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莉
摘要:目前的中學英語教學,主陣地仍在課堂。要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真正做到輕負擔、提效率就必須注重的藝術性,本文對此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英語;課堂;藝術;作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4-0177-01
教學藝術,即教師根據(jù)教學法則,靈活運用動作、語言等手段,為得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而采用的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為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實施高質(zhì)高效的教學,教師應講究一定的教學藝術,如語言藝術、板書藝術及教學機智,從而打造出生動活躍而富有成效的英語課堂。
1.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傳統(tǒng)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jù)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師生之間很少進行溝通和交流,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課堂氣氛往往比較沉悶,所以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場景,即教師在課堂上講的興趣盎然,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首先就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手段,切實踐行好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真正把學生當做教學的中心和主體,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注意觀察學生在課堂的反應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并據(jù)此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教師要努力營造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要營造出這種氛圍并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把自身置于和學生平等的地位,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給予他們更多的課堂發(fā)言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自由和樂趣,進而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最后教師要積極努力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會讓學生更愿意學習英語課程,尤其是當學生很喜歡英語教師時,更會把這種喜歡轉(zhuǎn)化成學習英語的動力,所謂"love me,love my dog"即是這個道理,為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魅力,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情緒,面對學生的錯誤,要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千萬不可用嘲諷、責罵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而是要給予他們自我修正錯誤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2.挖掘教材中美的內(nèi)涵
2.1詼諧美。它是最高層次的美,最能反映人的思想品味和文化素養(yǎng),也是人們渴望達到的精神境界。在高二英語下冊課本的對話課中有幾段顧客與侍者的對話(Waiter-and-Customer jokes),就應用了雙關語。如CUSTOMER: What's wrong with these eggs? WAITER: Don't ask me, sir. I only laid the table。"lay"在英語中有"下蛋"、"放置"兩種截然不同的含義。"I only laid the table"的潛臺詞為"I don't know what's wrong with these eggs. Ask the hen that laid the eggs",讀后令人捧腹。英語中的幽默與笑話更是不勝枚舉,它們集中反映出英美人的機智與風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閱讀諧趣文,品味其中的內(nèi)涵,在潛移默化中激活其"幽默細胞",并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幽默,做一個品格健全的人。
2.2含蓄美。為了表達的需要,在生活中可應用一些比如委婉語或暗喻等手法,達到"明話暗說"的效果。既傳達了信息,又避免庸俗和尷尬。譬如英語中表達"上廁所"、"死"、對職業(yè)的稱呼多用委婉語。《迪斯尼樂園》的對話課中有"restroom"一說,以之代替"toilet";《中國日報》課后練習中有一句"Programmes for the aged"用"the aged"代替"the old";一對話課中醫(yī)生用"you have weight problem"對病人婉言"you'd better lose some weight"。由此可見含蓄的魅力。
3.肢體語言優(yōu)美,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生動性和感召力
教師應能深入到學生中去(不只是站在講臺上),并不時地關注其中某一個學生的課本或筆記本,如此能較大地增強師生的情感距離。如果能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用手勢演繹出語言的力量,則會營造出一種特殊的語言氣氛,從而產(chǎn)生出一種對學生的感召力,并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力量。
語言本身也是一種情境。教師上課時應充滿激情,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會在不自覺的狀態(tài)中給予學生肯定、贊揚和鼓勵,學生在得到鼓勵后,會激起對老師更真誠的信賴和尊敬,從而產(chǎn)生上進的信心和決心。長此以往,老師的這種期待會或明或暗地傳遞給學生,也必定會影響學生的成績和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英語中的一詞、一句、一段和一文的背后都可演繹一個感人的情境。作為教師,若能很好地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課程標準設計好教學情境,就會大大地增加教學效果。情境就是學生的平臺,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求知和發(fā)展。一個好的教學情境,不僅是一個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是一個教學藝術精品。英語課堂教學情境包括新課導入情境、課文角色情境和文化背景情境等。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合理地根據(jù)教學需求,設計好有利于教學過程的教學情境,并加強對教學情境的藝術處理。
4.課堂提問藝術
4.1激發(fā)興趣與啟發(fā)思維性原則。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課堂提問如果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因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fā),精心設計出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的、引人入勝的、步步深入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的、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與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引起學生的探索活動,并在探索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當然,教師必須明確,不能為提問而提問,因為提問不等于啟發(fā)式教學,好的提問才是啟發(fā)式提問,啟發(fā)式提問重在所提問題有價值和有意義,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fā)展其思維能力,從而?強化語言表達能力。
4.2難易適度性與普及性原則。在提問的難易比例方面,根據(jù)學生目前的智力和英語能力,最好是1:3,即一難三易。他舉例說,在課文教學中,yes/no questions或true/false statements應是wh questions的三倍。英語課堂提問必須做到難易適度,教師要精心設計一系列由淺入深、以舊導新、從易到難的問題。使學生通過回答問題,逐步突破難點,把握要領,掌握規(guī)律。要避免那些答案過于簡單的問題,問題提淺了不易引起學生的重視,提深了又啟發(fā)不了學生思考,但問題也不可太難。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shù)钠露?,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應由具體的情況來把握難易分寸,使全體學生都能從解答問題中體驗到獲取新知識的樂趣。
總之,高效率的英語課堂應該是師生共同步入的審美境界的場所,要有強烈藝術氛圍,能產(chǎn)生美的磁場,才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這需要教師的努力與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