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里
王思聰又上頭條了,這回是因譏諷范冰冰、張馨予和汪小菲。有一朋友是范冰冰的粉絲,于是跑到王思聰微博底下留言,理論了幾句。不一會兒,十幾條未讀信息,打開一看,清一色咒罵。朋友趕緊刪了留言,無奈感嘆:“惹不起??!”
確實,跟王思聰理論是一件太具挑戰(zhàn)性的事,甚至可以說,一開始你就輸了。當然,如果王思聰是有理一方,輸了倒也無可厚非;可如果王思聰理虧了呢?那你也輸了,因為王思聰有數(shù)量龐大的“后宮團”,分分鐘將你淹沒在咒罵的口水中。
王思聰?shù)摹昂髮m團”的一大特征:不論王思聰說了什么,說得對不對,他們永遠站在王思聰一旁。你跟王思聰理論,那等于是一夫當關、舌戰(zhàn)群雄、“雖千萬人吾往矣”。
“后宮團”挺王的立場為何如此堅定?一則,“意見領袖”里,王思聰確實是那種敢說會說型。有時你看他吐槽某些現(xiàn)象,頗有點像《皇帝的新裝》里那個說真話的小男孩,有些不合時宜,但又有那么點天真的成分在。尤其,王思聰嘲諷他人的技巧爐火純青,一針見血,又帶著看好戲的心態(tài)得理不饒人,頗具娛樂效果,這與當下的青年亞文化是契合的。當然,最根本也最重要的原因——他有錢,他是首富之子,他敢說的底氣來源于此,他說話的分量也來源于此。
沒有人會小瞧金錢的力量,只是我們沒料到它的力量這么大。很多人只看到金錢具有直接購買物質(zhì)和勞動的能力,但實際上,在我們這個時代,金錢已經(jīng)具備購買認同和服從的能力。
這讓人想起了紅極一時的《蝸居》。宋思明與海藻剛開始交往的時候,屢次要求海藻說你愛我,但海藻或沉默,或是說“我愛小貝”。當宋思明用錢幫海藻擺平了一個又一個棘手的事后,宋思明讓海藻說你愛我,海藻終于柔情蜜意地說:“我愛你?!?/p>
海藻的“認同”尚有一個抵抗的過程,王思聰?shù)摹昂髮m團”可沒有。在王思聰?shù)奈⒉┑紫?,充斥著大量類似的回復:“老公操我?!秉c進去一看,還有不少比例是男性。哪里有什么抵抗,他們一開口就叫王思聰老公,表示愿意放棄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為他生孩子。
這樣的回復雖不無調(diào)侃的成分,但還是證明了“后宮團”早就被金錢收拾得服服帖帖了。他們在潛意識里認同的是這樣的邏輯:有錢,意味著一切,意味著政治正確和道德正確,意味著話語權,意味著他人的絕對認同和服從。換言之,他們壓根就不在乎王思聰說了什么、說得有沒有道理,只要王思聰是首富之子,他說什么就是什么。
1793年的元旦,英國公使馬嘎爾尼來華,他雖未叩開貿(mào)易大門,卻趁機觀察清末社會,得出結論說,“中國人沒有宗教,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做官”?,F(xiàn)在回頭看,這句話仍是有道理的,不過還可以完善下,“中國人沒有宗教,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做官和成為有錢人”。金錢是宗教,自然地,就有人信奉金錢、崇拜金錢、服從金錢,一切以金錢為鵠的。
別以為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有那么多“富二代”的負面新聞,新聞底下清一色的批評和指責,就意味著大家仇“富”,這是個認識誤區(qū)。不少人可從來就沒有仇視過財富,他們不滿的是他自己不是財富的擁有者,于是將怒氣轉(zhuǎn)嫁在輿論千夫所指的“富二代”身上,也只有那些輿論所仇的“富二代”他們才敢狐假虎威、指手畫腳。甚至,在指責和憤怒中,隱藏的是他們對財富更深的羨慕感和想得卻不可得的絕望感。
那不妨試想一下,在什么樣的情形下,你才能打敗王思聰?你得盼著萬達突然經(jīng)營不善,王思聰從首富之子成為落魄商人,這時,如果一個比王思聰更有錢的人嘲諷他,就像他屢次嘲諷汪小菲一樣,你可以成為那個有錢人的“后宮團”,借力打力過把嘴癮。
建立在金錢之上的權威和“正確”,也將伴隨著財富的折損而折損。這還是挺讓人感到悲哀的。因為,從頭到尾,就不關道理什么事。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