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清心肌酶譜(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種酶的總稱,一般有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乳酸脫氫酶(LDH)及同功酶、a-羥丁酸脫氫酶(a-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中國國內常將這一組與心肌損傷相關的酶合稱為心肌酶譜,對診斷心肌梗塞有一定的價值)、心肌肌鈣蛋白T(CTNT)和心肌肌鈣蛋白I(CTNI)的釋放是反映心肌損傷的程度及恢復情況的一個指標,在圍術期的診治及患者手術預后中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特別是自從發(fā)現CTNT和CTNI對心肌損傷既有高度的特異性和靈敏度之后,心血管疾病診斷界發(fā)生了重大革新,心肌肌鈣蛋白作為金標準取代了CK-MB。
關鍵詞:心肌損傷;心肌酶;肌鈣蛋白
急性心肌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嚴重的心臟疾病,是冠心病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在急診條件下,心電圖有時缺乏特異性改變,而冠狀動脈造影因其操作條件要求高且價格昂貴,在基層醫(yī)院尚不能普及開展,為此我們對急性胸痛患者進行了聯(lián)合心肌酶譜與肌鈣蛋白I的檢測,以評價其早期診斷AMI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50例AMI病例均是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30~85歲。對照組80例,均系來我院健康體檢者,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22~88歲,以上體檢對象,排除惡性腫瘤,急性感染,外傷及嚴重肝腎病患。
1.2標本采集 AMI組所有被檢對象于心絞痛發(fā)作時采集靜脈血后分離血清檢測。正常對照組于清晨空腹時采集靜脈血,分離血清檢測。
1.3檢測方法與試劑 心肌酶譜和CTNI均在BECK MAN-DXC800全自動生化儀上用酶法測定。心肌酶譜的正常參考范圍分別為AST 5~48u/L , LD 91~180u/L, CK 38~174u/L, CK-MB 2.3~9.5u/L,CTNI<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各組計量資料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顯著性分析,對心肌酶譜和肌鈣蛋白I的陽性結果與AMI實際診斷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Kappa檢驗)。
2 結果
2.1兩組檢測結果比較 見表1。
2.2心肌由于機械損傷、缺血缺氧、能量耗竭等因素,導致心功能障礙,引起心衰。此時由于心肌的受損可出現心肌肌原纖維溶解、肌漿網畸變、或為纖維組織取代,甚至壞死,細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細胞內大分子物質彌散至心臟間質組織,最后進入梗死區(qū)的微血管和淋巴結等組織,故心衰患者血CTNT濃度升高。長期心力衰竭也會引起心肌損傷,二者互為因果[1]。心衰患者在發(fā)病早期CTNT水平高于無心衰患者,二者比較有差異,說明心衰時心肌損傷重,CTNT釋放增多,對于有無心衰,心衰程度如何,直接關系到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心衰程度越重,CTNT值越高,說明心衰越重,心肌損傷越重,二者呈正相關。CTNT值在發(fā)病中期時,溶栓治療可減輕患者心肌損傷,縮小梗死面積,改善預后。CTNT值在發(fā)病早、中、晚期時,未溶栓和溶栓組比較無差異,可能是溶栓早期效果不明顯,隨著治療深入,受損心肌細胞逐漸恢復,CTNT值逐漸減低,改善了患者的預后,而CK-MB水平未隨治療的應用發(fā)生明顯的改變,說明CK-MB不如CTNT靈敏,CTNT更能反映心肌細胞損傷程度[2]。
2.3檢測結果顯示正常對照組的心肌酶譜和CTNI測定值都在正常參考范圍內。而AMI組血清心肌酶譜診斷AMI的敏感性為84.9%,特異性為90.7%;肌鈣蛋白I的敏感性為90.1%,特異性為96.4%。急性心肌梗死中肌鈣蛋白I出現稍遲、而特異性很強、敏感性很高,心肌酶譜雖不如肌鈣蛋白I敏感,但對早期(4h內)的診斷有重要意義。我們強調心肌酶譜和肌鈣蛋白I的聯(lián)合測定,其主要原因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病程中,心肌酶譜和肌鈣蛋白I產生變化的時間上有前后的差異,聯(lián)合檢測能起協(xié)同和互補作用。
3 討論
正常情況下,血清心肌酶AST、LDH、CK、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臟,大腦和腎臟中,當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時,相應的心肌組織因嚴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導致壞死,促使大量的心肌酶自壞死心肌細胞釋放入血液中,血液中相應的心肌酶含量就明顯升高,心?;颊哐錖DH活性最高值可達參考值上限的6倍以上,雖然LDH的特異性及敏感性均遠不如CTNI, CK, CK-MB,但它的異常結果持續(xù)時間較長,不僅對AMI預后的判定價值甚大,即使對AMI的早期診斷與鑒別也有不如忽視的重要參考價值。CTNI具有絕對的心肌特異性,在心肌中含量豐富,CTNI增高可作為心肌損害的重要證據之一,在發(fā)病后(3~6)h迅速升高,(11~12)h達到高峰,持續(xù)(7~10)d降至正常,而CK-MB也在起病后4h開始升高,(3~4)d恢復正常,所以聯(lián)合測定CTNI和心肌酶譜可作為診斷和評估AMI的有效指標[3]。
參考文獻:
[1]楊振華.生化標志物在缺血性心臟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1997,20:330-334.
[2]毛蕊,董博誠,張君,等.肌鈣蛋白的檢驗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治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2,30(1):414.
[3]潘伯申.心肌損傷標志物的研究進展與心肌梗死診斷標準的修訂[S].臨床檢驗雜志,2000,20:3.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