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黑龍江職業(yè)學院,哈爾濱 150080)
自公共基礎學院成立以來,每年承接的都是大一新生,經(jīng)過與2012級、2013級、2014級三屆學生的接觸,從心理及德育的角度上,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新生面對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生活他們是興奮而激動的,但新鮮過后就有部分學生可能出現(xiàn)種種的不適應。這就需要我們做輔導員的傾心協(xié)助、積極鼓勵、多些陪伴和關愛,使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中學生想象中的大學是神秘、浪漫、完美的。但大學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詩情畫意,不過是教師、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太大了。有些大一新生因理想中的大學與現(xiàn)實的不一致而產(chǎn)生失落的心理。進入大學,在強手如林的新生集體里,面對新一輪的排列組合,有些同學從高中時的鶴立雞群變成大學里的平庸之輩,一度破罐子破摔了,早軍操找借口不出,晚自習找理由不上,對輔導員及班主任老師不尊重。當我們想干預這種情況時,會發(fā)現(xiàn)人的德性的生成和發(fā)展不是外界強加的,而是在主客體互相作用中由主體自身構建,不可強加,但絕不能不干預。在高考前,學習成績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學生能力、素質(zhì)高低的主要指標,而進入大學之后,自身的全面素質(zhì)和綜合能力,表現(xiàn)在眼界學識、文體特長、組織才干乃至人際關系等等。再有來自農(nóng)村、山區(qū)和貧困地區(qū)的學生,或因為家庭經(jīng)濟條件差被人輕視,或因為濃重的鄉(xiāng)音遭到同學們的排斥,或因為孤陋寡聞怕別人嘲笑,自感與人相形見拙,總有“見人矮三分”的感覺,于是沉默寡言、自我封閉、導致自我認識的困惑。這時班主任和輔導員可以利用晚自習時間開展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讓全班同學通過活動充分了解彼此,增加班級凝聚力,班主任和輔導員還要多做與家長溝通的工作,以便更好的了解學生在校的心理活動。
學校教育活動,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教師和學生兩類人之間的互動、對話和交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然要把學生當成一個具有獨立人格、個性,富于主動性和發(fā)展性的個體來對待。新的學習方式讓他們覺得學習目標不明確。甚至有的學生認為,進入大學就等于進入“保險箱”,應該輕松輕松、痛痛快快地玩玩了。加上大學不像高中管理的那么緊,自由度較大,自我支配的時間也多,但是他們中的極少數(shù)會把自己的時間用在學習上,就連晚自習的時間都是虛度的。有的新生干脆逃避早軍操、晚自習,早上賴床不起,食堂的早飯吃不上,還耽誤第一、第二節(jié)課,久而久之,這些自覺性較差的同學不知不覺失去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變得無所適從,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這部分學生不再把分數(shù)看得那么重,學習不再認真,泡網(wǎng)吧、談戀愛,有的模仿社會上的一些做法,進歌廳、大吃大喝、抽煙、酗酒,喪失了年輕人蓬勃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實現(xiàn)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標的前提,也是掌握科技文化知識的必備條件。公共基礎學院的誦讀匯演,其中所有經(jīng)典內(nèi)容都被學生們誦讀、演繹的惟妙惟肖,《孝經(jīng)》中的“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龍職賦》中的“為學生鋪路,為產(chǎn)業(yè)振興,為百姓圓夢,為文化傳承”。這樣的育人理念、這樣的德育教育就是我們辦學的根基。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學子們,正需要這樣的點撥與激勵!
大學新生剛剛進入大學校園,遠離了父母,他們需要適應集體的生活方式,大學的老師往往都是講完課就走,剛剛入學,同學之間也是陌生的,遇事無人商量。有些學生因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一時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學生開支沒有計劃,女生攀比衣著打扮,男生抽煙飲酒,同學之間過生日以及戀愛消費逐漸上漲,時常出現(xiàn)“經(jīng)濟危機”,有的學生每天循環(huán)往復于“三點一線”(宿舍---教室---食堂),面對豐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園文化生活無所適從,有的學生缺乏集體生活的習慣,總希望得到他人的照顧和幫助。作為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就應該在這個時候,多陪伴,陪伴的同時是要教會他們怎樣面對這樣的環(huán)境,幫助他們協(xié)調(diào)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外地的學生還有不適應學校水土和飲食方面的差異以及氣候、語言環(huán)境與作息時間的變化等等。從大學生活里一路走過來的我們,今天看到的,就是昨天的自己,他們稍顯稚嫩的心靈,在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能以最快的速度適應,并快樂的學習和生活,才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在大學,寢室生活是每個新生都要面對的,8人合住一間寢室的高校并不少見。除了硬件設施外,還有一些軟環(huán)境,要靠同學們一起努力營造。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性格,同學之間的磨合是個新問題,一方面大家分別來自四面八方,同學之間的生活習慣、家庭背景等客觀因素的差異,造成了人際交往的困難。特別現(xiàn)在都是90后的獨生子女,多數(shù)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待人接物缺少多角度考慮的融通性,容易造成交往障礙,另外,個體的性格特征也會阻礙人際交往。大學生一方面渴望交流溝通,另一方面卻屢戰(zhàn)屢敗,處理不好室友之間的關系,甚至會冷漠的對待現(xiàn)實世界?!疤ぶ徛曔M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lián)網(wǎng)上訴說衷腸”。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在這是就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深入他們的寢室生活規(guī)劃,例如選出寢室長,幫助他們建立兄弟姐妹情誼,組織寢室生日聚會、談心,或把同寢室的同學們要請到輔導員或班主任家里做客等等。
同學們,無論你們生在哪個年代,無論你們生在什么樣的家庭,來到了大學,大學是個多元化的學習場所,是學生們蛻變的小社會,是個能讓人羽翼豐滿的大家庭,三年或四年的時間里,有美好也會有荊棘,有快樂也會有痛苦,是學生們走向成熟,走向自我認識的更好橋梁。把握好自己的大學時光吧,讓家庭和社會為你們的成長和蛻變欣慰的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