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羽
試論存款保險制度中的道德風險及其防范
陶羽
2014年11月22日央行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放松擴大至基準的1.2倍,這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又發(fā)展了一大步。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堅定的向前邁進,加上金融市場不斷的自由化創(chuàng)新化國際化,我國銀行業(yè)利潤空間將被大幅的壓縮,銀行由于自身的流動性管理問題將會面臨破產清算的風險。存款保險制度作為金融安全的保護傘的確立,是繼續(xù)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必備前提。然而,道德風險在存款保險中是不可忽視的存在,我們應當積極探索用完善的組織設計和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來規(guī)范道德風險。
利率市場化;道德風險;存款保險制度
存款保險制度是一種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條件的各類存款性金融機構集中起來建立一個保險機構,各存款機構作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繳納保險費,建立存款保險準備金,當存款機構發(fā)生經營危機或面臨破產倒閉時,存款保險機構向其提供財務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從而保護存款人利益,維護銀行信用,穩(wěn)定金融秩序。
(一)存款保險制度是利率市場化的前提
一直以來存款利率作為決定銀行業(yè)利差、銀行業(yè)利息收入最關鍵的變量,影響著銀行的利潤水平。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銀行存貸利差逐步縮小,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侵蝕,我國銀行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市場化的浪潮勢必對商業(yè)銀行定價能力和防范市場流動性風險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而改變了商業(yè)銀行的盈利模式,這使得銀行破產倒閉成為可能。為了防范銀行擠兌風險的外溢,為了整個金融環(huán)境的安全穩(wěn)定,為了保障儲戶的利益,在利率全面市場化之前,存款保險制度的確立是大前提。
(二)我國銀行業(yè)的發(fā)展現狀要求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近幾年,打破金融壟斷,放開民營資本,使得地下錢莊陽光化,新興商業(yè)銀行迅速成長,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但存在防范和化解風險能力不高、治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我國應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以進行風險監(jiān)控,維護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和安全。
(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是金融監(jiān)管體制的完善
存款保險制度在為銀行辦理存款保險業(yè)務的同時對銀行經營狀況進行檢查,能及時發(fā)現有問題的銀行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還能在銀行破產時對銀行的負債予以妥善處理,保護存款人的利益,防止銀行擠兌,促進了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因此,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無疑將完善我國的金融監(jiān)管體制。
(四)我國金融服務業(yè)已對外開放,競爭加劇,急需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外資銀行利用其龐大的規(guī)模、雄厚的資金實力、優(yōu)良的經營管理技術等優(yōu)勢將在市場份額、客戶資源、人力資源等方面與中資銀行展開激烈的競爭,給我國的金融機構帶來很大的沖擊。我國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資本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各種風險將更加暴露。這就意味著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銀行的破產是極其可能的,必須建立起存款保險制度,形成我國的銀行退出機制。
(五)存款保險制度為金融機構設計市場退出機制,減少行政干預,減少政府壓力
存款保險制度建立之后,通過各個銀行多年累積繳納的存款保險基金對存款人進行賠償。對值得挽救的銀行給予資金援助,對管理水平差的銀行進行破產清算兼并,使得資源有限配置,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政府和中央銀行的壓力。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存款保險制度能夠有效的保護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會對銀行體系的信心;有利于完善銀行的市場退出機制;并且在利率市場化變革中,促進競爭;加強對銀行的監(jiān)督,維持正常的金融秩序。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存款保險制度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存款保險制度中不可消除的道德風險。道德風險是指從事經濟活動的行為主體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他人利益。在存款保險制度中,存款人、投保金融機構、存款保險管理機構和監(jiān)督者為了自身利益,就會形成內生的道德風險。
(一)存款人道德風險
從征求意見稿的條款來看,盡管50萬限額賠付上限已覆蓋了全國99.63%的儲戶,且存款保險制度主要覆蓋個人存款、企業(yè)存款和政府存款(不含金融同業(yè)存款),而對于高凈值儲戶、企業(yè)存款等,甚至包括暫存在銀行的產業(yè)投資資金都可能面臨尷尬境地。對高凈值客戶要么將上億資金平均分配到不同銀行,這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同時,不得不面臨管理成本大幅上升,這樣將大大的降低效率。而對于數量多的小額存款人來說,他們沒有很大積極性去了解銀行運營,在存款制度的情況下,存款人有獲得全額賠付的心理預期,他們趨于高利率的銀行。很有可能風險大的銀行用高利率吸引存款來投資于高風險的領域,這會導致風險的累積,這必將對存款保險帶來很大的損失。
(二)投保銀行的道德風險
在沒有存款保險制度下,商業(yè)銀行會主動約束自身投資、控制經營風險,關注流動性,從而給予市場和存款人信心,使其良性經營發(fā)展。在存款保險制度下,商業(yè)銀行為了利益最大化會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資產。通過高息攬存投放高風險領域,最后風險嫁接給存款保險機構。假如再實施統(tǒng)一保費,商業(yè)銀行經營風險大小不與保費高低掛鉤,保守經營的銀行將為激進的銀行買單,漸漸的原本穩(wěn)健的銀行也會進行高風險的投資,這不利于整個銀行體系的穩(wěn)定。
(三)存款保險機構的道德風險
存款保險機構對存款人賠償的義務責任,對投保銀行有監(jiān)督作用。相對于銀行和存款人而言,掌握更多信息的存款保險機構會從自身的利益出發(fā),對存在問題的銀行監(jiān)管上寬容,沒有及時處理,如果銀行自身經營解決了問題,就從中節(jié)省了一部分救助費用,進而降低了關閉銀行的動力,從而使得銀行風險不斷累積,進而加劇了銀行存款的道德風險。其次,存款保險機構可能會向銀行隱瞞真實風險的情況,對高風險銀行的實質問題沒有進行有效的處理,一味治標不治本的提供資金救助,不能夠嚴格實行破產規(guī)則。一旦最后不堪重負銀行倒閉,存款人的利益會受到損害,甚至危及整個經濟利益。
(四)金融監(jiān)管的道德風險
保證存款人的利益,金融的穩(wěn)定,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總成本是設立金融監(jiān)管機構的目的。因此銀行破產而導致的對銀行業(yè)與社會的不良影響是金融監(jiān)管機構不愿見到的,因此在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前提下,金融監(jiān)管機構一是容易產生向存款人隱瞞銀行的經營情況,尤其是對國有銀行和大銀行提供過多的保護,這會導致存款保險制度風險的增加。二是過分依賴存款保險制度,對承擔高風險的銀行和存款保險機構存在“寬容”監(jiān)管現象,沒有及時有效的行使監(jiān)督權,發(fā)生損失的風險也就相對增加,對銀行業(yè)的穩(wěn)定性必定存在威脅。
發(fā)達國家實踐說明存款保險制度在維護金融穩(wěn)定和保障存款人權益方面一直發(fā)揮著積極良好的作用。結合我國國情,要讓存款保險制度真正成為銀行金融的保護傘,其組織形式設計至關重要,并且要有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
(一)成立公司合營的存款保險機構
已經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的存款保險機構分為政府出資、銀行出資和銀行與政府共同出資公司合營??紤]到現在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和財政資金緊張,可能存在管理者不盡責的情況,并且會出現尋租行為的腐敗行為,因此政府獨立出資建立行不通。如果選擇由銀行業(yè)內部自行建立,不利于存款保險機構的獨立監(jiān)督作用的有效發(fā)揮。最為現實的最佳選擇是由政府和銀行統(tǒng)一出資建立存款保險機構。
(二)實施強制投保
現如今我國金融體系復雜,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規(guī)模資產以及風險管理經營運作的能力參差不齊,風險意識較差,采用強制投保的存款保險制度更加符合我國。若使用自愿形式,風險大并且風險把控弱的銀行更加愿意參保,反而會激勵其從事風險更大利潤更高的投資活動。而穩(wěn)健經營競爭力強的國有銀行憑借國家信用,大可不必繳納保險費為其他小銀行保駕護航。自愿存款保險不利于金融機構的公平競爭,會使金融機構成本更高,削弱存款保險制度的效用,存款人利益自然得不到保護。
(三)充足的保障資金來源
充足可靠的資金是存款保險機構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防范其道德風險的重要條件。在保障資金的條件下,保險機構不會因為監(jiān)督的高成本而對投保銀行監(jiān)管寬容,同時不會因為資金的短缺而暫緩解決問題放任其惡化。保障資金來源有初始資金、保費、投資收入和借款等。由政府和央行出資以形成龐大穩(wěn)定的初始資本,保費由投保銀行按時繳納,并積極投資安全系數高風險小的生息資產,使所獲收益納入保障資金。存款保險機構還可向央行或者通過企業(yè)融資來充實保障資金。
(四)實行限額保險
在受保存款人面臨受損的可能性時,存款保險機構只對受保存款人保險額范圍內的存款進行一定比例的賠付,即為限額保險。限額保險過低不能保障存款人的權益,太高又會造成嚴重道德風險。一是會導致銀行傾向高風險經營活動;二是存款人風險意識降低失去洞察市場選擇安全金融機構的動力。通常情況下,國際上存款保險限額大多集中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2-6倍左右的水平。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568,845.20億元,2012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為135,404萬人,中國人均GDP大致為42,011元。《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中用50萬存款保險限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2,011元,比值為11.9倍,比較符合我國儲蓄率高的基本國情。
(五)實行差別化費率
差別的保險費率將銀行參保的費用與經營風險相聯系,增加了相對脆弱的銀行的保險成本,能夠較好抑制其經營過程中不適當的風險偏好,降低其道德風險;也能為經營業(yè)績好、相對穩(wěn)健的參保機構創(chuàng)造相對公平的競爭氛圍,促進銀行系統(tǒng)效率的提高,增強社會公眾對金融機構的信心,維護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
在利率市場化浪潮的不斷推進下,金融更加國際化自由化,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勢在必行。道德風險是不可忽視規(guī)避的,它對于存款保險制度危害顯著。勢必在組織制度設計上進行防范,主要包括實行差別保費、強制投保、實行限額保險等。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不斷發(fā)展完善,組織制度設計不應該一成不變,存款保險限額要根據經濟形勢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存款保險制度中的道德防范是我們要長久研究的課題,如何更加有效維護金融的穩(wěn)定是我們永恒的目標。
[1]吳杭靜.關于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建立有關問題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1,(442).
[2]張圣翠.建立我國存款保險制度與道德風險的防治[J].法學論壇,2006,(03).
[3]范建軍.利率市場化攻堅戰(zhàn)已經打響,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刻不容緩[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3,27(2).
[4]李瓊,管學步.深化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探討[J].湖湘論壇,2013,(01).
陶羽,福建廈門人,廈門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在職碩士研究生,現供職于中國建設銀行廈門分行,研究方向:商業(yè)銀行經營。
F832.22
A
1008-4428(2015)01-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