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細支氣管肺泡癌的臨床影像學特征。方法回顧分析22例細支氣管肺泡癌的影像學特征并總結臨床診斷要點。結果本組7例(31.8%)孤立結節(jié)型、12例(54.5%)彌漫性、3例(13.6%)實變型肺炎。9例誤診,誤診率為40.9%。結論細支氣管肺泡癌具有典型影像學表現(xiàn),結合穿刺活檢等可提高診斷準確率,指導臨床治療決策。
關鍵詞:細支氣管肺泡癌;肺腫瘤;影像學診斷
細支氣管肺泡癌(BAC)是一種原發(fā)于細支氣管或者肺泡的惡性腫瘤,約占肺癌總數(shù)的1.5%~7.0%[1]。BAC的影像學表現(xiàn)多樣,早期診斷難度較大。本研究回顧分析了22例經手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BAC患者的應影像學資料,以期提高臨床早期診斷準確率,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1(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BAC的患者22例,其中,男7例,女15例,年齡29~72歲,平均為(46.3±4.8)歲。均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以及影像學資料,均經(上級醫(yī)院追蹤)纖支鏡檢查、手術病理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或者皮肺穿刺活檢等方式確診。病程2 w~1年,平均為(6.5±2.1)個月。
1.2方法 患者均接受CT檢查,采用ToshiBa300型以及Simens DRH檢查,拍攝正側位胸片以及胸部增強掃描,層厚與層間距為8~10 mm,8例接受4 mm薄層掃描。
2結果
2.1影像學表現(xiàn)
2.1.1孤立結節(jié)型 本組7例(31.8%),分布在右側肺下葉,病灶直徑在2~4 mm,平均為3.3 mm,且存在分葉以及毛刺征,3例患者存在胸膜牽引證,經CT掃描可見結節(jié)內存在空泡征。這類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咳血、干咳。
2.1.2彌漫性 主要包括廣泛結節(jié)型以及栗粒狀,本組12例(54.5%)。其中,9例栗粒型患者中,有6例被誤診成為栗粒型肺結核,主要表現(xiàn)為雙肺彌漫性分布均勻、大小相同的栗粒樣病灶,有4例患者同時存在少量單側胸腔積液,經CT檢查顯示為廣泛栗粒影,雙肺下病灶略微增加,邊緣清晰;3例患者予以積液抗癆治療以后,癥狀加重且積液增加;3例為廣泛性結節(jié),結節(jié)狀病灶大小不均勻,多見于中下肺,經CT檢查可觀察到部分結節(jié)內存在空泡,且較大的結節(jié)內存在毛刺征。臨床表現(xiàn)為乏力、氣促、胸痛以及盜汗等。
2.1.3實變型肺炎 本組有3例(13.6%),主要表現(xiàn)為雙肺紋理增粗、增多,且夾雜有大小不等的斑點或半片狀陰影,其邊界模糊,經CT檢查可見中下肺存在形態(tài)各異、大小不等的片狀影,并存在少量結節(jié)影,患者經積極抗炎治療后無效,且病情進展?;颊吲R床表現(xiàn)為咳嗽、低熱、咳血痰或者白色黏液痰等。
2.2誤診及確診情況 22例患者中,有9例誤診,其中,6例經首診誤診成為栗粒型肺結核,1例誤診成為支氣管肺炎,1例誤診成為浸潤型肺炎,1例誤診成為一般性肺炎。誤診患者經2~6個月的對癥治療,病情未見好轉甚至進展,實施CT引導肺穿刺活檢,有5例確診,2例經淋巴結活檢確診,2例經超聲定位抽胸水檢驗確診。
3討論
3.1 BAC的影像學診斷病理基礎 細支氣管肺泡癌實際上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肺腺癌,主要是無纖毛Calaya細胞沿細支氣管呈鱗片狀擴散,僅少數(shù)是由Ⅱ型肺泡上皮細胞發(fā)展而成,但無血管、基質以及胸膜侵犯[2]。雖然肺泡間隔的解剖結構保存,但常存在不規(guī)則增厚,多表現(xiàn)為蜂窩狀征象或者紊亂肺紋理間夾雜有細小結節(jié)征象,因腫瘤細胞有黏液分泌功能,其所分泌的黏液以及吞噬細胞能夠充滿病變肺泡所產生的肺泡腔,從而產生片狀實變影,這也是實變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基礎[3]。本組22例患者的影像學表現(xiàn)呈現(xiàn)多樣化,這也是病理多樣性的直接反映。故認為充分掌握BAC的病理特征對于認識其影像學特征具有重要意義。
3.2 BAC影像學特征與臨床表現(xiàn) 根據BAC病變形態(tài)以及影像學表現(xiàn),可將其分為3種類型,即孤立性結節(jié)型、彌漫型(廣泛結節(jié)型與粟粒型)以及實變肺炎型(肺炎型與支氣管肺炎型)[4]。從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影像學類型存在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其中,孤立性結節(jié)型主要表現(xiàn)為干咳以及咳血等,宜實施手術治療,且多可獲得良好預后;彌漫性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氣促、胸痛以及盜汗等,這類患者不宜實施手術治療,預后相對較差;實變肺炎型則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低熱、咳血痰或者白色黏液痰等,不宜實施手術治療,預后較差。故充分分析患者的影像學表現(xiàn)并結合臨床表現(xiàn),有利于指導臨床診斷和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
3.3 BAC的影像學特征及診斷要點分析 孤立性結節(jié)型肺泡癌多見于肺外周或者胸膜下,且具有胸膜凹陷征,在結節(jié)內部可觀察到空泡征或者空氣支氣管征,存在結節(jié)分葉并可觀察到星芒狀毛刺征象[5]?;颊叨嘁姼煽燃翱妊?。這對于本病的診斷鑒別具有重要意義。彌漫型肺泡癌可分為粟粒型與廣泛結節(jié)型兩類。其中,粟粒型與粟粒型狀肺結核相似,但BAC患者多表現(xiàn)為氣促、乏力、胸痛及盜汗癥狀,無明顯發(fā)熱癥狀。經影像學檢查可見,粟粒多見于中下肺,且常合并雙側或者單側胸腔積液,予以抗癆治療如無明顯療效則應警惕BAC,并及早采取其他檢查手段確診[3]。廣泛結節(jié)型BAC則多呈現(xiàn)雙肺廣泛性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病灶,觀察其內部結構以及邊緣,能夠觀察到似于孤立性結節(jié)BAC的特征,與臨床表現(xiàn)結合分析可與血源性肺膿腫以及轉移瘤等鑒別診斷。實變肺炎型的組織學例類型常屬于黏液型,病灶通常不侵犯肺間質,可長期保留肺內血管以及支氣管結構,病變多分布在肺葉與肺段,并可累及單個或者多個肺葉肺段,與小葉型或者節(jié)段型肺炎相似,但BAC具有咳嗽、低熱、咳血痰或者白色黏液痰等表現(xiàn),有利于臨床診斷[4]。對于合并腺泡結節(jié)樣影時,應警惕BAC。如經抗炎治療后無效或者病情進展并且存在胸腔積液時,應及早進行穿刺活檢,以便及早確診[5-6]。
綜上所述,BAC影像學表現(xiàn)具有多樣性,需與淋巴瘤、出血性病變、局灶性感染等相鑒別診斷。但充分分析其影像學資料并結合臨床表現(xiàn),能夠提高早期診斷準確率,避免延誤治療或者誤漏診。
參考文獻:
[1]徐海,王德杭,俞同福,等.細支氣管肺泡癌的CT特點與病理基礎對照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5):702-705,753.
[2]趙倩,蔡祖龍,趙紹宏,等.細支氣管肺泡癌的CT征象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9,20(3):164-166.
[3]董印軍,劉曙光,孫復志,等.細支氣管肺泡癌的診斷與治療[J].山東醫(yī)藥,2010,50(2):81-82.
[4]高云飛.21例細支氣管肺泡癌的影像學診斷分析[J].影像技術,2013,25(6):25-26.
[5]周生保.細支氣管肺泡癌的影像學檢查價值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2,(50):129-130.
[6]Noguchi M,Miyazaki I.Prognostic significance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J].Br J Surg,1996,83(1):156.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