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康復護理對改善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作用。方法 將樂都醫(yī)院康復科2013年1月~12月住院的60例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均進行系統(tǒng)的康復治療及醫(yī)院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由責任護士進行康復護理,增加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床單位護理、皮膚護理、娛樂康復護理及肢體康復指導。對照組相關心理疏導及床邊活動指導由治療師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宣教。比較兩組患者在入院時及4周后的運動功能(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良巴氏指數,MBI)改善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在入院時Fugl-Meyer評分及MB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ugl-Meyer評分:t=0.37,P>0.05;MBI評分:t=0.28,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ugl-Meyer評分及MBI均有提高,兩組提高分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ugl-Meyer評分:t=3.04,P<0.01;MBI評分:t=2.54,P<0.05)。結論 康復護理的干預可促進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康復護理;腦卒中;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腦卒中是當今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目前我國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我國每年新發(fā)卒中病例為200萬左右[2]。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其中40%為重度殘疾,復發(fā)率達40%[3]。其較高的致殘率導致很多患者無法參與社會工作和活動,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受到很大影響,給社會家庭帶來了諸多問題??祻椭委熆梢詭椭颊呋謴瓦\動功能,逐步改善日常生活行動能力,是減輕家庭社會壓力的必要途徑。由于腦卒中患者恢復期身心各方面障礙的特殊性,在常規(guī)護理工作之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床單位護理、皮膚護理等康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認識腦卒中后自身功能障礙情況,樹立正確的康復目標,提高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并在常規(guī)訓練同時主動進行自我訓練。在康復訓練的同時,康復護理對于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我院康復醫(yī)學科在多年的康復護理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并于近期開展了臨床對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樂都醫(yī)院康復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60例腦卒中恢復期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4]中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確診的初發(fā)腦卒中患者。病程≤3個月,生命體征平穩(wěn),認知情況可,配合治療和查體,年齡20歲~80歲。
排除標準:原先有腦血管疾病且留下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并發(fā)癥或原發(fā)性疾病的患者;文盲及嚴重聽力視力障礙者;合并血管性癡呆患者及其他無法配合治療患者。
1.2方法
1.2.1分組及一般情況 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4~77歲。其中腦梗塞21例,腦出血9例。右側偏癱12例,左側偏癱18例。語言功能障礙10例。吞咽功能障礙2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0~76歲。其中腦梗塞17例,腦出血13例。右側偏癱10例,左側偏癱20例。語言功能障礙9例,吞咽功能障礙2例。
1.2.2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系統(tǒng)的康復治療、醫(yī)院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由責任護士進行康復護理,在參與康復小組評定后制定相關方案,增加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床單位護理、皮膚護理、娛樂康復護理及肢體康復指導,并以入院首日、治療4w為時限進行康復評定,了解患者功能變化情況。對照組相關心理疏導及床邊活動指導由治療師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宣教。入院首日、治療4w進行康復評定,了解患者功能情況。
2結果
2.1 評定標準 運動功能評定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采用改良巴氏指數(MBI)評定表[5]。
2.2結果 兩組患者在入院時Fugl-Meyer評分及MB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ugl-Meyer評分:t=0.37,P>0.05;MBI評分:t=0.28,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ugl-Meyer評分及MBI均有提高,觀察組提高分值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提高分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ugl-Meyer評分:t=3.04,P<0.01;MBI評分:t=2.54,P<0.05)。見表1。
3結論
康復護理的干預可促進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
4討論
康復護理延伸了康復醫(yī)學科日常護理工作的內涵。心理護理、床邊的坐、臥、站位指導和病區(qū)內的轉移和患者住院期間日常生活動作的現場指導均是對系統(tǒng)康復訓練的強化和補充。在目前的康復機構中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心理護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缺少專門的心理康復治療師,護理人員與患者在康復治療期間緊密接觸,在日常護理工作的同時,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疏導和正面的肯定鼓勵,對促使患者樹立信心,主動參與康復治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祻椭委熗瓿珊?,對于不同障礙程度患者的患者,在病房中的休息和生活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及健康宣教,如處于軟癱期且坐位平衡尚未有所改善的臥床患者,進行良肢位的擺放指導、定期的翻身和適當的抬高床頭起坐訓練,可以減少壓瘡、墜積性肺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有對抗痙攣出現、保護肩關節(jié)等功能[6]。除了每天適當的康復訓練,患者大部分時間是在病房中度過,因而針對患者臥床、坐位、轉移及床邊活動的護理指導是康復治療之外的重要補充部分,因患者在腦卒中后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受損及情緒心理障礙,在缺少他人指導和鼓勵的情況下,往往無法正確地完成日常生活動作及康復練習,加之日常陪護人員文化水平較低且未進行過相關康復治療及護理的培訓,無法很好地幫助患者進行日??祻?,因而在缺少康復護理的患者群體中,其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不及康復護理組的患者??祻妥o理可以幫助患者認識腦卒中后自身功能障礙情況,樹立正確的康復目標,提高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并在常規(guī)訓練同時主動進行自我訓練。床邊活動的指導對于預防并發(fā)癥,糾正不良姿勢,提高坐位站位平衡等都有良好的幫助。在康復訓練的同時,康復護理對于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兆蘇,姚崇華,趙冬.我國人群腦卒中發(fā)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雜志,2003,24(3):236-239.
[2] Langhorne P, Stott DJ, Robertson L, et aI. Med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stroke:a multi central study[J].stroke,2000,31(6):1223-1229.
[3] 黃曉琳,燕鐵斌,康復醫(yī)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51.
[4] 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5] 南登崑,郭正成.康復醫(yī)學臨床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5-45.
[6] 王茂斌.偏癱的現代評價與治療[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127.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