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和分析控制血液檢驗質量的方法和重要性。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取其檢驗血樣,將其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每組50例,實驗組給予質量控制,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檢驗方式。結果 實施質量控制后,觀察組血樣中C-肽、Cal25、CEA、AFP、 Cal99等和指標變異指數(shù)較對照組均顯著降低,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強化控制質量手段運用于血液檢驗中,可以有效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血液檢驗;質量控制;影響研究
目前,血液檢驗已經成為臨床上診斷和治療疾病的重要參考依據(jù),如何有效加強血液檢驗的質量成為臨床上研究的重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1]。血液檢驗質量控制主要是對標本采集前和采集的各個過程中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和控制,免疫檢驗進行前,對相關儀器設備進行嚴格消毒,并核定儀器設備值,能極大程度上減少差誤差。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取其檢驗血樣,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C-肽9份,Ca125有13份,甲胎蛋白8份,份癌胚抗原6份,Cal99有14份;實驗組中C-肽10份,Ca125有11份,甲胎蛋白10份,份癌胚抗原8份, Cal99有11份.兩組檢驗血樣中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檢驗方式,實驗組給予質量控制,具體過程如下。
1.2.1檢驗前標本采集時要嚴格控制質量,選用枸櫞酸鈉為抗凝劑,采用靜脈樣本的血液采集方法。在用注射器采集血液時,應嚴格按照操作標準,迅速進行操作。在送檢血液樣本時,應當保證送檢的速度和樣本的質量,避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送檢不及時而降低。如果因特殊情況而無法將樣品及時送檢,則應當將血液樣本放置進溫度為5°的冷藏室中。另外,血液檢驗進行前,應當對相關儀器設備嚴格消毒,并核定儀器設備值,使其誤差減少。
1.2.2檢驗中正確選擇血樣標本,保證所檢驗標本的新鮮度,對于部分需要進行特殊操作的步驟,應當嚴格根據(jù)相關說明書進行。同時,檢測過程能中,要正確選擇檢驗試劑,且所選用的試劑要保證沒有被細菌感染,在使用有效期內。標本完成檢驗后,交由專業(yè)人員對檢驗結果進行審查,若有疑點發(fā)現(xiàn),應當對其進行再次審核。所有檢驗標本都要有備份保存,便于再次核查。
1.3統(tǒng)計學分析本實驗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之間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 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2結果
見表1。
由上表可知,實施質量控制后,實驗組血樣中的C-肽、Cal25、CEA、AFP、 Cal99等和指標變異指數(shù)相較于對照組,均發(fā)生明顯的降低,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血液指標已經成為臨床上診斷和治療各種疾病的重要參考依據(jù),其檢驗結果直接影響著疾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因此,對臨床免疫檢驗質量的控制顯得尤為重要[3]。
臨床研究表明,影響血液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原因包括內源因素和外源因素。其中,內源因素主要是指檢驗的樣本中含有補體、類風濕因子、交叉反應物質以及高濃度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等,而外源因素則指的是指標本被細菌污染、標本溶血、標本凝固不全以及儲存時間過長等。對于免疫檢驗統(tǒng)計學質量的控制,對樣本種類的測定、樣本檢驗前質量的控制以及血液樣本濃度的控制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檢驗結果。此外,檢驗儀器、檢驗技術以及對檢驗結果的分析也會對結果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實施血液檢驗時,應當嚴格實施檢驗質量控制,加強對各個檢驗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管理,同時要求檢驗人員充分掌握可能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提高其職業(yè)素養(yǎng),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檢驗,以確保免疫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及準確性[4]。
本研究通過對100例患者的血樣標本分別給予質量控制檢測和常規(guī)檢測,結果顯示,實施質量控制后,觀察組血樣中C-肽、Cal25、CEA、AFP、 Cal99等和指標變異指數(shù)較對照組均顯著降低,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實施質量控制在血樣免疫檢測中較常規(guī)檢測可以有效降低各指標的變異指數(shù),這一結果和相關文獻報道的數(shù)據(jù)相吻合。
綜上所述,強化控制質量手段運用于血液檢驗中,可以有效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
[1]段洪云,段玲.檢驗標本采集與分析前的質量控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0(4):366-367.
[2]容桂榮,張萍萍,趙立民,等.血液標本采集與運送的治療控制現(xiàn)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2,43(7):645-647.
[3]何玉榮,李佳音.臨床檢驗標本的采集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探討[J].中華現(xiàn)代中西醫(yī)雜志,2011,2(11):1024.
[4]許秀芹,秦樹紅,戴翔.臨床檢驗科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監(jiān)控措施[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1,9(24):36-37.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