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和分析黃芪顆粒的制備工藝和質(zhì)量檢測方法。方法 取黃芪60g,糊精適量,蔗糖粉適量,通過指定方式制備重要黃芪顆粒,并進行粒度檢查、溶化性檢查、水分檢查和薄層色譜定性檢查等。結果 剔除通過四號篩和未通過一號篩的顆粒,剔除顆粒物占過篩檢查總顆粒的2.28%,該黃芪顆粒粒度合格。本組工藝制備而得黃芪顆粒置于200ml熱水5min內(nèi)全部融化,有輕微渾濁現(xiàn)象,但無大量不溶性沉淀,該黃芪顆粒溶化性合格。經(jīng)烘干法檢測表明,該黃芪顆粒為4.53%,該黃芪顆粒水分含量合格。通過薄層色譜定性檢查,提示供試品溶液色譜出現(xiàn)日光下較明顯的棕褐色斑點,且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色譜位置一致。結論 該中成藥制備工藝具有良好的質(zhì)量保證,所制備生產(chǎn)的黃芪顆粒均符合各項質(zhì)量檢查標準,無顯著質(zhì)量問題,故該制備工藝符合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標準。
關鍵詞:黃芪;顆粒;制備工藝;質(zhì)量
黃芪顆粒是常用于臨床治療的一種中成藥制劑,具有托毒生肌、化瘀排膿和益氣固表等功效[1],多用于慢性腎炎、瘡口不愈、子宮脫垂、氣短心悸和自汗等病癥的臨床治療。中藥顆粒劑是由藥材細粉或藥物提取物混合淀粉、乳糖、糖粉及糊精等輔助材料制成的一種中成藥制劑,呈塊狀或顆粒狀[2]。軟材質(zhì)量是中成藥顆粒的藥物制備關鍵,本文為更好的探討中藥黃芪顆粒劑的質(zhì)量研究和制備工藝,對現(xiàn)行的中藥黃芪顆粒劑制備工藝進行觀察和研究?,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儀器與材料
1.1.1儀器索氏提取液,紫外分析儀,硅膠G板,電熱恒溫水浴器。
1.1.2材料中藥材黃芪,黃芪甲苷對照品,糊精,蔗糖粉和相關分析純化學試劑。
1.2方法
1.2.1處方設計黃芪60g,糊精適量,蔗糖粉適量。
1.2.2 制備工藝取60g黃芪加水并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水量為10倍量,煎煮時間為1h;第二次煎煮水量為8倍量,煎煮時間為30min?;旌?次煎煮后溶液并過濾,對過濾后溶液按3:1(藥材:濃縮液)的比例進行濃縮。取適量糊精和蔗糖粉放入濃縮液中后,取適量乙醇溶液融合為黃芪顆粒軟材,對軟材進行擠壓和過篩,將其制成顆粒狀。所有顆粒均置于50℃環(huán)境下干燥,整理后烘干即可裝袋。
1.2.3質(zhì)量控制檢查①粒度檢查:選取上述工藝制備而得的5袋黃芪顆粒,將顆粒置于藥篩進行粒度篩選。剔除通過四號篩和未通過一號篩的顆粒,要求剔除量需≤過篩檢查總顆粒的8%。②溶化性檢查:選取上述工藝制備而得的10g黃芪顆粒,將其置于200ml熱水中,攪拌5min中后觀察顆粒的融化狀態(tài),允許存在輕微渾濁,但不允許大量不溶性沉淀。③水分檢查:選取上述工藝制備而得的10g黃芪顆粒,采用烘干法測定顆粒含水量,含水量需≤6%。④薄層色譜定性檢查:?訩制備供試品溶液:選取上述工藝制備而得的15g黃芪顆粒,加水至75ml溶解,取適量乙醇攪拌沉淀后過濾,取濾液至于水浴中蒸干,加入25ml水溶解殘渣,過濾后添加氯仿-正丁醇溶液(2:1)25ml進行3次提取,每次提取5ml,將3次提取液合并,置于1%磷酸二氫鉀溶液內(nèi)洗滌,洗滌液為25ml,洗滌3次后再水洗2次,水浴蒸干有機層,加入甲醇溶液1ml溶解殘渣,供試品溶液制備完成;?訪制備對照品溶液:取中藥黃芪粉末3g,浸泡30min后直火煮沸30min,過濾后添加氯仿-正丁醇溶液(2:1)25ml,提取5ml/次,將3次提取液合并,置于1%磷酸二氫鉀溶液內(nèi)洗滌,洗滌液為25ml,洗滌3次后再水洗2次,水浴蒸干有機層,加入甲醇溶液1ml溶解殘渣,對照品溶液制備完成;?訫定性檢查:在硅膠G板上點樣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制取展開液(氯仿:甲醇:水的配比為13:7:2),色譜展開下層液,取出展開后色譜后晾干,噴灑10%濃度的硫酸乙醇溶液使其顯色,將硅膠G板置于105℃的風機下加熱至斑點清晰顯色,對色譜顯示的斑點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⑤薄層掃描含量測定:選取上述工藝制備而得的黃芪顆粒,加入甲醇溶液后回流提取2h,水飽和正丁醇純化萃取顆粒中水溶性成分,大孔吸附樹脂對純化水溶液進行吸附后選取70%乙醇洗脫液,水浴蒸干后加入甲醇,供試品液。將供試品點樣于硅膠G板上,并使用展開劑,置于10℃下24h后采用下層液展開,監(jiān)測波長為530nm/6s,掃描速度為20mm/s,分析加樣回收率情況。
2結果
2.1 粒度檢查剔除通過四號篩和未通過一號篩的顆粒,剔除顆粒物占過篩檢查總顆粒的2.28%,該黃芪顆粒粒度合格。
2.2 溶化性檢查本組工藝制備而得黃芪顆粒置于200ml熱水5min內(nèi)全部融化,有輕微渾濁現(xiàn)象,但無大量不溶性沉淀,該黃芪顆粒溶化性合格。
2.3 水分檢查經(jīng)烘干法檢測表明,該黃芪顆粒為4.53%,該黃芪顆粒水分含量合格。
2.4 薄層色譜定性檢查通過薄層色譜定性檢查,提示供試品溶液色譜出現(xiàn)日光下較明顯的棕褐色斑點,且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色譜位置一致。
3討論
黃芪顆粒是現(xiàn)階段常用的一種中成藥制劑,較傳統(tǒng)黃芪湯劑而言,具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在本次質(zhì)量檢查中可知,粒度檢查過程中需保持藥篩的水平,操作力度不宜過大,篩動3min后檢查顆粒過篩情況。本文研究表明,剔除通過四號篩和未通過一號篩的顆粒,剔除顆粒物占過篩檢查總顆粒的2.28%,該黃芪顆粒粒度合格。本組工藝制備而得黃芪顆粒置于200ml熱水5min內(nèi)全部融化,有輕微渾濁現(xiàn)象,但無大量不溶性沉淀,該黃芪顆粒溶化性合格。經(jīng)烘干法檢測表明,該黃芪顆粒為4.53%,該黃芪顆粒水分含量合格。通過薄層色譜定性檢查,提示供試品溶液色譜出現(xiàn)日光下較明顯的棕褐色斑點,且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色譜位置一致。綜上所述,該中成藥制備工藝具有良好的質(zhì)量保證,所制備生產(chǎn)的黃芪顆粒均符合各項質(zhì)量檢查標準,無顯著質(zhì)量問題,故該制備工藝符合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標準。
參考文獻:
[1]葉夢屏,陳丹.黃芪顆粒劑的制備工藝及質(zhì)量研究[J].福建分析測試.2003,1(02):89.
[2]黃晶.黃芪有效成分在現(xiàn)代臨床研究應用中的幾點探討[J].北方藥學.2012,9(1):104-105.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