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っ细淦涓?/p>
【摘 要】 目的:探討蒙醫(yī)尼如哈療法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單純蒙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尼如哈療法治療,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兩個療程后,單純蒙藥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蒙藥加尼如哈療法組為90.00%,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本次小樣本臨床實驗初步證明蒙醫(yī)尼如哈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進一步臨床驗證及推廣。
【關鍵詞】 蒙醫(yī)學;尼如哈療法;潰瘍性結腸炎
【中圖分類號】R291.2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5-0009-02
潰瘍性結腸炎也叫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病變主要限于大腸粘膜與粘膜下層的炎癥性疾病。病變先從直腸或直腸乙狀結腸開始,向下可延及肛門,或向近段累及不等范圍的結腸[1]。在蒙醫(yī)學相關古籍文獻中對該病名沒有詳細描述,歷代蒙醫(yī)學者根據該病起病特點、臨床表現等歸屬于“敖勒蓋(大腸)包如病”范疇[2-5]。嚴格意義來講二者不可劃為等號來理解,所謂蒙醫(yī)學中的包如病是一種聚合性疾病,赫依、希拉、巴達干、齊素(血)、協(xié)日烏蘇相互交搏而導致本病。其中齊素是最重要的因素,無齊素的參與不能稱之為包如病,那么按此理論來講潰瘍性結腸炎的一部分(潰瘍破裂出血者、大便常規(guī)潛血陽性者)才能稱之為敖勒蓋(大腸)包如病。據《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篇》中的記載[5],包如者病因頗為復雜,病灶又有自位與他位之分,自位有四處,即胃、肝、小腸和大腸等四個臟腑。而潰瘍性結腸炎則是屬于包如熱邪居于自位大腸而導致的疾病。筆者以此理論的指導下采用蒙藥加尼如哈療法潰瘍性結腸炎得到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來我院就醫(yī)的60例(實際觀察64例,其中對照組3例,觀察組1例患者自行中止了本次觀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16例,女性14例;最小年齡31歲,最大年齡55歲;病程最短1.5年,最長9年;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最小年齡30歲,最大年齡52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與排除標準 本組病例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6]與《蒙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的相關標準來進行診斷。并且排除急性自限性結腸炎、血吸蟲病、阿米巴腸炎等疾病的患者;嚴重的肝腎功能受損者或不全者;潰瘍病灶破裂大量出血的患者;合并嚴重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用藥方法為早:敖勒蓋-13味散,3g/次;中午:巴特日-7味丸,15粒/次;哈頓海拉木勒-9味丸,15粒/次,以上藥物均用因達拉-4味湯3g做藥引子送服。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用哈塔格其-7,隔日一次進行尼如哈療法。14天為一個療程,兩組均治療兩個療程,比較兩組臨床療效。
1.4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8] 臨床痊愈:癥狀及體征消失,大便化驗正常,電子結腸鏡及結腸黏膜活檢正常。顯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大便化驗正常,食量增加,電子結腸鏡檢查提示黏膜炎癥病變明顯好轉,結腸黏膜活結果黏膜炎癥明顯減輕。好轉:癥狀及體征稍有減輕,大便化驗正常,食欲好轉,電子結腸鏡結果示黏膜炎癥稍有好轉,結腸黏膜活檢結果示黏膜炎癥變化不大。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變化或病情加重。
1.5 統(tǒng)計方法 本次臨床觀察所得數據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兩個獨立樣本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蒙醫(yī)尼如哈療法組總有效率為90.00%,單純蒙藥組總有效率為83.33%,蒙醫(yī)尼如哈療法組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3 討論
蒙醫(yī)尼如哈療法是把特定的蒙藥從肛門注入,內病外引的一種治療方法。此方法克服了傳統(tǒng)內服藥物很難到達患處的難點,而且此方法可大大的降低肝臟對藥物的首過作用,從而降低了藥物對肝臟的損害。資料顯示有50%~70%的藥物經過肝臟進入大循環(huán)[9]。因此有些治療本病,且對肝臟毒性較大的藥物可采取此方法來降低對肝細胞的損害。西醫(yī)對本病的治療尚無特效療法,以對癥支持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而且治療藥物不良反應大,甚至有些患者對某些治療藥物過敏等原因給患者帶來了很多痛苦,而對于這些患者來講選擇綠色蒙藥治療是他們很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蒙藥加尼如哈療法的治療方法。通過本次小樣本的臨床試驗可初步證明蒙藥加尼如哈療法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但由于樣本量過小,有待于進一步驗證才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也可以通過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試驗來進一步優(yōu)化此療法。從而給廣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診療服務,早日給他們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新光.消化內科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68.
[2]其其格瑪,杭蓋巴特爾. 關于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蒙醫(yī)和西醫(yī)治療的研究[J].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0,7:57-59.
[3]其木格.蒙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驗案[J].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4.7:4.
[4]布圖推. 蒙醫(yī)尼如哈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方藥證治規(guī)律研究[J].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0.7:39-40.
[5]蒙醫(yī)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yī)學百科全學·蒙醫(yī)學[M]. 上海:上??萍汲霭嫔绯霭?993,57.
[6]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410.
[7]烏蘭.蒙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7:60.
[8]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與療效標準[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6):354.
[9]凌霞,于杰.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規(guī)范化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8(25):8.
(收稿日期:2014.06.23)endprint
【摘 要】 目的:探討蒙醫(yī)尼如哈療法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單純蒙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尼如哈療法治療,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兩個療程后,單純蒙藥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蒙藥加尼如哈療法組為90.00%,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本次小樣本臨床實驗初步證明蒙醫(yī)尼如哈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進一步臨床驗證及推廣。
【關鍵詞】 蒙醫(yī)學;尼如哈療法;潰瘍性結腸炎
【中圖分類號】R291.2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5-0009-02
潰瘍性結腸炎也叫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病變主要限于大腸粘膜與粘膜下層的炎癥性疾病。病變先從直腸或直腸乙狀結腸開始,向下可延及肛門,或向近段累及不等范圍的結腸[1]。在蒙醫(yī)學相關古籍文獻中對該病名沒有詳細描述,歷代蒙醫(yī)學者根據該病起病特點、臨床表現等歸屬于“敖勒蓋(大腸)包如病”范疇[2-5]。嚴格意義來講二者不可劃為等號來理解,所謂蒙醫(yī)學中的包如病是一種聚合性疾病,赫依、希拉、巴達干、齊素(血)、協(xié)日烏蘇相互交搏而導致本病。其中齊素是最重要的因素,無齊素的參與不能稱之為包如病,那么按此理論來講潰瘍性結腸炎的一部分(潰瘍破裂出血者、大便常規(guī)潛血陽性者)才能稱之為敖勒蓋(大腸)包如病。據《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篇》中的記載[5],包如者病因頗為復雜,病灶又有自位與他位之分,自位有四處,即胃、肝、小腸和大腸等四個臟腑。而潰瘍性結腸炎則是屬于包如熱邪居于自位大腸而導致的疾病。筆者以此理論的指導下采用蒙藥加尼如哈療法潰瘍性結腸炎得到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來我院就醫(yī)的60例(實際觀察64例,其中對照組3例,觀察組1例患者自行中止了本次觀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16例,女性14例;最小年齡31歲,最大年齡55歲;病程最短1.5年,最長9年;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最小年齡30歲,最大年齡52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與排除標準 本組病例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6]與《蒙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的相關標準來進行診斷。并且排除急性自限性結腸炎、血吸蟲病、阿米巴腸炎等疾病的患者;嚴重的肝腎功能受損者或不全者;潰瘍病灶破裂大量出血的患者;合并嚴重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用藥方法為早:敖勒蓋-13味散,3g/次;中午:巴特日-7味丸,15粒/次;哈頓海拉木勒-9味丸,15粒/次,以上藥物均用因達拉-4味湯3g做藥引子送服。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用哈塔格其-7,隔日一次進行尼如哈療法。14天為一個療程,兩組均治療兩個療程,比較兩組臨床療效。
1.4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8] 臨床痊愈:癥狀及體征消失,大便化驗正常,電子結腸鏡及結腸黏膜活檢正常。顯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大便化驗正常,食量增加,電子結腸鏡檢查提示黏膜炎癥病變明顯好轉,結腸黏膜活結果黏膜炎癥明顯減輕。好轉:癥狀及體征稍有減輕,大便化驗正常,食欲好轉,電子結腸鏡結果示黏膜炎癥稍有好轉,結腸黏膜活檢結果示黏膜炎癥變化不大。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變化或病情加重。
1.5 統(tǒng)計方法 本次臨床觀察所得數據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兩個獨立樣本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蒙醫(yī)尼如哈療法組總有效率為90.00%,單純蒙藥組總有效率為83.33%,蒙醫(yī)尼如哈療法組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3 討論
蒙醫(yī)尼如哈療法是把特定的蒙藥從肛門注入,內病外引的一種治療方法。此方法克服了傳統(tǒng)內服藥物很難到達患處的難點,而且此方法可大大的降低肝臟對藥物的首過作用,從而降低了藥物對肝臟的損害。資料顯示有50%~70%的藥物經過肝臟進入大循環(huán)[9]。因此有些治療本病,且對肝臟毒性較大的藥物可采取此方法來降低對肝細胞的損害。西醫(yī)對本病的治療尚無特效療法,以對癥支持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而且治療藥物不良反應大,甚至有些患者對某些治療藥物過敏等原因給患者帶來了很多痛苦,而對于這些患者來講選擇綠色蒙藥治療是他們很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蒙藥加尼如哈療法的治療方法。通過本次小樣本的臨床試驗可初步證明蒙藥加尼如哈療法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但由于樣本量過小,有待于進一步驗證才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也可以通過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試驗來進一步優(yōu)化此療法。從而給廣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診療服務,早日給他們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新光.消化內科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68.
[2]其其格瑪,杭蓋巴特爾. 關于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蒙醫(yī)和西醫(yī)治療的研究[J].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0,7:57-59.
[3]其木格.蒙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驗案[J].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4.7:4.
[4]布圖推. 蒙醫(yī)尼如哈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方藥證治規(guī)律研究[J].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0.7:39-40.
[5]蒙醫(yī)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yī)學百科全學·蒙醫(yī)學[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93,57.
[6]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410.
[7]烏蘭.蒙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7:60.
[8]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與療效標準[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6):354.
[9]凌霞,于杰.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規(guī)范化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8(25):8.
(收稿日期:2014.06.23)endprint
【摘 要】 目的:探討蒙醫(yī)尼如哈療法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單純蒙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尼如哈療法治療,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兩個療程后,單純蒙藥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蒙藥加尼如哈療法組為90.00%,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本次小樣本臨床實驗初步證明蒙醫(yī)尼如哈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進一步臨床驗證及推廣。
【關鍵詞】 蒙醫(yī)學;尼如哈療法;潰瘍性結腸炎
【中圖分類號】R291.2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5-0009-02
潰瘍性結腸炎也叫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病變主要限于大腸粘膜與粘膜下層的炎癥性疾病。病變先從直腸或直腸乙狀結腸開始,向下可延及肛門,或向近段累及不等范圍的結腸[1]。在蒙醫(yī)學相關古籍文獻中對該病名沒有詳細描述,歷代蒙醫(yī)學者根據該病起病特點、臨床表現等歸屬于“敖勒蓋(大腸)包如病”范疇[2-5]。嚴格意義來講二者不可劃為等號來理解,所謂蒙醫(yī)學中的包如病是一種聚合性疾病,赫依、希拉、巴達干、齊素(血)、協(xié)日烏蘇相互交搏而導致本病。其中齊素是最重要的因素,無齊素的參與不能稱之為包如病,那么按此理論來講潰瘍性結腸炎的一部分(潰瘍破裂出血者、大便常規(guī)潛血陽性者)才能稱之為敖勒蓋(大腸)包如病。據《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篇》中的記載[5],包如者病因頗為復雜,病灶又有自位與他位之分,自位有四處,即胃、肝、小腸和大腸等四個臟腑。而潰瘍性結腸炎則是屬于包如熱邪居于自位大腸而導致的疾病。筆者以此理論的指導下采用蒙藥加尼如哈療法潰瘍性結腸炎得到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來我院就醫(yī)的60例(實際觀察64例,其中對照組3例,觀察組1例患者自行中止了本次觀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16例,女性14例;最小年齡31歲,最大年齡55歲;病程最短1.5年,最長9年;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最小年齡30歲,最大年齡52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與排除標準 本組病例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6]與《蒙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的相關標準來進行診斷。并且排除急性自限性結腸炎、血吸蟲病、阿米巴腸炎等疾病的患者;嚴重的肝腎功能受損者或不全者;潰瘍病灶破裂大量出血的患者;合并嚴重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用藥方法為早:敖勒蓋-13味散,3g/次;中午:巴特日-7味丸,15粒/次;哈頓海拉木勒-9味丸,15粒/次,以上藥物均用因達拉-4味湯3g做藥引子送服。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用哈塔格其-7,隔日一次進行尼如哈療法。14天為一個療程,兩組均治療兩個療程,比較兩組臨床療效。
1.4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8] 臨床痊愈:癥狀及體征消失,大便化驗正常,電子結腸鏡及結腸黏膜活檢正常。顯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大便化驗正常,食量增加,電子結腸鏡檢查提示黏膜炎癥病變明顯好轉,結腸黏膜活結果黏膜炎癥明顯減輕。好轉:癥狀及體征稍有減輕,大便化驗正常,食欲好轉,電子結腸鏡結果示黏膜炎癥稍有好轉,結腸黏膜活檢結果示黏膜炎癥變化不大。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變化或病情加重。
1.5 統(tǒng)計方法 本次臨床觀察所得數據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兩個獨立樣本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蒙醫(yī)尼如哈療法組總有效率為90.00%,單純蒙藥組總有效率為83.33%,蒙醫(yī)尼如哈療法組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3 討論
蒙醫(yī)尼如哈療法是把特定的蒙藥從肛門注入,內病外引的一種治療方法。此方法克服了傳統(tǒng)內服藥物很難到達患處的難點,而且此方法可大大的降低肝臟對藥物的首過作用,從而降低了藥物對肝臟的損害。資料顯示有50%~70%的藥物經過肝臟進入大循環(huán)[9]。因此有些治療本病,且對肝臟毒性較大的藥物可采取此方法來降低對肝細胞的損害。西醫(yī)對本病的治療尚無特效療法,以對癥支持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而且治療藥物不良反應大,甚至有些患者對某些治療藥物過敏等原因給患者帶來了很多痛苦,而對于這些患者來講選擇綠色蒙藥治療是他們很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蒙藥加尼如哈療法的治療方法。通過本次小樣本的臨床試驗可初步證明蒙藥加尼如哈療法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但由于樣本量過小,有待于進一步驗證才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也可以通過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試驗來進一步優(yōu)化此療法。從而給廣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診療服務,早日給他們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新光.消化內科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68.
[2]其其格瑪,杭蓋巴特爾. 關于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蒙醫(yī)和西醫(yī)治療的研究[J].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0,7:57-59.
[3]其木格.蒙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驗案[J].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4.7:4.
[4]布圖推. 蒙醫(yī)尼如哈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方藥證治規(guī)律研究[J].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0.7:39-40.
[5]蒙醫(yī)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yī)學百科全學·蒙醫(yī)學[M]. 上海:上??萍汲霭嫔绯霭?993,57.
[6]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410.
[7]烏蘭.蒙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7:60.
[8]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與療效標準[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6):354.
[9]凌霞,于杰.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規(guī)范化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8(25):8.
(收稿日期:2014.06.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