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暴力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家庭暴力是指發(fā)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他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家庭暴力不僅破壞了婚姻的和諧而且影響子女的正常成長和生活。偶然性家庭暴力的原因包括酒精的去抑制作用、熱刺激以及挫折后應激反應等原因;持久性家庭暴力的原因則包括施虐者的人格缺陷、不恰當?shù)纳鐣W習以及人類進化本能等方面。
關鍵詞:家庭暴力;心理;偶然性原因;持久性原因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9-0049-02
近年來,家庭暴力事件頻繁發(fā)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的《1995至2005年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fā)展報告》表明,中國2.7億家庭里,約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實施暴力者有九成是男性。每年約40萬個解體家庭中,25%緣于家庭暴力[1]。這些真實的數(shù)據(jù)一次次地告誡著我們,家庭暴力已經(jīng)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家庭暴力的界定
家庭暴力是指發(fā)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他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家庭暴力的涉及范圍很廣,多發(fā)生于有血緣、婚姻、收養(yǎng)關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間,如丈夫?qū)ζ拮?、父母對子女、成年子女對父母等。婦女和兒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有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殘疾人也會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而且家庭暴力有著嚴重的后果,可能造成受害者的直接傷害比如死亡、重傷、輕傷、身體疼痛,或者對受害者帶來長期的精神痛苦以及心理陰影。
除了我們所熟悉的家庭暴力,現(xiàn)在的家庭暴力更多的是以“冷暴力”形式出現(xiàn),不同于可見的肉體摧殘的家庭暴力行為,家庭冷暴力更多的是通過暗示威脅、語言攻擊、經(jīng)濟和性方面的控制等方式,達到用精神折磨摧殘對方的目的。這種方式產(chǎn)生的巨大心理壓力會使受害者接近崩潰,同時伴隨著的是婚姻的隔閡與不信任。
二、我國家庭暴力的現(xiàn)狀
總體上估計,約有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問題,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90年代我國家庭暴力上升了25.14[2],來自全國人大、部分省市法院、檢察院、婦聯(lián)等部門的資料說明,家庭暴力約占婚姻案件的30%,個別地區(qū)高達50%?!吨袊鴭D女白皮書》指出,全國2.67億個家庭中,離婚率為1.59%,起因于家庭暴力的占25%[3]。
很多人認為家庭暴力較多發(fā)生在偏遠的農(nóng)村,那里的受教育程度較低,而且依舊沿襲著很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這就導致“大男子主義”的持續(xù),家庭中丈夫稍有不順心便向妻子施暴;但是,家庭暴力在城市中也隨處可見,而法院受理的家庭暴力一類案件也只是極其有限的一部分,很大一部分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還是會因為地位、經(jīng)濟等原因?qū)⒓彝ケ┝﹄[瞞起來,因此城市中家庭暴力的形式更為嚴峻。
三、家庭暴力的原因
說到家庭暴力的原因很容易想到錯誤的觀念、情感處理得不當或者經(jīng)濟壓力,但這些過于籠統(tǒng),家庭暴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探討的就是這個長期行為的產(chǎn)生原因,而與長期家庭暴力相對,偶然性的家庭暴力也是我們所應注意到的,這種偶然性家庭暴力的緣由與前者不盡相同,而且在采取整治措施時也要區(qū)別對待。
(一)偶然性家庭暴力產(chǎn)生的原因
偶然性家庭暴力是相對于那種維持一段時間并且屢教不改的持久性家庭暴力而言的,這種家庭暴力雖然不具有跨情景一致性,但卻具有很強的情境性,如果對于這種偶然性的家庭暴力不采取適當?shù)年P注,其很有可能發(fā)展成我們常說的持久性家庭暴力。
1.酒精的去抑制作用
在全世界所做的大量實驗發(fā)現(xiàn),酒精與許多不同類型的攻擊行為,包括家庭虐待、侵犯強奸以及殺人等存在非常高的正相關,實驗發(fā)現(xiàn),當人們喝含有酒精的飲料而達到法律界定的醉酒的時候,他們的行為比喝非酒精飲料的人傾向于變得更具有攻擊性或者對刺激做出更強烈的反應。眾所周知,飲酒會導致暴力事件的發(fā)生,但酒精卻不是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提高了人的興奮閾限,相反,酒精降低了個體對攻擊行為的抑制,這種去抑制的現(xiàn)象導致暴力事件的發(fā)生,而有的學者也認為酒精降低了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傊嬀贫紩Ρ┝κ录a(chǎn)生正面的影響。而對于酗酒引起的家庭暴力已為公眾所熟識,酗酒者可能并不是有意地對家人施暴,但由于過渡飲酒,可能陷入一種類似于“意識狹窄”[4]的現(xiàn)象,雖然由酒精引起的偶然性家庭暴力多為沖動性、無意識的,但是對于長期性的酗酒者來說應多加疏導。
2.熱刺激的影響
炎熱的夏季歷來都是暴力事件的高發(fā)期,這其中也包含了相當數(shù)量的家庭暴力。實驗室實驗已經(jīng)證實高溫會增加敵對性的思想和情感,與此相對照,還有人認為高溫引起的不適感與攻擊性水平的增加有關的上升螺旋效應。對于諸如謀殺、人身侵犯、強奸以及伴侶間施虐等攻擊行為也會發(fā)生這種效應。雖然也有研究表明極端高溫也會使得侵犯案件發(fā)生率有所降低,但一般來說,高溫還是造成侵犯行為甚至是家庭暴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3.人類挫折導致的家庭暴力
社會心理學家著重于家庭暴力的社會心理背景,比如人類挫折——攻擊行為的關聯(lián)研究,分析在何種情況下,人類的挫折或挫折感會引發(fā)暴力行為[5]。1978年伯克威茨以“武器效應”[6]為依據(jù)對挫折——侵犯理論進行了修正。他認為,在人們視線或可以觸及的范圍內(nèi)有武器的話,就會提高侵犯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在家庭暴力的討論中我們也可以借用伯克威茨的觀點,但其中的“武器”不再是槍支棍棒,更多地可以看成是家庭中一些瑣事與矛盾。
另一方面,興奮轉(zhuǎn)移是指一種刺激引起的生理喚醒轉(zhuǎn)移或者加強了第二種刺激所引起的喚醒的現(xiàn)象。這里指的第一種的刺激當然不僅僅是積極愉快的刺激,而更多的則是些消極的悲觀的刺激。我們每個個體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因此個體就要受到其他方面的各種壓力和挫折,而這些消極的因素所帶來的生理喚醒很有可能轉(zhuǎn)化為一種侵犯性的喚醒,不難想象,這種被高度喚醒的侵犯性最有可能發(fā)生在家庭中,這也就導致家庭暴力的發(fā)生。
以上所談到的三點主要是偶然性家庭暴力發(fā)生的原因,但如果對于以上這些原因不加以認識,甚至采取的措施不當,很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引起持久性的家庭暴力。
(二)持久性家庭暴力的原因
持久性家庭暴力即為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家庭暴力,這種家庭暴力具有隱蔽性和復雜性,其原因分析起來也頗為煩瑣,但總結(jié)下來大多為以下幾種。
1.人格缺陷導致家庭暴力
從人格的角度來看,有攻擊性更傾向的個體趨向于體驗到生活中的不滿足感,而且這些個體傾向于以攻擊來尋求維持或恢復自尊的一種方式。多年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只有低自尊的個體容易形成高攻擊性的人格特質(zhì),然而,現(xiàn)在攻擊性的展現(xiàn)好像是一種威脅到自己非常喜愛的自我觀點為的普遍的結(jié)果,最可能發(fā)生在高自尊的個體脆弱且情緒不穩(wěn)定的時候[7]。簡單說,個體由于某些刺激影響到了個體對自己所建立起的一種自我概念,而個體為了調(diào)節(jié)或者釋放這種認知不協(xié)調(diào)便采用了攻擊的方式。另一方面,人格障礙也是導致家庭暴力頻發(fā)的原因,據(jù)統(tǒng)計,人格障礙占家庭暴力的1/4,其中以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和沖動型人格障礙居多。具有反社會傾向的家庭暴力者一般從兒童時期就有暴力行為記錄,這類病人不僅是家庭暴力的實施者,而且是社會暴力的制造者;沖動型人格障礙常為一些瑣碎小事大發(fā)雷霆,進而出現(xiàn)暴力行為。另外過渡控制情緒和情緒易變也是施暴者所?;加械男睦碚系K,前者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會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一旦受到外界強烈刺激,第一反應就可能是家庭暴力;后者情緒不穩(wěn)定,時而亢奮,時而低落,這也就無形中增加了家庭暴力發(fā)生的可能性。由于人格因素是先天遺傳的,因此由人格所導致的家庭暴力很難徹底消除,只能在生活中盡量避免。
2.社會學習及媒體的錯誤引導
在班杜拉進行的一系列關于侵犯行為的學習的實驗中,班杜拉得出了一個大家普遍接受的結(jié)論:暴力衍生暴力。而且有趣的是,即使暴力榜樣的侵犯行為沒有得到強化,兒童仍然會模仿暴力榜樣,也就是說更多的情況是學習者記住了榜樣的行為,強化決定了榜樣行為的實施。其他研究也表明,兒時是否目睹過家庭暴力、是否看到父親對妻子進行性攻擊以及家長是否對孩子進行攻擊,都是影響家庭暴力的因素。尤其是兒時家庭暴力的印象存留在記憶中,生活中的突發(fā)事件便提供了一個線索,從而造成家庭暴力,而且這種記憶及提取路徑會是長時間的、持續(xù)性的。
3.從生物進化角度看家庭暴力
從進化心理學角度來看,攻擊行為至少有以下功能:占有他人資源,防御他人攻擊,爭奪伴侶,提高社會地位和權力,阻止和懲罰性伴的出軌,減少非己后代對資源的消耗[8]。其中阻止和懲罰性伴的出軌尤其對解釋家庭暴力有很重要的意義。也有研究表明性嫉妒常常導致家庭暴力,在美國一半以上被謀殺的女性是伴侶殺人的受害者,而且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這樣做一般都是保護自己免于受到由他人的性嫉妒而所引發(fā)的身體侵犯。更嚴重的是,男性沙文主義的男子在發(fā)現(xiàn)或懷疑他們的伴侶不貞時有更高的可能性做出極端的反應,這可能是因為在歷史上社會就認可男性而不是女性的這種攻擊反應,實際上,打老婆比任何其他類型的家庭暴力出現(xiàn)在全球更多的社會當中,并在男性同輩圈中得到強化。
現(xiàn)在來看,有關部門對家庭暴力問題重視還不夠。有些單位的領導認為家庭暴力是一般家庭內(nèi)部事務,不予過問、不予干預,有的法官對于受害婦女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請求離婚的訴訟,偏重于調(diào)解和好并輕易不判決離婚,從而使施暴者更加肆無忌憚地實施暴力行為;另外,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尚無配套的比較完善的法律,在制止家庭暴力的措施上也缺乏執(zhí)法監(jiān)督制度,而且在立法上,保護家庭成員人身權利,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散于各個法律之中,原則性強,可操作性差;在法律宣傳和教育方面開展得不夠廣泛和深入,許多公民也沒有意識到家庭暴力是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
家庭暴力已經(jīng)成為以全球性的問題,而且越來越得到各國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以及法律部門的重視,相信關于家庭暴力的研究必將更加豐富,而且在全世界的努力下,家庭暴力現(xiàn)象必將得到很好的遏制。
參考文獻:
[1]張仙花.家庭暴力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8.
[2]張風芹,曹滌.家庭暴力[J].法律與醫(yī)學雜志,1997.4(4):160-161.
[3]張雅雄.家庭暴力成因?qū)Σ邷\析[D].濟南: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1996,I;21-22.
[4]彭聃齡.普通心理學.修訂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7.
[5]莊家熾.家庭暴力之研究現(xiàn)狀及思考[J].南昌高專學報,2010,3(88):7-9.
[6]章志光.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30.
[7]斯蒂芬·弗蘭佐.社會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19.
[8]郭永玉.人格心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