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成香
摘要:板書設計,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本文作者根據(jù)教學和學生的認知需要設計板書,選擇恰當?shù)陌鍟问剑接懓鍟氖褂盟囆g及它的統(tǒng)一性、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板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2-0116-01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板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工作者必備的基本功。直觀的板書設計既引人入勝,又能陶冶學生情操,能為學生提供具體、鮮明的視覺形象,使學生所學知識內(nèi)隱的特點外顯化、簡單的結論過程化、零亂的內(nèi)容結論化。那么,小學語文教學的板書設計又有哪些特點呢?筆者經(jīng)過教學實際總結,認為有如下特點:
1.板書貴在新穎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相同的內(nèi)容新穎別致的板書能牢牢吸引學生,抓住學生的心。所謂"新"包括整體框架、單幅設計和文字書寫要突出個性、知德并重,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如小學語文第10冊《田忌賽馬》,我在布置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設計了以下板書: 通過以上設計,學生興趣大增,爭先恐后地討論,回答問題,很快掌握了基礎知識。
2.板書要有序
葉圣陶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這個路,實際上就是說的要有"序"。每幅板書都要遵循一定的寫作順序而設計,有的是以事情發(fā)展為序;有的是以時間的變化為序;有的是以地點的轉移為序;有的是以闡明事物的道理、揭示事物的規(guī)律為序,要做到層次分明,有條不紊。設計的內(nèi)容要為自己的教學思路與作者的寫作思路相統(tǒng)一。如:我在教十冊《跳水》一課時,根據(jù)課文的目的在于揭示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長四者之間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船長的機智和果斷,教育學生學習船長遇事沉著、機智、勇敢、果斷的品質(zhì),又要抓住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及上下位置的變化,因此我采用了樓梯形的思路式析書.
板書中的"人逗猴"……"父救孩",為作者的思路。這一思路包括故事的起因、發(fā)生、發(fā)展、高潮和結局;以上五個環(huán)節(jié)在變化時又抓住了關鍵詞語的"取樂"……"瞄準"。最后揭示文章中心,從而滲透了德育教育。這樣設計,便于學生按照記敘的順序,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同時也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教學要求。
3.板書的內(nèi)容要精要
板書不要臃腫繁雜,面面俱到。而應做到精要。所謂"精"即精練、精當;所謂"要",就是要抓住要領,點明中心。用較少的文字,揭示作者的寫作思路,表現(xiàn)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突出重點,攻破難點。又如:我在教十冊的略讀課文《烏塔》時就采用了如下板書:
運用這樣的板書,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4.板書要有明確的目的
為了強調(diào),為了示范,為了揭示文章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為了闡明某種觀點等等,什么時候出現(xiàn)哪些字和哪些詞,為什么要這樣做,都要精心設計,切忌草率了事。如:我在教《飛奪瀘定橋》這篇精讀課文時,我先問: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學生回答在瀘定橋,這時在黑板中上方我寫上"瀘定橋"三個字,待談到紅四團28日早上接到命令,29日黎明前趕到瀘定橋時,在"瀘定橋"前寫上"飛"字。讀到戰(zhàn)士攻下瀘定橋時,又在"飛"字后面寫上了一個"奪"字。這樣設計就恰到好處。
5.形式多元化
對于小學生而言,變化多樣的事物往往更加能夠吸引眼球。因此,教師的板書也可以通過線條、位置、形式等方面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來吸引學生注意力,達到提升課堂效率的效果。在板書設計上,通常使用以下幾種方式:
5.1 繪圖方式。這是一種最直觀形象的板書方式,對于學生理解課文中描述的內(nèi)容很有幫助。在小學語文中,繪圖方式的板書更受到低年級學生的歡迎,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記憶能力,而且可以激發(fā)起學習興趣,促進主動學習的意識提升。但是,繪圖方式比較耗費時間,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來展現(xiàn),而不是用粉筆在黑板上繪畫。
5.2 表格形式。表格的使用可以簡單明了的將文章中的思路理清,利用歸類思想讓學生的知識歸納能力與語言的分析能力有所提升。在教學中,小學生有時憑借個人能力無法完成歸納,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展開討論,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溝通能力與團結協(xié)作能力。在表格形式的板書中,通常適用于按照時間順序或地理位置順序的描述景物類的課文。
5.3 文字形式。這是最為簡單的一種板書,利用文章中出現(xiàn)的經(jīng)典詞匯或短句,將重點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種形式的板書需要學生擁有較高的閱讀能力與對文章的感悟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5.4 線條式板書。線條式板書適合條理清晰的文章,能夠規(guī)劃出文章流程與主線結構,讓學生通過板書了解文章的進展。這類板書既能夠將文章重點表明,又可以讓學生直觀掌握文章流程。在這類板書下,學生可以快速融入到文章中去。
6.重視心靈的感悟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學生如果沒有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的過程,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面對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只能是無動于衷。小學語文課本上很多寫人的文章,其中的人物都富有強大的生命力,應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設計寫一寫的板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有抒寫心靈感悟的平臺。
我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第三課時,出示課文最后一節(jié):"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笑聲驚動了竹叢里的一對宿鳥,它們飛了起來,又悄悄地落回原處。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指導學生朗讀感悟。最后,我說:"同學們,現(xiàn)在黑板就是一個大的留言簿,讓我們將我們的收獲或祝福寫下來吧!"在優(yōu)美的鋼琴曲中學生完成了相應的內(nèi)容。
總之,板書是教學內(nèi)容的高度濃縮,是教學目的及重難點的直觀體現(xiàn),是師生思維活動留下的軌跡。新課程理念指導著我們的課堂,板書的功能也發(fā)生了變化。板書,不僅僅是教師教學的需要,更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推器"。只要我們認真關注板書,并把它當作藝術來設計,那么,板書藝術的絢麗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