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年人往往都患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這些疾病一般病程長、治愈率低、易復發(fā)、并發(fā)癥多。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導致其心理社會功能的退化,生活質(zhì)量低下,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落感、自卑感、孤獨感。筆者分析了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對策。通過對患者心理的護理,消除患者以及家屬對醫(yī)療護理工作的疑慮,積極配合醫(yī)院的治療,科學的心理護理,不僅能減輕患者的痛苦,也能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改善患者以后的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內(nèi)科老年患者;心理問題;護理
醫(yī)學心理學是每個護理工作者的必修課,穩(wěn)定患者的思想情緒是護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精神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很大,穩(wěn)定的情緒有益于藥物作用的發(fā)揮,反之則影響其作用的發(fā)揮,尤其對于老年患者進行身心護理更是一門特殊的難度大的課程[1]。當老人在患病或外傷導致的住院后,由于身心從正常的生活環(huán)境到醫(yī)院環(huán)境的轉(zhuǎn)換,加之疾病的折磨及住院帶來的經(jīng)濟負擔擾亂了他們的正常生活,老人本身有時就有種讓人累贅的、不想麻煩、依賴兒女的心理障礙,就產(chǎn)生了特有的心理負擔。作為一名臨床護士,有責任幫助患者克服不良的心理反應,盡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以便建立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密切配合治療和護理。
1家的感覺
由于疾病和致傷原因被迫進入陌生環(huán)境,遠離家庭,不免產(chǎn)生孤獨感和煩躁不安的情緒,似乎有種心灰意懶的感覺,這些都會影響治療和康復,而老人接觸最多的就是我們這些臨床護士,作為女性應持特有的心細和體貼,主動接近老人,介紹自我,休閑時互相談心。如果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生活中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忙,一定盡力服務,使老人和醫(yī)護人員的距離縮短,消除其心理障礙,覺得醫(yī)院有種家的感覺,建立新型醫(yī)患關系[2]。理解與體貼老年人患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緒的變化,表現(xiàn)為情緒急躁、易怒,或悲觀失望、精神狀態(tài)差。根據(jù)老人的習慣,經(jīng)常注意保持病房清潔衛(wèi)生,保持安靜,空氣新鮮。所有這些都要求護士不僅要掌握較多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根據(jù)老人的不同心理,靈活地將之運用。護理工作更要耐心細致、體貼和周到,要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和合作,就要從言語態(tài)度、操作手法的掌握上下工夫。對老年患者要細心、耐心。人歲數(shù)大了以后,耳聾眼花,所答非所問,啰嗦絮叨,特別患病后脾氣會變壞、固執(zhí)、猜疑、亂發(fā)脾氣,此時更需要給老年患者多一分理解與關懷,對他們要和藹溫柔,多給一些心理上安慰,多與他們聊天,多聽一聽他們的傾訴,切不可與老人對著吵或不搭理
2精神上的安全
為了讓老人知道醫(yī)護人員是為患者服務的,簽訂了醫(yī)患道德責任書,不收紅包禮物,不吃請。講明醫(yī)護人員是為患者服務的[3]。記得有位老人因車禍致傷,從住院第一天就悶悶不樂,加上生活不能處理,家庭條件又不好,老人總在醫(yī)護查房時詢問住院得有多少錢,可不可以早些出院回家治療。作為一名護理人員,我私下查問了同室患者,才知道老人原來是發(fā)愁紅包問題,自己無經(jīng)濟來源,又不想讓兒女為難,整天唉聲嘆氣。了解了這些情況后,我們給老人解釋,醫(yī)護人員是救火的,不是趁火打劫的,救死扶傷乃是履行天職,根本沒想回報,不需要什么紅包,只安心養(yǎng)病就好,接受并配合治療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支持。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表示一定認真配合醫(yī)護人員,靜心治病養(yǎng)傷,爭取早日康復出院。
3作好解脫工作
老年患者存在一種年輕人不易理解的孤獨感,特別在喪偶后悲傷、孤獨幾乎對老年患者是致命的打擊,往往因思念過度,悶悶不樂,以至疾病加重。在住院期間我們應該密切觀察,盡力將他們從這種心境里解脫出來,在每天的護理查房時主動接近,問寒問暖,介紹給其他病友,同大家一起交往、一同娛樂,用大家的歡樂情緒感染他們,鼓勵他們從悲痛中解脫出來,使他們感到?jīng)]有被社會和大家所拋棄,并希望他們晚年幸福。通過我們的努力,最后使他們身心康復,高高興興離開醫(yī)院。
4嚴謹?shù)墓ぷ?/p>
護理工作人員是科技工作者,要想做老人信得過的護士,不僅要象親人一樣對待,還必須有過硬的護理技術,不斷對新技術鉆研和革新,以提高服務質(zhì)量和效率。讓老人看得見、摸得著,贏得他們的信任,這是至關重要的。有位老人準備作股骨手術,聽說危險性很大,整天愁眉苦臉,拒絕手術,兒女們著急。作為一名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耐心解釋、勸導,并讓已康復的患者與之交談,介紹自己手術情況,使老人相信主刀大夫和護理人員有著過硬的技術和一顆為患者服務的心。帶著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樂觀地接受了治療和護理,不久就下床走動,傷口愈合也非常好,沒多久就出院了。
5其他還應豐富患者的生活內(nèi)容
了解患者的愛好,鼓勵他們?nèi)⒓訕I(yè)余活動,轉(zhuǎn)移情緒,使患者減輕痛苦,恢復心理平衡。有趣味的活動有助于克服消極情緒的滋長,驅(qū)散患者心頭的憂郁與煩悶。單調(diào)、乏味的生活,會增加患者的寂寞感,加重焦慮與煩躁情緒[4]。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有針對性地采取適當?shù)拇胧┻M行護理,對老年患者的順利康復作用是明顯的??傊?,護理人員必須具備高尚的情操和勇于奉獻的精神,具備嫻熟的操作技能和對患者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努力做好心理護理和各項護理操作,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患者,用親人般的關愛幫助其樹立樂觀的情緒和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實踐證明,在新的護理工作模式中,護理工作已不是單純的打針、發(fā)藥等簡單工作,更包括了心理護理等高層面且更具復雜性、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精神因素對疾病的影響非常大,穩(wěn)定樂觀的情緒作用可與藥物作用相加,反之,則會影響藥物的作用。另外,老年患者心理各不相同,應根據(jù)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氛圍,使老年患者心情舒暢,促進病程向健康方向發(fā)展,從而大大提高了醫(yī)療和護理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建榮,劉玉春,馬燕蘭.老年護理新觀念及老年人特殊問題的處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59-961.
[2]王育姍.從老年人的情緒相關因素談社區(qū)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1999,4(14):49.
[3]劉義蘭,王桂蘭,任小英,等.住院患者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的調(diào)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4):245-247.
[4]Amabile TM. The work reference inventory: 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4,66:950-967.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