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強 邢芳芳 沈國鑫 唐杰 沈鈺 張軍 黃金蘭
磁敏感加權成像在顱內微出血病變MR檢查中的應用價值
葉永強 邢芳芳 沈國鑫 唐杰 沈鈺 張軍 黃金蘭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對顱內微出血病變的認知也逐步深入。顱內微出血常發(fā)生于外傷彌漫性軸索傷、腦血管病變以及部分腫瘤中,偶爾在CT檢查中可發(fā)現,而隨著超高場強MR儀的應用,微出血病變常規(guī)MR檢查檢出率得到明顯提升,而磁敏感序列(SWAN)的應用對其檢出率有了大幅度提升。本文對磁敏感加權成像檢出顱內微出血灶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以指導臨床對伴有顱內微出血病變患者的診治。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本院經手術病理及臨床證實的顱內微出血病變患者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齡15~75歲,平均42.6歲;其中顱腦外傷26例,腦血管病變15例(海綿狀血管瘤8例、靜脈畸形5例、腦血管淀粉樣變性2例),顱內腫瘤20例(膠質瘤12例、腦膜瘤5例、轉移瘤3例)。所有患者均行MR常規(guī)序列[包括平掃(T1FLAIR)、增強(T2FLAIR)、彌散加權成像(DWI)]及SWAN掃描。
1.2 檢查方法 應用GE HDXT 3.0T MR掃描儀,16通道頭顱表面線圈。普通掃描參數:T1FLAIR:層厚5.0mm,間隔1.5mm,掃描視野(FOV)=24.0cm,重復時間/回波時間(TR/TE)=2100.0/24.0ms,矩陣384×256,激勵次數(NEX)=1.00,帶寬50.00KHZ;T2FLAIR:層厚5.0mm,間隔 1.5mm,FOV=24.0cm,TR/TE=8400.0/175.0ms,矩陣256×192,NEX=1.00,帶寬50.00KHZ;DWI:層厚5.0mm,間隔1.5mm,FOV=24.0cm,TR/TE=6000.0/Minimum ms,矩陣160×160,NEX=2.00;SWAN:層厚2.0mm,間隔0mm,FOV=24.0cm,TR/TE=Minimum/32.0ms,矩陣448× 320,NEX=1.00,帶寬62.50KHZ。
1.3 SWAN后處理 對SWAN原始數據在工作站(ADW4.5)進行處理,重建層厚20mm,層間距0mm,后進行3D MIP最小密度投影,得到SWAN圖像。
1.4 圖像分析 由2位高年資主治醫(yī)師進行獨立分析,采用常規(guī)序列和SWAN序列對顱內出血灶進行判斷,如意見不統一,則進行商討后明確診斷,并排除鈣化及顱內鐵沉積部位。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常規(guī)序列與SWAN序列對各種病變的檢出率比較采用χ2檢驗。
常規(guī)序列微出血灶顯示欠佳,以顱內出血時間不同而信號不同,而SWAN均表現為明顯低信號影。腦外傷患者共26例,常規(guī)序列檢出15例,檢出率57.7%,T1FLAIR、T2FLAIR序列均為高信號,信號不均,周圍有明顯水腫區(qū);SWAN檢出26例,檢出率100%,SWAN表現點狀及團塊狀低信號,局部信號不均(圖1)。腦血管病變共15例,常規(guī)序列檢出6例,檢出率40.0%,于T1FLAIR、T2FLAIR序列表現為類圓形高信號影,呈混雜信號;SWAN檢出15例,檢出率100%,SWAN表現多發(fā)點狀低信號(圖2、3)。腦腫瘤患者共20例,常規(guī)序列檢出12例,檢出率60.0%,T1FLAIR、T2FLAIR序列表現片狀高信號灶;SWAN檢出17例,檢出率85.0%,SWAN表現團塊狀低信號,其內信號不均,周邊見大片水腫(圖4)。SWAN序列在腦外傷、腦血管病變、腦腫瘤檢出率均較常規(guī)序列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3.1 SWAN及DWI的基本原理 SWAN序列是依靠相鄰組織磁敏感性所不同,局部磁場由于物質的存在而不均勻時,所產生的磁敏感度差異,而產生強度和相位圖像的高分辨率三維梯度回波成像,相位圖像經過適當頻率濾波處理后產生相位蒙片圖像,然后再與強度圖像整合,后得到SWAN圖像[1]。
DWI是一種功能性磁共振技術,可反映活體組織在生理及病理狀態(tài)中的水分子微觀運動情況[2],其原理是通過組織內不同彌散狀態(tài)下的水分子對彌散敏感梯度脈沖的反應不同,從而形成組織的對比度,導致信號強度隨彌散時相而衰減,導致不同彌散狀態(tài)的水分子產生不同的彌散強度,以不同信號強度的方式被顯示出來,而形成有組織對比的彌散圖像[3-4]。
3.2 MR對各種病變所致微出血灶的意義 在腦外傷并發(fā)彌漫性軸索傷中,腦實質受鈍性撞擊后,腦灰質和白質的慣性加速度不同,形成剪切力,而引起小血管的破裂,造成小灶性出血[5]。常發(fā)生于灰白質交界處、胼胝體、腦干背側、小腦上角及內囊等位置。T1FLAIR、T2FLAIR、DWI序列常能顯示部分病灶,而SWAN則能對其清晰顯示,表現為低信號影,其對微出血灶極其敏感,并可檢查出病灶的數目、部位及大小。而有研究說明,SWAN檢出微出血灶數目及發(fā)病部位與預后有明顯的相關性[6-7]。故結合常規(guī)序列,能對腦外傷并發(fā)出血患者有全面的評估。
在顱內血管性病變中,微出血灶檢出對治療方案的選擇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在高血壓腦微出血灶的檢出方面,SWAN能清晰常規(guī)序列所不能顯示的微出血灶,結合常規(guī)序列能反應出血的時期,SWAN是高血壓性腦微出血灶的首先檢出方法[8]。在對梗死后伴發(fā)出血的病灶,亦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常規(guī)序列能基本顯示病灶的范圍,而DWI序列可以對梗死區(qū)域有大致的評估,結合SWAN可以清晰顯示出血部位,而且能找到DWI像不能確診的發(fā)生梗死部位和受累血管的分布。在腦梗死患者中,部分伴有腦血管淀粉樣變,這些患者不能進行常規(guī)的溶栓治療。常規(guī)序列不能明確診斷,結合DWI及SWAN序列,既能對病變區(qū)域有全面的評估,又能指導臨床治療。
在顱內腫瘤性病變中,腫瘤卒中出血是較為常見的情況;常規(guī)序列可以對病灶進行大致觀察,DWI主要反應水分子擴散狀況,在腫瘤實質部分,由于水分子擴散受限,而表現為高信號影,故其在腫瘤的顯示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在顯示出血灶方面、特別是微出血灶中,常規(guī)的上述序列則較為局限,甚至無法顯示;SWAN則可以清晰顯示出血的范圍、大小、數目。不僅如此,SWAN在靜脈的顯示中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靜脈又與腫瘤的發(fā)展有密切相關性。大量研究表明,實體腫瘤的生長依賴于腫瘤血管的生成,且高級別的腫瘤長伴發(fā)出血[9],腫瘤內大量的靜脈血管及出血灶都會產生大量的脫氧血紅蛋白,這是SWAN產生信號的基礎。本組患者中有3例腦膜瘤未能檢出,筆者認為可能是出血量極少,腦膜瘤為良性腫瘤,生長緩慢,出血時間較長,可能已經吸收,而未能在SWAN像檢出。
綜上所述,在顱內微出血病變中,SWAN序列能敏感檢出,較常規(guī)序列更能檢出微出血灶,并對病變有更為全面的評估,從而對臨床診斷及治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SWAN成像也存在不足,3.0T磁共振SWAN成像有夸大病灶的效果,但對不遺留任何微小病灶有重要意義。
[1] 張競文,苗延巍,伍建林.磁敏感加權像在彌漫性軸索損傷的臨床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8,42(4):443-445.
[2] De Paepe K,Bevemage C,De Keyzer F,et al.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t 3 Tesla for early assessment of treatment response in non Hodgkin lymphoma:apilot study[J].Cancer Imaging,2013,3(13):53.
[3] 姚戈冰,魯建國.門靜脈血栓的發(fā)病機制及診治 [J].肝膽外科雜志, 2009,1(2):151.
[4] STAN S K,AGARWAL,S R.Extrahepalic portal vein obstruction in patient with portalveinthrombosis[J].Liver Transpl,2001,7(11): 125.
[5] 陳志力,張強,盧光明.癲癇腦缺省模式網絡改變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8,21(12):1318-1320.
[6] 徐玉蕓,李梅,丁小龍,等.磁敏感加權成像在腦外傷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0,16(2):97-100.
[7] 任延德,孔慶奎,蘇慧,等.腦微出血的磁敏感加權成像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6):823-826.
[8] Deistung A,Mentzel H J,Rauscher A,et,al.Demonstration of paramagnetic and diamagnetic cerebral lesions by using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phase imaging(SWI)[J].Z Med Phys,2006, 16(4):261-267.
[9] 陳峰,劉濤,李建軍,等.磁敏感加權成像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臨床應用[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9,9(3):499-501.
2015-04-22)
(本文編輯:嚴瑋雯)
圖1 腦外傷患者,男,46歲。在SWAN像上清晰顯示腦外傷后微出血灶,較其他序列顯示更為明顯(1a:T1FALIR;1b:T2FLAIR;1c:DWI;1d:SWAN)
圖2 左頂葉腦血管畸形患者,女,55歲。在SWAN像上能更多、更清晰畸形血管的范圍(2a:T1FALIR;2b:T2FLAIR;2c:DWI;2d:SWAN)
圖3 腦血管淀粉樣變患者,男,70歲。在SWAN像上顯示更多、更明顯微出血灶(3a:T1FALIR;3b:DWI;3c:T2FLAIR;3d:SWAN)
圖4 右額顳葉膠質瘤患者,男,41歲。在SWAN像上可明顯顯示腫瘤卒中及雜亂新生血管(4a:T2FALIR;4b:DWI;4c:T1FALIR;4d:SWAN)
313000 湖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八醫(yī)院放射科
沈國鑫,E-mail:yyq227223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