,生理機能正不斷衰退,所以對于治療的反應(yīng)較弱,還容易產(chǎn)生耐藥性。
在該研究中,該組140例有0例GVHD患者,其中有112例完全緩解,CR率為80%。經(jīng)過24個月的隨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共有41例患者生存,其2年的生存率為29.29%。這一結(jié)果表明微移植方法在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中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治療效果顯著,而且可以有效預防不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同時,和護理前比較,本組患者的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社會關(guān)系、環(huán)境狀況和整體狀況等生活質(zhì)量均有明顯提高,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jié)果表明,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后期護理干預可以促進其預后效果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改善生存狀況[8]。
綜上所述,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經(jīng)微移植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且經(jīng)后期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促進疾病預后,具有一定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
[1]韓娜,豐明星,趙偉偉,等.微移植治療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療效及患者生活質(zhì)量隨訪[J].現(xiàn)代醫(yī)學,2015(3):288-290.
[2]鐘櫻紅,羅華山,黎民君,等.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和自體骨髓移植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 2015(11):20-21.
[3]王存邦,白海,葸瑞,等.混合造血干細胞移植聯(lián)合DLI-IL-2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療效[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 2011(1):55-58.
[4]曹琳琳,孫自敏,劉會蘭,等.清髓性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非血緣臍血與血緣相關(guān)移植的比較:單中心臨床研究[J].安徽醫(yī)學,2011(7):878-882.
[5]王存邦,白海,葸瑞,等.急性髓性白血病混合造血干細胞移植后DLI+IL-2治療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1 (10):2074-2076.
[6]王賽男,王丹紅,胡亮釘,等.細胞免疫治療兒童急性髓性白血病外周血干細胞移植后復發(fā)1例并文獻復習[J].疑難病雜志,2012(5):388-389.
[7]吳必嘉,龔峻梅,郭天劍,等.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的研究與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23):4359-4366.
[8]尹永玲.大劑量阿糖胞苷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療效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shù)版,2013(17):152-153.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icro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and Effect of Post Nursing Intervention
XIE Ying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 Province,350005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icro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and the effect of post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1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treated in the Hematology Outpati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micro transplantation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later stage,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patient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evaluated.Results(1)Of the 140 cases,0 case was GVHD patient,112 cases were complete remission,CR rate was 80%.,and 24 months of follow-up survey showed that 41 patients were living,the survival rate in 2 years was 29.29%.(2)The quality of life including physiological status,psychological status,social relations,environmental status 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is group after nursing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nursing,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icro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is obvious and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by post nursing intervention,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ing disease prognosis and has a certain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Micro transplantation;Acute myeloid leukaemia;Clinical curative effect;Nursing intervention
R5
A
1674-0742(2015)11(c)-0161-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5.33.161
2015-08-26)
謝英(1985.11-),女,南平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從事血液疾病方面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