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生關系之間的民主平等對于當今的教育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師生關系一直是當今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深受教育理論界的探討與關注。正確的認識師生之間的關系將會促進教育教學的發(fā)展。民主現(xiàn)已成為當今社會發(fā)展的潮流,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民主平等 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024-02
1.國內外形勢及研究現(xiàn)狀
美國于20世紀60年代興起了人本主義理論,而這一理論主要強調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權利與義務,注重發(fā)揮人的作用。隨著這一理論的影響,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引起許多發(fā)達國家的重視。這一師生關系主要是注重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并且注重他們身心的和諧發(fā)展。由于我國傳統(tǒng)社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而儒家思想又強調師道尊嚴即對教師的絕對服從,所以教師享有無上的權威以及絕對的尊嚴。因此,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的關系。在這種關系的影響下,學生對教師是絕對的服從,導致了學生在學習上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權,失去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因為這種關系的影響,導致了教育存在種種問題,培養(yǎng)不出來擁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才能的人才,導致了我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差距。國內外對師生關系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其類型和結構方面。筆者認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當今教育教學過程中所應主要體現(xiàn)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更有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
2.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第一,人本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理論。該理論主要強調人的作用,重視人的情感因素。在當今教育改革中,用人本主義理論來指導教育的實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正是人本主義的一種體現(xiàn)。
第二,素質教育理論。素質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權利,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因此,素質教育在反映師生關系上,就是要強調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
二 師生關系的歷史變遷
師生關系是指學生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它是教育教學中一個基本的關系,主要包括了師生之間所處的地位、作用以及他們對待彼此的態(tài)度。由于它是教育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以及最基礎的人際關系,所以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圓滿進行。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師生之間的關系也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它經(jīng)歷了由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的變遷。不同的時代背景賦予了師生關系不同的解說。
1.以教師為中心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tǒng)社會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師生觀是非常典型的師生關系。因為在傳統(tǒng)社會中,把知識教學看做教育的主要活動。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被看做是知識的唯一源泉,這就使得教師在教育中享有無上的權威,而學生則處于了絕對服從的地位。這就導致了學生完全成了被改造的對象,從而使教學顯得死板、枯燥無味。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支配與從屬、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
2.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關系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社會民主、平等觀念的形成,以及對受教育者在教育主體中地位的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師生觀逐漸受到了批判。這樣社會上普遍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關系,即教師處于從屬地位,一味順從學生的自然發(fā)展。其結果是對學生的放任自流,拋棄了教師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3.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
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是我國教育理論界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而這一教育理論也引起了社會上的普遍討論與關注。這一理論認為教師既是組織教學活動的主體,又是學生認識的客體。
三 師生關系不平等的現(xiàn)象及原因
1.師生關系不平等的現(xiàn)象
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民主平等真正地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了嗎?師生相處真正做到民主平等了嗎?答案顯然還有待考量。
舉例說明,當漫步在校園中,老師和學生相遇時,打招呼的總是學生且表現(xiàn)得畢恭畢敬,而老師有時甚至還會以一種敷衍的態(tài)度來回饋學生;當老師向學生借東西的時候,學生總是爭先恐后地搶著要去表現(xiàn),似乎認為這是一種無限的榮耀,而當學生有困難想要求助老師的時候,也許可能迎來的是各種不耐煩的推脫;當老師去家訪時,學生總會感到非常激動,熱情地為老師端茶送水,為老師搬來椅子,而學生來到辦公室卻很少享有如此的待遇。
2.師生關系不平等的原因
由于我國社會的傳統(tǒng)文化,儒家思想在我國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而儒家文化強調師道尊嚴,而這也深深地滲透在我們的思想中。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只有等級,沒有平等。而我們的歷代統(tǒng)治者一向把君臣關系看得非常重要,他們信奉“上尊下卑”的封建等級秩序,倡導“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封建倫理道德。在我國封建社會,存在著非常嚴格的等級秩序,這樣的秩序反映在教育上肯定是要培養(yǎng)學生等級秩序意識,所以學生就很輕而易舉地在師生關系中感受到等級。雖然強調老師的尊嚴是有其積極因素的,但如果過分受此思想的影響,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將不可能平等化。因為師生之間等級森嚴,他們之間總會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不可越雷池一步。雖然我們總是強調學生對老師的尊敬,而實質上卻是學生對教師絕對服從教師至高無上的權威。
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長時間浸透在日常生活中,也許很難一下子改變,但只要我們具有這種民主意識,然后再慢慢滲透到生活實踐中,相信這種狀況定會慢慢改善。
四 教師怎樣正確認識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作為教師,態(tài)度一定要端正,認清自己和學生之間都是平等的,教師只是知識上優(yōu)越于學生,比學生知道得多,但地位上和學生是平等的。
2.剔除頭腦中的陳腐思想,改變觀念,發(fā)揚民主
由于中國歷年來一直強調師道尊嚴,而這種思想也一直浸透在人們的頭腦中,所以不尊重學生的權利,忽視學生的尊嚴也一直出現(xiàn)在教育教學中。這必然也會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導致學生對教師敬畏之余,有時甚至還會懼怕老師。沒有平等的師關系必然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學習。所以,教師首先應該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觀念和看法,與學生平等的相處,不要自視甚高。而要用心去思考學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熱情地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3.更新現(xiàn)有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長期以來,在教育教學中總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因此,現(xiàn)階段教師應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尊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在民主觀念下,教師應尊重和鼓勵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鼓勵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在活動中,教師要和學生相互尊重、互相合作,從而使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全面發(fā)展,感受到自己人格的尊嚴。學生和教師一樣,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對世界的表達方式,所以需要教師的理解以及尊重。
5.相信學生,始終抱著“每個學生都是人才”的教育理念
教師要相信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其特殊的閃光點,有其優(yōu)勢和潛力,不拋棄每一位學生,對任何學生都一視同仁。學會欣賞學生,重視每位學生提出的問題并耐心地和學生探討。和學生和睦相處,成為他們的好朋友并且當老師犯錯誤時,也要敢于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從而使學生明白任何人都是會犯錯誤的。
綜上所述,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可以促使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人才。因為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可以促使學生很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不受任何的約束,思想可以不受任何的控制,這樣可以產(chǎn)生許多奇妙的想法,從而為社會創(chuàng)造出一定的價值。反之,就可能會培養(yǎng)出一些墨守成規(guī),沒有任何想法的順民。這樣不利于社會的發(fā)展、人才的培養(yǎng)。當今社會的不斷進步,民主已經(jīng)成為共識,深深地被大家所接受。所以學校更應該如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韓延明.新編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