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診斷胎盤植入采取磁共振(MRI)臨床價值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 對擬診胎盤植入的20例孕婦采取磁共振檢查,將分娩后的病理結果和檢查結果進行比較。結果 病理檢查確定8例為非胎盤植入,12例為胎盤植入。而磁共振診斷為7例非胎盤植入,13例胎盤植入。磁共振診斷有1例漏診,2例誤診。磁共振和最終確診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磁共振診斷孕期胎盤植入的臨床價值較高,能夠被醫(yī)學臨床推廣。
關鍵詞:磁共振;胎盤植入;診斷價值
胎盤植入指部分或全部胎盤植入到子宮漿膜層或子宮肌層內,容易造成產后大出血情況,威脅到產婦生命健康[1]。胎盤植入和子宮瘢痕、內膜損傷有一定聯(lián)系。目前,診斷胎盤植入常常借助于超聲檢查。但是,如果孕婦較胖,胎盤附在盆腔深處或子宮內壁上,則會大大減弱超聲波穿透力。磁共振MRI有著較大成像范圍,并不會受到孕婦腹內胎盤位置影響。近年,國內許多醫(yī)學專家對磁共振胎盤植入診斷價值進行分析,并和超聲做一定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選擇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擬診為胎盤植入20例孕婦,年齡18~42歲,平均(29.72±3.11)歲。孕婦中有6例初產婦和14例經產婦。而人工流產史有15例,其中10例1次流產史,3例2次流產史和2例3次流產史。孕婦中有2例曾經剖腹產。所有患者在B超檢查時懷疑有胎盤植入,其中臨床診斷6例是胎盤植入,10例是胎盤滯留,4例胎盤粘連。但需要用磁共振進行進一步檢查。
1.2儀器與方法 采取磁共振儀器為德國西門子Novus1.5TMRI掃描儀。產婦仰臥位進行檢查。所有患者病例作為磁共振的STIR序列和SE序列掃描。為256×256的矩陣,2次激勵次數,150T/m/s的切換率和40Mt/m的梯度場,并達到0.5~1.0mm的層間距和5mm的層厚。Gd-DTPA的動態(tài)增強有7例。T2WI對孕婦子宮的冠狀面、矢狀面和橫斷面進行3平面掃描。由T2WI用屏氣平衡自由序列和單次激發(fā)旋回波序列進行檢查[2]。T1WI采取TSE-BH,TE14ms,TR833ms,為2.5min的掃描時間,對孕婦子宮底到趾骨聯(lián)合處進行掃描。由兩位資深醫(yī)師利用雙盲法對T1WI、T2WI的征象進行評價,觀察胎盤信號、胎盤內出血、胎盤下肌層和T2WI低信號條,確定結果是否滿足胎盤植入的顯像,進行下一步診斷工作。
1.3診斷標準 子宮肌層和胎盤的界定不清晰,T1WI胎盤存在高信號或等信號,T2WI內膜出現高信號,整個胎盤的顯像皺縮,信號強度比子宮壁信號要高,出現高信號顯像則是胎盤植入。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采取SPSS13. 0的統(tǒng)計軟件分析得到的數據,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x±s為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并用P<0.05 當做統(tǒng)計學的意義標準。
2 結果
胎盤植入患者之中,5例出現了不均勻胎盤信號、子宮變形和T2WI的低信號。該例中T1WI胎盤的下血管較多,確定為粘連性胎盤?;颊咦畲笞訉m達到了22cm×15cm×10cm。其中有2例的子宮內膜變薄,1例病灶進肌層。正常的妊娠子宮是梨形,宮體和宮底都比子宮下段要寬,輪廓較為光整,沒有局部的隆突感。
20例擬診胎盤植入患者,在病理檢查中確定8例為非胎盤植入,12例為胎盤植入。而磁共振診斷為7例非胎盤植入,13例胎盤植入。有1例先前診斷是胎盤植入患者,但經過分娩后的病理檢查確定為非胎盤植入,有2例在磁共振檢查時確定為非胎盤植入,但病理檢查確定為胎盤植入。磁共振診斷有1例漏診,2例誤診。磁共振和最終確診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胎盤植入有著復雜的病因,多是因為頻繁分娩、刮宮、流產致使子宮肌層和內膜損傷,造成子宮蛻膜不良發(fā)育。一些病菌和產科疾病由此侵入其中,引發(fā)胎盤植入。根據絨毛至子宮肌層深度情況把胎盤植入劃分為穿透性、深層和淺層3種。穿透性胎盤植入會到達肌層和漿膜中,對周邊器官造成侵犯。胎盤植入會造成產后大出血和一系列并發(fā)癥,易造成產婦死亡,需及時診斷。前置胎盤引發(fā)胎盤植入發(fā)生率大約在9%,而無前置胎盤引發(fā)胎盤植入發(fā)生率約在0.004%[3]。故此,診斷胎盤植入需要觀察前置胎盤情況。相比較而言,經歷過2次以上的剖宮產手術,胎盤植入發(fā)生率約在50%。而和胎盤植入發(fā)生率相關的因素還有子宮畸形、高齡孕婦、清宮等。
目前,多數胎盤植入是在產婦分娩之后才可確診,孕期階段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診斷方法。在臨床上常用超聲波和磁共振的方式對胎盤植入進行診斷,也具有一定診斷價值。
B超屬于無創(chuàng)診斷,是診斷孕期胎盤植入常見的一種方式。它的特異度可達96.8%,敏感度也達82.0%。B超診斷具有安全、經濟、簡便的優(yōu)點,但如果胎盤附在子宮后壁,會降低診斷可靠性,不能對胎盤植入類型進行準確的評估。其顯示形態(tài)上也較不清晰。
磁共振檢查和B超檢查大致相同,但比B超檢查的組織分辨率、血流變化情況、靈敏性更高。正常胎盤的T2WI是均勻、中等的信號,低信線從胎兒面向肌層,也叫做胎盤分隔。它的分布均勻,有規(guī)則。在正常情況之下,周圍肌層和胎盤的分隔較為清晰,而T1WI胎盤的血管表現出子宮和胎盤之間的腔隙,整個T2WI分為3層,內層與外層為低信號的細條,而中間層是中等信號。正常的妊娠子宮是梨形,宮體和宮底都比子宮下段要寬,輪廓較為光整,沒有局部的隆突感。若在磁共振診斷過程中,發(fā)現子宮肌層和胎盤的界定不清晰,T1WI胎盤存在高信號或等信號,T2WI內膜出現高信號,整個胎盤的顯像皺縮,信號強度比子宮壁信號要高,膀胱壁較不規(guī)則,出現高信號顯像則是胎盤植入[4]。在分析胎盤植入時還應和前置胎盤進行鑒別,不能出現誤診的情況。
本文通過磁共振對20例擬診胎盤植入患者進行診斷,有7例非胎盤植入,13例胎盤植入。有1例先前診斷是胎盤植入患者,但經過分娩后的病理檢查確定為非胎盤植入,有2例在磁共振檢查時確定為非胎盤植入,但病理檢查確定為胎盤植入。磁共振診斷有1例漏診,2例誤診。磁共振和最終確診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這足以證實磁共振對孕期胎盤植入有著較高的診斷價值。
綜述,磁共振診斷孕期胎盤植入的臨床價值較高,但也有誤診和漏診的情況,因此不能當做特異性檢查,只適合輔助診斷。診斷胎盤植入應當將磁共振診斷和B超檢查相結合,這樣才能提高診斷的特異性。
參考文獻:
[1]胡彥會.胎盤植入的磁共振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3):50,52.
[2]白光輝,江心,陳裕,等.磁共振與超聲對胎盤植入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2,41(1):96-100.
[3]張園,孫多成,徐林,等.胎盤植入的MRI診斷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20):3401-3403.
[4]高繼勇,梅海炳,高軍,等.磁共振在前置胎盤伴胎盤植入中的診斷價值[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1,20(6):422-424.編輯/劉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