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院內介入治療延遲的因素和相應的護理策略。方法通過調查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探討院內介入治療發(fā)生延遲與患者年齡、性別、家屬簽字時間、疑似患者急救流程的繁瑣程度之間的關系。結果年齡>65歲的患者院內介入治療延遲時間比<65歲的患者長,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院內介入治療延遲時間長,院外延遲、診斷到家屬簽字的時間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急救流程繁瑣。結論急性心肌梗死院內介入治療的延遲與多方面因素有關。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院內介入治療延遲;原因;護理策略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為因為長時間嚴重的心肌缺血造成心肌的急性壞死。死亡率極高,達到30%~45%。典型的臨床癥狀為長時間劇烈的胸骨后異常疼痛、急性的循環(huán)功能受阻、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發(fā)熱、白細胞含量的升高以及血清心肌酶的活性升高,常常危機到生命安全。隨著治療技術水平的持續(xù)上升,AMI的病死率也在有所下降。對于AMI的治療手法是再灌注心肌治療,有介入治療和溶栓治療,其中介入治療是首選方式。美國心臟病學會提出,門-首次球囊擴張(door-to-balloon,DTB)時間--患者從進醫(yī)院到接受介入治療的時間應當在90 min內。據調查,DTB時間如果延遲30 min,患者的死亡率就會上升7.5%。治療越及時,存活率就越高。對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中接收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回顧性調查。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接受調查的對象為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127例,女性73例,年齡41~83歲,平均年齡為54.3歲,梗死處于前壁的有50例,前間壁45例,廣泛前壁48例,下壁57例。接受調查的患者都滿足以下AMI診斷法則中的要求(不少于兩條):①有與缺血性胸痛有關的病史;②檢查的心電圖發(fā)生變化;③心肌壞死的血清心肌追蹤物含量水平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
1.2方法 通過回顧性調查,統(tǒng)計患者在院內介入治療時有無延遲以及時間延遲的原因。
1.3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處理。
2結果
接受調查的200例患者中有102例患者發(fā)生院內介入治療的延遲,延遲率高達51%,而在進一步調查當中,發(fā)現院外延遲時間、年齡階段、性別、AMI疑似患者的急救流程繁瑣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急性心肌梗死院內介入治療的延遲,見表1。
實驗數據表明,隨著院外延遲的時間增加,院內介入治療發(fā)生延遲的患者例數越多,年里>65歲的患者發(fā)生院外延遲的人數比年齡<65歲的患者人數要少;女性出現急性心肌梗死院內介入治療延遲的概率大于男性患者,決定簽字所花的時間越長,越妨礙介入治療的延遲;AMI疑似患者的急救流程越繁瑣,患者得到及時治療的概率越低。
3護理策略
為了盡量減少AMI患者的院外延遲時間,護理措施的合適實施是關鍵。
3.1健康教育 因為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所以應該將健康教育從院內擴展到院外,讓患者以及他們的家屬熟悉此病的發(fā)病特點以及典型癥狀。
3.2急診患者的類別 我國很多醫(yī)院接待的急診患者數量很多,如果不加以分類,區(qū)別對待,就會造成急診室擁堵。應當把急診患者分成緊急區(qū)、診查區(qū)以及等候診查區(qū),這樣讓患者按照緩急次序就診,讓病情最危機的AMI患者及時得到治療。
3.3提升護士分診的質量 護士在分診的時候應當進行準確的篩選診查,這樣可以為后續(xù)的環(huán)節(jié)提供保障,為患者的護理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
3.4優(yōu)化AMI疑似患者的急救流程 研究表明,減少院內介入治療延遲時間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強各個部門的合作,將AMI患者的急救流程結合起來,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夠及時跟上,減少銜接的時間,要求每一位人員都能夠在接到通知的30 min當中到達崗位,并能夠及時開展各項任務,以便為患者的治療做好前期準備。
4結論
在發(fā)達國家,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關鍵病因。本組實驗結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院內介入治療的延遲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患者的院外延遲時間、年齡階段、性別、AMI疑似患者的急救流程繁瑣程度都影響了AMI患者的及時治療,應當不斷提高醫(yī)療水平、改進護理措施、完善急救流程、加強各部門合作、推廣新急救流程,以減少延遲時間[1-5]。
參考文獻:
[1]雷軼芳. 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研究現狀及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1(02): 2347-2349.
[2]劉增霞,任蔚虹,來鳴,等.急性心肌梗死院內介入治療延遲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11,10(2):109-111.
[3]劉守斌.基層醫(yī)院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現狀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1,13(31):50.
[4]梁曉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術中嚴重并發(fā)癥的急救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0):1876-1878.
[5]孟慶娜,李國慶,白曉冬,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術中惡心嘔吐的護理[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20(11):913-914.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