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又出事了。昨日,杭州媒體《青年時報》在微博上披露,孫楊駕駛的白色保時捷卡宴在杭州與一輛公交車相撞,且涉嫌無證駕駛。隨后,孫楊在網(wǎng)上道歉,稱由于平時忙于訓練和比賽,對法律知識的淡薄,才導致今天的錯誤。(2013年11月04日《新京報》)
雖然孫楊在無證駕駛事件發(fā)生后第一時間站出來道歉,但看看他的道歉內(nèi)容,實在讓人大失所望。在道歉信中,孫楊一是強調(diào)自己“忙于訓練和比賽”,其潛臺詞大抵是“考慮到我作出的貢獻,大家就高抬貴手,放我一馬吧”;二是表示自己“不懂法”,這分明是為自己的違法行為找借口,如果連“無駕照不能開車”這點法律常識都不知道,那不是“法律知識淡薄”,簡直就是對法律無知了。
由此可見,孫楊不會不知道無證駕駛的違法性及潛在危害,“不懂法”只是托詞,“不畏法”才是本質(zhì)。他倚仗自己的明星光環(huán)與社會貢獻,以為自己擁有法外特權,不把法律放在眼里,甚至認為即使出了事,自己也能搞定。從孫楊前女友此前所發(fā)的微博可知,孫楊無證駕駛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已形成慣性,這更說明了孫楊的自大和對法律的輕視。
的確,孫楊在各大賽事中為國爭光,在賽場外也熱心公益,沒人能否認他此前的付出與奉獻。但貢獻歸貢獻,法律歸法律,越過法律底線,就應受到法律追究,這是對任何人都無法網(wǎng)開一面的。倘若認為聲名和貢獻能化作目空一切、無視法律的資本,想在法律面前充當特殊公民,那顯然是打錯了算盤。
人們之所以喜愛孫楊,正是因為其陽光健康的正面形象,一旦孫楊不再愛惜自己的羽毛,不再規(guī)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他也就失去了所憑恃的聲名。因此,對于明星來說,更應時時自省、處處自警,越是擁有社會聲望,就越是要為年輕一輩做好楷模、為社會各界樹立榜樣。法律不會“追星”,執(zhí)法部門在實施懲罰時也不會“槍口抬高兩厘米”,但愿經(jīng)過這場風波,孫楊能改過自新,也更懂得敬畏法律和檢點自己的行為。
【名師點評】陳新國:本文最大的特點是透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zhì),挖掘深刻。
就孫楊道歉信中的言辭“由于平時忙于訓練和比賽,對法律知識的淡薄,才導致今天的錯誤”,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不懂法”只是托詞,“不畏法”才是本質(zhì)。作者抓住問題的要害,并作了入木三分的分析,“他倚仗自己的明星光環(huán)與社會貢獻,以為自己擁有法外特權,不把法律放在眼里,甚至認為即使出了事,自己也能搞定”。這種分析透過現(xiàn)象的迷霧,找到了問題的本質(zhì),文章也就深刻多了。
從大量的考場作文來看,立意不準確、不鮮明的只是少數(shù),而立意膚淺、挖掘不深刻的相當多。當然,要做到深刻,這需要我們用全面的、聯(lián)系的、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去分析問題,既抓住問題的關鍵,又不忽視事物的重要細節(jié),注意對事物的正面、反面、側(cè)面、縱橫面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考查,剝開層層掩蓋的現(xiàn)象外殼,抓住問題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確立自己的觀點??忌梢栽谶@方面多下點功夫,這也是作文發(fā)展等級的一個得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