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瓊
摘 要:家訪是一種親切而又平等的交流方式,有利于家庭力量和學校管理形成合力,促進學生在思想和學習方面的轉(zhuǎn)化。作為班主任,筆者實踐有效家訪,在多年的家訪工作中,提高了有效家訪的認識。本文從六個方面談?wù)劰P者的一點認識。
關(guān)鍵詞:班主任;有效;家訪
一、班主任家訪應(yīng)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家訪
由于學校班級設(shè)置和學生的課時學習設(shè)置原因,班主任和學生接觸時間相對較少。特別是在學生的課余時間,班主任對學生的情況了解甚少。這樣就導致了班主任教育學生的盲目性,無法找到教育學生的切入點。因此,班主任家訪尤為重要。
班主任應(yīng)把家訪作為一項常規(guī)工作,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家訪不僅訪家長,而且應(yīng)細心觀察學生家庭情況,把整個情況了然于胸,既使教育有的放矢,又可以防患于未然。2009屆的一位學生,學習馬虎,不求上進,喜歡名牌,好出風頭。通過家訪,筆者了解到他之所以有這些表現(xiàn),是因為家里窮,怕別人瞧不起。于是筆者因勢利導地說:“穿好衣服無可厚非,但要根據(jù)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美不美不在穿著,而在于擁有美好的心靈,擁有豐富的知識……”經(jīng)過家訪,他懂得了體貼父母,懂得了責任,懂得了知識改變命運,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成績逐步提高,高考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家訪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只有平常善于觀察學生、分析學生,有計劃、有目地安排家訪,才能發(fā)揮它應(yīng)有的功效。
二、班主任家訪應(yīng)做到“潤物細無聲”
班主任家訪,家長笑在臉上,急在心上。如果把學生的問題“開門見山”地“和盤托出”,性格急躁的家長就會把學生一通狠批,結(jié)果是家長不高興,學生難堪,導致情緒對立,更不利于工作的開展。因此,班主任家訪應(yīng)做到“潤物細無聲”。
班主任家訪的首要任務(wù)是穩(wěn)定家長情緒,對家長的詢問,應(yīng)“顧左右而言它”,采用緩兵之計,“忘記”自己身份,而“不忘記”家訪目的,根據(jù)家長的情況找到談話的內(nèi)容。做到“潤物細無聲”,家長就容易接受。第二,以愛為基礎(chǔ),從孩子的未來著眼談問題。第三,保持師道尊嚴,不卑不亢,有禮有節(jié),談話做到“和風細雨”。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論學生家庭條件好壞,都要自尊、自重、自愛。
與家長交流是一門藝術(shù),只有做到“潤物細無聲”,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溝通、交流、合作中,才能發(fā)揮家校教育合力的作用。
三、班主任家訪應(yīng)多談學生閃光點,抓住時機談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zhì)、修養(yǎng)各不相同,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異。針對這些情況,對待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班主任要做到:第一,在家訪中,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家長只有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班主任交流,配合班主任工作。第二,家訪時要在充分肯定學生長處的同時,與學生、家長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交流到一定程度時抓住時機誠懇地指出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的存在的問題,并和學生、家長一起想辦法、出點子,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三,家訪時,班主任對學生要有一顆愛心,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問題,心中裝有學生的閃光點。如果腦袋里裝的全是學生學習上的問題,咬住學生學習上的問題不放,大談學生缺點,很可能事與愿違。
四、班主任家訪應(yīng)發(fā)揮所教學科特點,利用所教學科優(yōu)勢解決學生問題
利用班主任所教學科優(yōu)勢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是班級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更是彌補班主任工作不足的重要舉措。筆者是一位地理教師,深刻體會到班主任在家訪中學科優(yōu)勢的力量?,F(xiàn)在班上一位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筆者通過了解,發(fā)覺其對新聞非常關(guān)注,經(jīng)常和同學談中央臺的《焦點訪談》。家訪時筆者與家長商量,讓其負責班上的時事熱點宣傳,并對宣傳活動予以指導,得到了學生的歡迎。他轉(zhuǎn)變了學習的態(tài)度,成為一個喜歡學習的孩子。
五、班主任家訪應(yīng)合理解決家長、學生提出的要求
家訪談到其樂融融之際,家長把班主任當作可信賴的朋友、可尊敬的老師,便會向班主任掏出心里話,此時,解決子女在學校里的一些問題的要求,就會提出來。對家長提出的要求,班主任要冷靜對待,能解決的盡量給予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要求要巧妙地應(yīng)承,以免解決不了,讓家長喪失對自己的信任。同樣,學生也會提出一些要求,班主任需要審時度勢,辯證思考,從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方向思考,妥善解決,讓家訪的作用落到實處。
六、家訪后,班主任要針對學生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有計劃地加以督促
家訪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轉(zhuǎn)變思想,改掉缺點。因此,家訪后的工作很重要。一句話,要把家訪的工作落在實處,就要對學生愿意改掉的缺點要有計劃地加以督促、落實。2005屆一位學生,原本成績優(yōu)異,可是高三上學期末突然沉迷于網(wǎng)絡(luò)游戲。作為班主任,筆者自然是急在心頭,在與家長、學生交流后,我們提出解決措施。通過筆者有計劃的督促,學生順利地完成學業(y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理想的大學。
總之,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互補因素,兩者配合得越默契,產(chǎn)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越顯著。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做到有效家訪,與家長保持思想上的一致,共同尋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參考文獻:
王淑俐.你的溝通有沒有用?——教師、家長的說話效能[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