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建立健康行為,延緩0級糖尿病足的進展,降低截肢率。方法 通過個體化指導、電話回訪、護理門診隨訪等方式進行實施,采用多種測評工具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結果 全方位的護理治療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增強患者對治療的順從性,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預防糖尿病足的復發(fā),降低截肢致殘率。結論 個體化護理管理對0級糖尿病足患者預防糖尿病足的復發(fā),降低截肢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個體化護理管理;0級糖尿病足
糖尿?。╠iabetes mellitus. DM)屬于祖國醫(yī)學\"消渴\"范疇,是由胰島素缺乏和/或胰島素生物作用障礙導致的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為特征的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足發(fā)生率占住院糖尿病患者的12.4%[1],截肢率為7.3%[2],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減少糖尿病足發(fā)生及截肢率。0級糖尿病足的特點: 皮膚無開放性病灶,表現(xiàn)為肢端供血不足,皮膚顏色發(fā)紺或蒼白,肢端發(fā)涼、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足趾或足的畸形等。故針對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特點,在糖尿病足防治過程中,應用個體化護理管理,對緩解病情進展及預防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具有重要作用,對降低糖尿病足的發(fā)生率、減少糖尿病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0級糖尿病足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進行分組,對照組40例,研究組40例。本研究80例患者,男39 例,女41例;年齡28~83(34±0.51)歲;病程1~48年。本研究80例患者, 其中男39例, 女41例。 年齡31~86歲,平均(64.4±12.1)歲;平均病程(9.1±6.8)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1例(13.8%),初中26例(32.5%),高中27例(33.8%),大專8例(10.0%),本科及以上8例(10.0%)。兩組患者進行基線調查,在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代謝指標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診斷符合1998年WHO糖尿病診斷和分類標準的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Wagner分級法處于0級糖尿病足伴肢體麻木、發(fā)涼、肌電圖證實有神經病變者。排除標準:排除足部出現(xiàn)潰瘍者;排除有其它臟器嚴重并發(fā)癥(心功能衰竭,急性腦血管病等);不能配合及拒絕參與者。
1.2方法 患者入院時即留取標本,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清肌酐、蛋白尿濃度等生化指標。對照組實行中西醫(yī)結合的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包括口服降糖藥、胰島素注射、內服中藥及糖尿病足的預防護理指導等。試驗組采用與對照組相同的治療與護理,在此基礎上,進行個體化足部預防護理指導和中醫(yī)護理,包括中藥足浴、中藥貼敷、穴位按摩等。①通過糖尿病足相關知識調查表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健康需求;通過糖尿病足評估表,評估足部情況,確定護理問題,通過循證方法查詢文獻,根據(jù)結果分析患者知識、行為的薄弱點,實施個體化護理管理。②全面規(guī)劃,根據(jù)評估獲得的資料參考相關文獻制定出糖尿病足健康教育處方,發(fā)放給患者。③隨訪9個月,出院后每2w進行1次電話回訪。每1~3個月進行1次護理門診隨訪,通過糖尿病足評估表全面評估患者足部情況。④建立管理檔案,每位入選的患者建立個體化護理管理檔案。
1.4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 臨床癥狀消失,肢體末梢循環(huán)暢通,肢端血流圖正常。有效: 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皮膚顏色明顯改善,肢體末梢循環(huán)障礙及肢端血流圖均改善。無效: 臨床癥狀無改善或病情繼續(xù)惡化。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采用x2檢驗。
2 結果
0級糖尿病足癥狀療效 試驗組有效3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對照組有效28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0%。兩組療效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注:與對照組比較,△P < 0.05。
3 討論
3.1飲食指導 飲食宜清淡,以低糖、高蛋白、富含維生素,適量脂肪為原則,多吃粗纖維食物及含鉻豐富的食物,如谷物、香菇、黃瓜、豆制品。控制總熱量標準是:3O~35Kcal·d/kg體重,其中蛋白質0.8~1.2 g·d/kg體重,在總熱量中糖類占50%~60%,脂肪占0.6~1.0 g·d/kg體重。按1/5、2/5、2/5或1/3、1/3、1/3的比例,合理分配一日三餐。可用黃芪、茯苓等補脾益氣中藥助脾胃運化[3]。
3.3.2運動指導 依據(jù)患者的血糖波動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方案,如太極拳、五禽戲等?!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疲篭"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過勞、過逸都不利于患者控制血糖[3]。起居失常會耗損陰津,轉生內熱,內熱又耗陰津,二者互為因果,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生,加重糖尿病足癥狀。實驗組患者足部情況有明顯改善,P<0.05。
3.3.3理論指導 讓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發(fā)病機理,臨床癥狀、危害特性、危險因素評估、血糖控制目標、鞋襪的正確選擇、修剪趾甲及洗腳的正確方法、正確的腳部按摩方法、飲食、運動及藥物指導等。增加體力活動及適當控制膳食總能量的攝人,是世界公認的控制體重的良方。在健康教育中,通過發(fā)放科普手冊、社區(qū)設板報張貼宣傳畫、集中授課、播放宣傳錄像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宣教活動,提高患者的對糖尿病知識的認識,幫助其糾正體育運動會引起低血糖的危險、無自覺癥狀無需服藥等認識誤區(qū)。
3.3.4足部保健 培養(yǎng)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足部衛(wèi)生習慣,每日檢查足部情況,足部是否有皮膚裂傷和摩擦傷。洗完腳后用軟毛巾擦干,尤其要擦干腳趾縫。冷熱覺減退者, 不能赤腳走路或赤足穿鞋,氣溫低時要格外注意足部保暖,忌用熱水袋、電熱毯,以免燙傷。痛覺減退者,當局部有胼胝時可因疼痛麻痹而繼續(xù)承重,導致皮膚潰瘍,禁止用手撕皮,可腳泡于溫水中,輕柔地磨掉死皮[3,4]。若發(fā)現(xiàn)足部皮膚疼痛、腫脹、甲溝炎等時,應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防止感染擴散。冬季須涂抹尿素霜,滋潤足部皮膚。囑患者勿長時間雙腿交叉,以免壓迫血管、神經, 預防腳部痙攣和疼痛。建立正確的坐、立、行姿勢,利于血液循環(huán),降低糖尿病足的發(fā)生率。加強體育鍛煉如選擇氣功、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健身方法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達到保健和防病作用。
3.3.5情志護理:糖尿病患者多會對疾病預后、經濟負擔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端貑枴づe痛論》:\"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情志失調,損傷臟腑,會引起一系列病變。護理人員應關心、理解、包容患者,耐心傾聽患者需求,并適時給予針對性的疏導。利用中醫(yī)五行相生相克規(guī)律及七情致病的理論,調節(jié)患者情志,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解釋不良情緒因素對其身心的影響,避免情志過激,保持一種精神內守的狀態(tài),臟腑的陰陽氣血和順。對性情急躁者,可以通過下棋、賞花等怡情養(yǎng)性,保持心情愉悅,以利于血糖穩(wěn)定。對性情憂郁、情緒不穩(wěn)定者,教育他們多與好友及同事交談溝通,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坦然對待不順心之事,調節(jié)不穩(wěn)定情緒,平時可聽一些激揚、豪邁的音樂以調動情緒,防止悲憂和驚恐等。
3.6中藥足?。焊鶕?jù)患者的辨證分型,選擇足浴方劑。糖尿病足分3 個類型[5~8]: 氣陰兩虛型,濕熱阻絡型,脾腎陽虛型,臨床以氣陰兩虛型多見。氣陰兩虛型選擇以桂枝、黃芪為主的桂芪姜參湯;足部麻木者選用桃仁、川芎等組成桃甘川藤湯,煮沸去渣盛于木筒中,待藥液溫度降到39 ℃將雙足浸入,浴巾蓋腿[5~7],浸泡15~20min,用軟巾擦干趾縫。按摩雙足,順序為足趾,足底-足內外側-足背-足跟-足踝,手法輕柔,1次/d。
4 結論
據(jù)統(tǒng)計,2010年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為9.7%,糖尿病患者高達9420萬,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且我國還有1.48億糖尿病前期患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原則,針對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特點,在糖尿病足防治過程中,應用個體化護理管理,對緩解病情進展及預防0級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具有重要作用,對降低糖尿病足的發(fā)生率、減少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取得良好的效果。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認為,人體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足部有近60 個穴位,藥液通過足部穴位傳遞作用,使經絡氣血得以疏通[9,10],形成了0 級糖尿病足的中醫(yī)特色護理方法,減輕了患者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長期預防和護理糖尿病足提供了一種好的護理方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晉溶辰,楊玲鳳,黃金,等.個體化健康指導用于4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6):563-566.
[2]李穎麗,莊華.分階段個體化健康教育對改善骨折患者焦慮抑郁狀況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4):55-57.
[3]步暉,金玉芳,王芳.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yī),2012,34(7):1086-1087.
[4]Pickup J, Williams G. Textbook of diabetes[M].2 nd. London:Blackwell,1997: 58.
[5]徐旭英.呂培文糖尿病足辨證分析[J].北京中醫(yī)藥雜志,2009,28( 9) : 36 - 37.
[6]何婉婉,劉友章.鄧鐵濤教授治療糖尿病足驗案一例[J]. 新中醫(yī),2003,35( 10) : 16.
[7]韋巧玲.史奎鈞治療糖尿病足經驗[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5,40( 3) : 104.
[8]黃曉華.糖尿病足47 例中醫(yī)辨證治療分析[J].醫(yī)藥世界,2009,11( 11) : 27.
[9]景金霞,任秀喜.0級糖尿病足中醫(yī)護理的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0,28( 9) : 1128.
[10]李仕明. 糖尿病足與相關并發(fā)癥的診治[M].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168.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