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外用潰瘍散聯(lián)合碘伏直接外敷治療壓瘡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壓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成接受濕潤燒傷膏治療的對照組40例和接受外用潰瘍散聯(lián)合碘伏直接外敷治療的試驗組45例。通過觀察兩組患者的愈合時間和愈合總有效率來研究外用潰瘍散聯(lián)合碘伏直接外敷治療壓瘡的療效。結果兩組患者的壓瘡都一等程度上得到治療,但是試驗組患者的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愈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濕潤燒傷膏相比,外用潰瘍散聯(lián)合碘伏直接外敷治療壓瘡的療效顯著、療程短,可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外用潰瘍散;碘伏;外敷;療效
壓瘡又稱為褥瘡,是身體局部皮膚和皮下組織由于長期壓迫,血壓不流通引發(fā)缺氧、缺血最終導致組織潰爛壞死[1]。壓瘡的發(fā)患者群主要為長期臥床不起、癱瘓、昏迷、營養(yǎng)不良人群。為了研究外用潰瘍散與碘伏聯(lián)合直接外敷治療壓瘡的效果,將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壓瘡患者,分為接受濕潤燒傷膏治療的對照組和接受外用潰瘍散聯(lián)合碘伏直接外敷治療的試驗組,觀察兩種患者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壓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女性46例,男性39例,患者平均年齡61歲;壓瘡面積 0.4 cm×1.8 cm~4.6 cm×12 cm,其中Ⅱ級96處,Ⅲ級50處。
1.2方法 兩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處理,服用抗生素防感染,抽出皰內積液并剪除潰爛組織,使用生理鹽水和雙氧水進行沖洗消毒。對照組患者在創(chuàng)傷表面涂抹濕潤燒傷膏,隨后用紗布包扎,更換3~4次/d藥膏和紗布;試驗組在創(chuàng)傷表面敷上外用潰瘍散與碘伏調成的糊狀膏體,再用靜脈用敷貼上,出現(xiàn)滲液時及時更換,更換2次/d藥膏和敷貼[2]。在治療壓瘡期間保證勤擦洗、勤翻身和勤換藥,保證創(chuàng)面處干爽。1 w為1療程,兩周后對患者壓瘡進行療效對比和評價。
1.3療效評價 壓瘡療效評價:無效:壓瘡面積變大,滲出液未減少;好轉:壓瘡面積未擴大,滲出液減少;顯效:壓瘡處干燥,未出現(xiàn)滲出液,組織新生;痊愈:壓瘡處愈合,傷口結痂最終脫落。
1.4統(tǒng)計分析方法 將85例患者分成對照組(n=45)和試驗組(n=45)進行觀察,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x±s)表示。應用SPSS13.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認為P<0.05時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接受濕潤燒傷膏治療,試驗組接受外用潰瘍散聯(lián)合碘伏直接外敷治療,通過觀察得知試驗組患者的平均愈合時間為13 d,短于對照組的平均愈合時間21 d;試驗組的愈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患者因為長期臥床不起、癱瘓、昏迷和營養(yǎng)不良等使得身體局部皮膚和皮下組織缺氧、缺血,最終導致組織潰爛壞死,形成壓瘡。臨床上早期多使用濕潤燒傷膏治療壓瘡,雖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許多不足:價格高,護理程序繁瑣,換藥間隔短等。外用潰瘍散聯(lián)合碘伏作為新型療法,價位低,可以消炎去腫,止痛收斂,促進肉芽組織新生,有助于患處的再生修復和愈合[3]。并且在敷貼的外層保護下,便于清洗和翻身,簡化護理程序。在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在平均愈合時間和愈合總有效率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這說明外用潰瘍散聯(lián)合碘伏的療效顯著,療程短。與濕潤燒傷膏相比,外用潰瘍散聯(lián)合碘伏在治療壓瘡時療效顯著、患者經濟壓力小、護理難度下降,在患者和護理人員中滿意度較高。
參考文獻:
[1]孫海燕,王海瑛.治療壓瘡外用藥物的療效比較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2):160-160.
[2]管鮮花,張海英.外用潰瘍散與碘伏聯(lián)合直接外敷治療壓瘡的效果觀察[J].中外婦兒健康:學術版,2011,19(6):295-295.
[3]林輝,張一帆,湯秋華.濕潤燒傷膏與碘伏治療壓瘡的臨床療效評價[J].海峽藥學,2013,25(8):122-124.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