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倩
【摘要】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diào)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主動思維、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作為一種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嘗試,也要以此為依據(jù),不僅要完成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而且要深化課文的內(nèi)涵和拓展課文的外延,把課文空間范圍延伸到生活中的人和事,教會學生認識自己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自信、自強、自立的品格,發(fā)展學生的人格。
【關(guān)鍵詞】英語閱讀教學 學習興趣 生活經(jīng)驗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112-02
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閱讀能力又是英語語言能力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他的綜合英語的水平。所以要學好英語重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提高閱讀能力老師必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和豐富語言材料,其次提高閱讀能力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提供給學生有力的指導、必要的幫助、正確的閱讀技巧以及充分的發(fā)展空間。最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語感、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chǔ)。
那么,在新課標下,如何在小學有效地開展英語閱讀課教學呢?
一、有效預習——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小學生年齡小,英語知識有限,在用英語閱讀時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不熟悉的主題會給學生閱讀帶來困難,磋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在學生閱讀前,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為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多的機會朗讀語篇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使學生對即將要閱讀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為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做鋪墊。
二、有效參與——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
閱讀需要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思考。在短時間內(nèi),學生的思考能有一定的深度嗎?學生能獲得多少“頓悟”和思維的閃光呢?匆匆忙忙尋找只字片語作答,表面上活躍了課堂氣氛,實際上是走進了膚淺的一問一答的圈子中去了。老師應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讓他們深入思考,當學生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在閱讀教學中,將影響學生閱讀的難點詞、短語逐個地滲透到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在更加簡短的語篇過程中,在圖片看說過程中,在其運用過程中理解并掌握這些詞和短語,而不是像對話課教學一樣,刻意將它們逐個進行教學。
三、師生角色——有效閱讀的策略
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請學生做“老師”,解釋句子,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和段落,綜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分析、綜合教材,難度是比較大,教師有必要對其不足之處進行修正、補充和評議,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雖然學生未必能夠?qū)φn文中的句、段做出令人滿意的分析,但這一過程實踐和鍛煉了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積極交流,使原來由教師來解決的問題在討論中共同求解,主體意識得到進一步激發(fā),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體現(xiàn)。學生在自導與互補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形成了學習的能力。
四、學生主體——多樣的閱讀模式
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并不等于教師喪失了作用或者擔子輕松了,相反,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戰(zhàn)性。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種積極的氣氛讓學生得以充分調(diào)動、充分發(fā)揮,這是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擔負的協(xié)調(diào)作用所要求的。
五、有效練習——拓展閱讀能力的空間
閱讀課后,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練習、鞏固和擴展在閱讀課中新學到的語言知識,還要發(fā)展其說和寫的能力。課后練習有多種多樣,要針對不同的閱讀課而設(shè)計練習形式有表演文、縮寫、改寫課文、復述故事等。在關(guān)注課后練習的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能,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后閱讀,延伸課堂閱讀。閱讀后可以以手抄報或英語讀書筆記的形式展出。給學生搭建一座展示自己英語學習風采和獲得成功感的平臺。
六、注意針對不同學段的年齡特點確定不同的閱讀要求
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有不同的閱讀教學目標和閱讀教學內(nèi)容。低年級英語教學一般只要求學生能看圖識字,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中年級英語的閱讀慢慢有了閱讀的技巧的滲透,要求學生能運用一定的方法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培養(yǎng)閱讀的主動性。高年級英語閱讀很大程度上是對自身能力的一種測試,需要學生運用閱讀技巧解決閱讀當中的障礙,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在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把握好各個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選擇不同的閱讀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丹麥語言學家葉帕森曾說:“教外語的首要條件是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外語,使用外語。學外語像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潛在水中,而不是偶爾沾沾水,學生必須泡在水里,并感到自由自在,這樣,他才能像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新生事物,還需要我們不斷去實踐、去研究。作為小學英語老師,我們要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 魯宗干. 小學英語教師手冊[M].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2] 李英,黃艷明. 英語新課程教學設(shè)計[M]. 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