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封閉式負壓引流術 (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治療急慢性創(chuàng)面修復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外二科住院的56例患者,其中急性外傷患者36例,慢性病合并褥瘡、壓瘡患者20例,觀察其應用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在急慢性創(chuàng)面修復治療過程中的臨床療效。結果 本組56例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時間為7~26 d,從手術時間、肉芽組織生長時間、創(chuàng)面組織滲出及感染發(fā)生率、總住院時間方面分析,臨床效果滿意。結論 VSD在急慢性創(chuàng)面修復的應用中,具有抗感染能力強、愈合時間短的性能,提高了急慢性創(chuàng)面的臨床治愈率。
關鍵詞:封閉式負壓引流;急慢性創(chuàng)面修復;臨床分析
近年來隨著建筑、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各類嚴重復雜開放性創(chuàng)傷嚴重增多,加之社會老齡化,腦血管意外后長期臥床患者不斷增多,從而使臀部壓瘡逐漸多見。由于各種急慢性創(chuàng)面可逐漸向組織深層發(fā)展,嚴重時可發(fā)生急慢性骨髓炎甚至敗血癥、休克,臨床處理極為棘手[1],因而需要積極處理。以往的常規(guī)治療在外科手術后有換藥、應用抗生素、沖洗、引流等方法,療效肯定,但恢復期較長,且外科清創(chuàng)后需要長期換藥。封閉式負壓引流術(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療各種軟組織缺損時表現出管理方便、療效穩(wěn)定等特點,已徹底改變了以各種復雜創(chuàng)面為代表的急慢性軟組織缺損治療的方 式[2]。
我院自2012年3月引進封閉負壓引流術(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治療急慢性創(chuàng)面的修復,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56例患者,男性43例,女性13例,年齡37~84歲,平均年齡(54±2.3)歲,其中急性小腿開放性骨折12例,急性踝關節(jié)開放性骨折10例,急性小腿骨折后骨筋膜室切開減壓5例,急性肘關節(jié)開放性骨折7例,急性前臂開放性骨折2例,合并糖尿病的褥瘡患者10例,高齡腦血管意外患者皮膚壓瘡10例。符合歐洲壓瘡專家組(Europe-an Pressure Uleer Advisory Panel,EPUAP)壓瘡分級標準[3],Ⅳ期壓瘡,評估為黃色或黑色壞死組8例,創(chuàng)面面積3 cm×4 cm~9 cm×11 cm。
1.2材料 采用北京英佳麥迪克醫(yī)用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
1.3方法 對于開放性骨折患者首先給予徹底清創(chuàng)、視創(chuàng)面大小、污染輕重、骨折粉碎程度選用鋼板及克氏針內固定,或外固定支架,適當縫合以縮小創(chuàng)面,選擇與創(chuàng)面大小相當的VSD材料覆蓋創(chuàng)面,干紗布擦凈創(chuàng)面周圍的皮膚。用生物透性粘貼薄膜封閉VSD材料和周圍皮膚,在生物透性粘貼薄膜上開孔,直徑約為2 cm,安裝吸盤式負壓引流管,引流管連接中心負壓裝置,壓力調至-100~-300 mmHg(1 mmHg=0.133 Kpa),檢查創(chuàng)面封閉是否可靠。術后持續(xù)負壓吸引5~7 d,如引流管堵塞,可用生理鹽水沖洗,根據創(chuàng)面情況,直接縫合傷口或植皮修復創(chuàng)面。對于壓瘡患者首先在俯臥位或側臥位給予徹底清創(chuàng)、止血,用同樣的方法以VSD材料覆蓋創(chuàng)面負壓吸引,對于貧血及低蛋白的患者可給予輸血、補充蛋白等加強營養(yǎng)治療,待創(chuàng)面新鮮后再給予轉移肌瓣或植皮。
2結果
開放性骨折患者傷口均經植皮成活或直接縫合后愈合,術后隨訪6個月無感染,其中1例術后2個月因突發(fā)腦出血死亡,1例失去聯系;合并基礎疾病的褥瘡、皮膚壓瘡患者創(chuàng)面均愈合,但因長期臥床,低營養(yǎng),創(chuàng)面愈合較慢,平均22.35 d。
3討論
VSD 的概念是20世紀90年代由德國 ULM 大學Fleischmann等提出,目前廣泛應用于體表急性或慢性傷口潰瘍面、大面積軟組織缺損等。其優(yōu)點在于①VSD可控制創(chuàng)面感染,持續(xù)的負壓吸引使機體局部溶解壞死的組織直接吸出體外,避免了毒素入血,生物透性粘貼薄膜可以有效阻擋外來細菌的入侵,引流通暢可以持續(xù)有效的清除創(chuàng)面的液體和感染源,有效封閉減少了交叉感染的機會,保護了創(chuàng)面的環(huán)境;血液循環(huán)的增加,為創(chuàng)面提供了吞噬細胞和抗體成分;負壓降低了組織壓力,傷口微環(huán)境氧分壓下降,啟動修復信號,機體纖溶蛋白酶激活物釋放,形成纖維蛋白溶解環(huán)境,進行自溶性清創(chuàng)[4]。②VSD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避免深層大量克逆活性組織壞死,改變血管管徑、解除血管痙攣、增加血流速度,其清除了創(chuàng)周組織間液、組織腫脹消退、血管壁側壓力降低、血管擴張[5]。并且負壓可以調節(jié)創(chuàng)面中膠原酶活性[6],抑制膠原、明膠降解,有研究表明負壓可以增加周圍神經末梢在創(chuàng)面中分泌的神經肽和P物質等具有明顯的促進肉芽組織形成作用。
VSD裝置可使與其接觸的創(chuàng)面處于全封閉負壓引流狀態(tài)[7],能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減輕組織水腫,促進壞死組織和細菌清楚,加速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生長。操作簡單,容易開展,可免除了術后頻繁換藥給患者帶來的疼痛,減輕了醫(y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本組資料經臨床實踐證實,VSD對急慢性創(chuàng)面修復有較好療效。
注意事項:①務必徹底清創(chuàng),并注意止血;②建議安裝吸盤式負壓引流管,這樣可有效避免生物透性粘貼薄膜與引流管及皮膚之間形成的間隙而導致漏氣;③術后及時密切觀察,壓力調整要適中,要防止漏氣及引流管堵塞。
參考文獻:
[1]劉雪濤,張成進,李忠,等.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下肢創(chuàng)傷后骨髓炎伴骨及軟組織缺損[J].中華骨科雜志,2007,27:901-904.
[2]Orgill DP, Bayer LR. Update on 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J]. Plast Reconstr Surg,2011,127(Suppl 1):105S-115S.
[3]Beeekman D, Sehoonhovela L. Fletcher J, et al. EPIJAP clarifi-cation system for preamre ulcers:european diability,study[J].J Adv Nuts,2007,50(6):682-691.
[4]Venturi ML, Attinger CE, Mesbahi AN, et al.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device A review.Am J Clin Deimatol 2005;6(3):185-194.
[5]呂小星,陳紹宗,李學擁,等.封閉負壓引流術對周圍組織水腫及血管通透性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3,7(8):1244-1245.
[6]胡翔,余國榮,劉興邦,等.封閉負壓引流對創(chuàng)面血管化得影響[J].醫(yī)學新知雜志,2008,18(4):211-212.
[7]Morykwas MJ, Simpon J, Punger K, et al. Vacuum-assisted closure:state of basic research and physiology foundation.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7(7 Suppl):121-126.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