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神內(nèi)科危重患者的機械通氣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進行門診收治入院的90例患者病例,對所有患者在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并于干預前后進行心理狀態(tài)的對比分析。結果心理護理干預后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明顯好于干預前,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P<0.05)。結論對患者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使得患者的心理問題顯著減少,其臨床療效比較明顯。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機械通氣;氣管插管
神經(jīng)內(nèi)科臨床常見很多病情極其危重的患者,這些患者病情發(fā)展快,危害性大,患者常伴有呼吸無力,精神萎靡,痰液粘黏不易咳出的臨床表現(xiàn),臨床常應用機械通氣進行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進行長時間使用機械通氣的患者常會出現(xiàn),舒適感降低,內(nèi)心十分恐慌以及緊張焦慮的表現(xiàn),在臨床上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方法對患者的治療有很大的促進作用[1]。本文選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進行門診收治入院的患者病例,對所有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并于干預前后進行心理狀態(tài)的對比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進行門診收治入院的患者病例90例,對所有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其中男47例,女43例,患者的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是(38.4±11.3)歲,患者的機械通氣平均時間是(4.28±6.34)d,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因上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臨床表現(xiàn)呼吸困難,痰多,粘稠的患者給予及時叩背、吸痰及其面罩吸氧的應用。
當患者氧分壓<60mmhg,二氧化碳>80mmhg時,出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損傷、外周循環(huán)衰竭在呼吸機上潮氣量(VT)的設定標準是8~10ml/kg。呼吸頻率(RR)設置是12~18次/min,吸入氣氧濃度(FiO2),常選用30%,對患者缺氧狀況的改善情況根據(jù)血氧分壓來進行調(diào)節(jié);對于極危型的患者給予緊急采取氣管切開造口通氣,常選擇的位置在第3、4軟骨環(huán),于頸部進行皮切開插管,將套管插入氣管,這樣患者能經(jīng)套管進行呼吸。
1.3心理護理干預方式
1.3.1焦慮感的護理干預進行機械通氣的患者其情緒波動較大,人工氣道的建立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不適感對患者的影響很大,此時患者多存在情緒不安,焦慮、煩躁的思想,需要護理人與患者進行交談,給予患者關心與愛護,尊重和理解患者的心情。
1.3.2自卑感的護理干預在進行人工通氣的患者,大部分內(nèi)心都會有著自卑的心理,護士應該對其心理狀況做出及的了解,讓患者明白機械通氣對她們的生活與生命并不會受到很大的干預與影響,盡量減輕和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
1.3.3恐慌感的護理干預很多進行造口術通氣的患者,他們都會存在恐慌的心理,因為自身呼吸功能受損,不能有效的進行自主呼吸,身體無力感和精神萎靡感讓他們有種即將走向死亡的恐懼感覺。護理人員應該針對患者在機械通氣后出現(xiàn)的恐慌感,進行有效的評估,并相對應的進行合理的解釋,減輕患者對身體治療的恐慌[2]。
1.3.4緊張感的護理干預進行氣管插管的患者,身旁總會有很多大小型的機器設備和導管的鏈接,呼吸機儀器上面的數(shù)字標注和警報燈的相應,同時還有醫(yī)護及時性的來回訪視和記錄,這不由自主的給患者帶來一種緊張的氣氛,他們認為這種環(huán)境是處于高度集中和壓抑的,導致患者產(chǎn)生高度煩躁、緊張心理。對于這樣情況下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給與細心的觀察與呵護,防止患者因為環(huán)境和氣氛的原因,對治療情況產(chǎn)生影響。
1.4觀察指標在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前后進行比較,觀察患者的臨床心理狀況,給予患者自行評估表的形式,進行評估其焦慮感、自卑感、恐慌感、緊張感的表現(xiàn)。
1.5統(tǒng)計學方法以SPSS18.0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x±s)表示,以t進行檢驗。P<0.05表示兩組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分析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在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后, 給予患者自行評估表的形式,進行評價,結果顯示患者存在的心理狀態(tài)分別是,干預前:焦慮感33例(36.67%),自卑感21例(23.33%),恐慌感19例(21.11%),緊張感 17例 (18.89% );干預后:焦慮感3例(3.33%),自卑感4例(4.44%),恐慌感2例(2.22%),緊張感2例 (2.22%),心理護理干預后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明顯好于干預前,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由于神內(nèi)科機械通氣患者的特殊性,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模式顯得很重要,在操作過程中需要給予患者悉心的關照與呵護,給予患者的相關疾病的教育,理解和支持患者。給予患者及家屬講解關于通氣設置的作用和功能,告誡他們良好的心態(tài)對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讓他們認識到心態(tài)對疾病預后的重要性[3]。
護理人員需要及時為患者排除心理焦慮與緊張,給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慰,與患者平易相處,走進他們內(nèi)心,讓他們感覺醫(y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知己,同時告訴患者家屬對患者要有耐心的態(tài)度與親切的關心,讓患者感受到家人對他們的愛。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模式,用開導和鼓勵的方式促進患者的康復,讓患者感覺到溫暖和自信,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促進疾病的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1]陳愛萍,蔡虻.ICU患者非計劃性拔管及相關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0):934-937.
[2]黃俊,劉瑩瑩.非計劃性氣管拔管的緊急處理及預防措施[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5):53-54.
[3]劉化俠,沈?qū)?機械通氣患者感受的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10):2-4.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