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新生兒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的原因和護理措施進行分析,降低高膽紅素血癥的發(fā)生率。方法 從我院新生兒科抽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48例,回顧性分析他們的臨床資料,并探討引發(fā)高膽紅素血癥的原因及護理措施。結果 通過采取一系列護理措施后,患兒的大小便顏色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血清總膽紅素值也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結論 對新生兒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基礎上,加強母嬰產期保健,再給予新生兒進行撫觸、洗胃以及游泳等護理措施,可以讓新生兒黃疸指數(shù)得到降低,能有效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措施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一種常見的多發(fā)性疾病,在新生兒疾病中患病率高,近年來患患者數(shù)還在不斷增加。病情比較嚴重的還會造成膽紅素腦病,甚至出現(xiàn)永久性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或者威脅到患兒的生命,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影響。本研究在此對此疾病的發(fā)病原因、發(fā)病機制以及護理措施進行探討。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本院抽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48例,對他們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28例,女20例,他們胎齡>37w,體重>2500g,其中有33例行剖腹產術,其余15例為自然分娩,血清總膽紅素值在223.2~475.5μmol/L,黃疸出現(xiàn)時間在出生后2.5~7.5,平均時間為(4.3±1.2)d。所有患兒通過臨床癥狀、臨床體征和實驗室檢查,都和《現(xiàn)代兒科護理手冊》里關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診斷標準互相符合[1]。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患兒入院時或者出現(xiàn)黃疸當天對其測定膽紅素,并對肝功能、血常規(guī)、二氧化碳結合力以及溶血全套進行常規(guī)檢查,并培養(yǎng)臍分泌物,對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肝膽彩超和胸片檢查結果進行記錄。對于明顯感染患兒進行血培養(yǎng),對其實施抗感染治療。若是母乳性黃疸要立即停止母乳哺乳,再按照患兒不同的病情,對引發(fā)高膽紅素血癥的有關因素進行分析,采取有效護理措施。
1.2.2護理措施分析 護理人員要向產婦講解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方法等有關知識,讓產婦對母乳喂養(yǎng)有充分的認識。如產婦傷口比較疼痛,指導產婦保持比較舒適的體位,便于哺乳。盡量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進行純母乳喂養(yǎng),喂養(yǎng)次數(shù)>8次/d,如母乳喂養(yǎng)不充足,要給予奶粉加白糖補充喂養(yǎng),從開始住院第1d,在2次喂奶間隔時間內撫觸新生兒,并增加對腹部按摩的次數(shù),按摩時間20min/次,至少按摩2次/d。到了第2d,喂奶后1h進行游泳訓練,訓練2次/d,15min/次。若新生兒反復嘔吐,可以使用1%碳酸氫鈉溶液洗胃,將胃里面殘余的羊水進行清除,這樣有利于哺乳,還不會造成酸中毒而讓黃疸更加嚴重[2]。出生1d后如果新生兒還沒有排出胎糞,可以使用溫鹽水進行灌腸,并對其按摩腹部。每隔1h就要對新生兒的排便情況進行觀察,勤換尿片。記錄新生兒排便次數(shù)、胎糞量、胎糞顏色等,并注意觀察新生兒軀干、手心、腳心以及四肢的黃染情況,記錄出現(xiàn)的時間和所發(fā)生的臨床癥狀。并每隔2、3h提醒產婦喂乳,將喂乳時間記錄下來,如母親乳汁分泌不足,將具體情況如實反映給產科醫(yī)生。臨床有關研究證明,新生兒在正常生理性黃疸階段,延遲排出胎糞時間和胎便變黃時間、乳汁攝入不足、減少哺乳次數(shù)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新生兒膽紅素代謝,造成新生兒血清膽紅素的不正常。因此,在新生兒出生后的數(shù)天內,要增加新生兒吸吮次數(shù),有利于促進新生兒排出胎便,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兒黃疸指數(shù),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分析,數(shù)據結果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通過對本組患兒的臨床癥狀、臨床體征和實驗室檢查,5d內攝入奶粉混合白糖水為650~1150ml,患兒的大小便顏色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并通過實驗室指標檢查,24h血清總膽紅素值有32例患兒在10.5mg/dL以下,有15例患兒血清總膽紅素值在10.5~13.0mg/dL,另外1例血清總膽紅素值在13.0mg/dL以上;72h有42例患兒血清總膽紅素值在10.5mg/dL以下,有6例患兒血清總膽紅素值在10.5~13.0mg/dL,沒有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值在13.0mg/dL以上。
3 討論
臨床上正常新生兒通常是于出生后11h左右排胎便,而在出生后3d左右排便黃,如新生兒延長了胎便排出時間和胎便變黃時間,就很容易造成膽紅素肛腸循環(huán)負荷增加,加強了膽紅素重吸收。對正常新生兒,由于頻繁吸吮有利于分泌乳汁,增加新生兒的母乳攝入量,因此每天哺乳次數(shù)要保持在10次左右,隨著哺乳次數(shù)的增加,讓腸內物的停留時間縮短,對胎便的順利排出起到促進作用,同時膽紅素的排出量不斷增加,也減少小腸再次吸收膽紅素,促進乳汁分泌。
對新生兒進行撫觸,可以通過皮膚感受器往中樞神經系統(tǒng)傳送,讓新生兒生理產生良好的變化和反射,從而也增加了胃腸激素、胰島素分泌、腸蠕動和排便,對患兒的消化系統(tǒng)和吸收功能具有改善作用。而且還能增進母嬰之間的感情,增強母親的喂哺信心,促進乳汁分泌,也增加了嬰兒排便次數(shù)[3]。如新生兒反復出現(xiàn)嘔吐情況,不能正常哺乳,可以進行洗胃,因為洗胃可以將胃部幽門處的羊水盡快清除,讓胃液下行暢通,減少嘔吐次數(shù),對患兒的喂養(yǎng)和消化起到很大的幫助,也可以減少或者避免發(fā)生酸中毒的機率,達到降低新生兒黃疸指數(shù)的目的。讓新生兒在特定的水溫和水質下進行游泳,從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治療和護理方面來講,具有很大的好處,大量合適溫度的水波、水壓力對新生兒皮膚和外周血管的拍擊,產生安撫的效果。
綜上所述,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對其進行常規(guī)和護理的同時,加強保健和防治,采取新生兒撫觸、游泳、洗胃等護理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兒黃疸指數(shù),有效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雷春蓮,現(xiàn)代兒科護理手冊[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1:199.
[2] 董麗,任俐,何涓.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228例病因及相關因素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1,22.
[3]王培英,劉亞飛,王蘭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干預及效果分析[J].哈爾濱醫(yī)藥,2012:6.編輯/劉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