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展示
人性善惡之我見
人性善惡爭辯之風已刮了千年,然至今仍無一定論。而在我看來,人性有善有惡,其所處的環(huán)境、社會風氣等諸多原因決定了一個人的本性之善惡,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
善與惡本就應是一對孿生兄弟,并非一定要爭個你死我活。就像生與死一樣,應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了惡,善也失去了對比的另一面,那么善也就在人的觀念中不復存在了。這就好比我們每次考試,每個人都考得很好,那么就沒有人“考得好”了。
人性的善與惡因人而異,主要取決于他成長、生活的環(huán)境。一個人若飽讀詩書,與之交往的都是有文化、有修養(yǎng)的人,其本身也應是一個修身養(yǎng)性的善者。相反,若將他置于一個烏煙瘴氣,周圍人們都相互算計、相互排斥的環(huán)境中,也許是為了效仿他人,融入這個群體,或是為了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生活下去,他最終也會成為一個像周圍的人一樣的惡者。我認為人出生后就像是一張白紙,把他泡在紅水中,他便成了赤者,置于墨水中,便會被染黑。
不僅人與人之間的人性有差異,一個人也會有性善與性惡的兩面。有句古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說的不就是一個惡人在臨死時也會表現(xiàn)出其“善”的一面嗎?像現(xiàn)在多少社會上的犯人,被捕后經(jīng)常以淚洗面,掛念的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家中妻兒老母。同時也問問大舉“人性本善”大旗的人們,在路上撿到錢真的沒想過將其占為己有嗎?在自己朋友、親人與別人爭斗時真的沒有過偏袒嗎?在發(fā)現(xiàn)領(lǐng)導或上級有什么缺點時,真的能毫無顧慮地指出嗎?人性本就無絕對的善惡,只要有特殊條件,人的另一面便會暴露出來。事物本來就存有矛盾,脫離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然而,光討論人性善惡與否并未真正有很大價值,我們應思考該如何去做。善惡雖說相輔相成,但就社會的發(fā)展而言,我們還是需培養(yǎng)人性中“善”的一面。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要求我們找到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我們在交朋友時能認清對方身份,謹慎交友。若發(fā)現(xiàn)周圍朋友中有“人性惡”的,盡量避而遠之。同時我們要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削減人性中惡的一面,凈化自己的靈魂。當然,完美的人性是不存在的,難免會有些污點,只要不讓那些污點擴大就很好了。當然最上層的,便是能以自己的“善”來洗凈周圍人們的“惡”,同時保持自己的高潔。這便是“近善者習之,近惡者善之”。
善惡之分,難有定數(shù),惡中有善,善中有惡,善善惡惡不可分也。但我們應會發(fā)揚人性之善,使善之輝耀遍中華大地。
1.調(diào)整思路,分清主次,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下論述善與惡,分層次思考如何“近善遠惡”。
2.論證中增添一些論證方法的運用,分析問題時多關(guān)注現(xiàn)實中的缺失帶給我們的思考。
3.語言要精簡且有亮點。
升格作文
人性善惡之我見
人性善惡之辯至今仍無一定論,倒是伏爾泰一句“人性是神性與獸性的結(jié)合”最為中肯,人性有善有惡,是善惡的綜合體,善與惡可以相互轉(zhuǎn)化,臻于善抑或趨于惡,由諸多原因決定。(提出中心論點,具有辯證視角,為下文論述伏筆。且加上引用論證,更具說服力)
人性的善與惡因人而異,與他成長、生活的環(huán)境有很大關(guān)聯(lián)?!芭钌橹?,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币粋€人若飽讀詩書,或久居蘭室,那他多是氣度自華之人。相反,若將他終日置于烏煙瘴氣之境,周圍充滿鉤心斗角,蠅營狗茍,那他便很容易在惡的蔓延中不能自拔。曼德拉說過:“我是我靈魂的主宰,我是我命運的統(tǒng)帥。”有的人,在面對命運的不公時,仍能榮辱偕忘,處變不驚,以自身之善改變世界,感化他人??梢?,善惡有時就在一念間,取決于你如何對待你面對的環(huán)境,泰戈爾說得好:“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边x擇向善,鮮花與掌聲就在下一個轉(zhuǎn)角。(外因與內(nèi)因的分析,論點到位,強調(diào)自己內(nèi)心的作用。多處引用論證,恰當精妙)
如果將人性比作土地,那善惡的種子埋下深土后將開出怎樣的花朵,就要看播種者的意志與辛勤程度了?!缎恋吕盏拿麊巍分械男恋吕?,本是一個自私貪婪的戰(zhàn)爭資本家,后來逐漸良心發(fā)現(xiàn),不斷救助猶太人。他在生命的荒原上奮力開墾善的土地,開出香氣撲鼻的花朵,最終用善的芬芳祛除惡的腥臭。(有意識地運用比喻論證加強文采,巧妙化用教材中出現(xiàn)的例證。但與上段同是講自身的作用,故此段略顯累贅)
不僅人與人之間的人性有差異,一個人也會有性善與性惡的兩面。善與惡本就似是一對孿生兄弟,就像生與死一樣,應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了惡,善的觀念也就不復存在了。從“彭宇案”到“中國大媽被外國小伙撞倒反遭誣”等一連串的社會事件,無一不沖擊著我們評判善惡的標準。我們一次次反思:當真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但再縱觀整個過程,恰是這一次次對靈魂的拷問、對惡的辯駁,使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善的存在,于是我們又看到沈陽大爺安慰撞倒他的小伙子:“我有醫(yī)保,你快走吧!”善與惡相互依存,在反復辨識中,我們完成了對人性的提升。(從“惡”中認識“善”,提升“善”,觀點新穎。例證的選取貼近生活,運用自然,思考個性)
善惡之分,難有定數(shù),惡中有善,善中有惡,善惡為一,正如上坡與下坡都是同一條路。因此,無論風霜還是陽光,我們都要堅守心中的純潔善念,給靈魂以芬芳的氣息。(結(jié)尾運用修辭再次點出中心,簡潔有力)
【評分】59分
【點評】本文巧妙地回避了“人性是善是惡”此般復雜難辨的問題,而是選取了“如何趨善避惡”的角度論證,加以結(jié)合社會熱點現(xiàn)實問題進行思考,從而使文章內(nèi)容切實有物。同時,多樣的論證方法也使文章增色不少。如若能將認識的層次再拓展開去,加深對“惡”的見解,諸如“‘惡’是‘向善’的動力”“客觀存在的‘惡’與主觀能動的‘善’如鳥之兩翼”,那么,文章便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