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積極進行院外、院內急救,并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措施,觀察患者急救護理效果。結果80例患者中,77例安全送至醫(yī)院。在院內急救過程中,5例患者因室顫進行除顫治療,其中 3例患者除顫治療成功,2例患者經搶救失敗死亡,總搶救成功率為93.75%。結論及時診斷,積極救治,加強護理干預,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護理干預
急性心肌梗死發(fā)作時,患者可因廣泛心肌梗死而導致嚴重心律失常,發(fā)生心臟驟停、猝死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大多數情況下,急性心肌梗塞常在院外突然發(fā)生,缺乏及時的院外急救措施。因此,急性心肌梗死一旦確診,應重視院外急救、保護心肌細胞、糾正心律失常、維持正常生命體征,將患者安全護送到醫(yī)院,并提供及時的護理干預,以降低危險系數。本文以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護理干預對療效的影響?,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2年9月~2013年12月,本院急診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冠心病病史,發(fā)病時表現心前區(qū)劇烈壓榨樣疼痛,多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其中患者男54例,女26例,年齡46~72歲,平均年齡(53.4±1.28)歲;梗死部位:前壁梗死44例、前間壁20例、側壁11例、下壁5例。就診時間5~30 min平均(10.8±5.29) min。
1.2急救與治療 一旦確診,患者需絕對平臥休息,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給予低流量氧氣吸入,通過吸氧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狀況,縮小梗死面積,緩解患者疼痛;持續(xù)進行心電監(jiān)護,動態(tài)記錄心電圖結果。采用相應的急救物品和藥品進行急救治療: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遵醫(yī)囑準確靜脈給藥:多巴胺升高血壓,尼可剎米、洛貝林興奮呼吸,利多卡因、心律平治療室性心律失常;哌替啶、嗎啡鎮(zhèn)靜、止痛;做好氣管插管的準備,備好呼吸機[2]。
1.3護理 入選患者在急救的同時,重視基礎護理,包括觀察生命體征,及時進行藥物治療。同時進行綜合護理干預。
1.3.1心理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急重癥,起病急、來勢兇,患者常因心前區(qū)壓榨性、持續(xù)性疼痛而產生頻死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較重,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抑制大腦皮層興奮性,反過來加重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狀態(tài),加重心臟負擔。因此,護理人員應掌握心理學知識,了解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觀察,早期干預,護理人員態(tài)度應和藹,語言應親切,解釋病情應耐心詳細,治療護理操作技術應熟練,增強患者安全感。并鼓勵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減輕焦慮感,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1.3.2加強監(jiān)護 提前準備好搶救急性心肌梗塞所需的藥品、設備、除顫儀等,保持在待機備用狀態(tài)。護士熟練掌握監(jiān)測要領,了解各項異常心電圖的特點,及時觀察,及早發(fā)現并通知醫(yī)生處理心動過速、房顫、房室傳導阻滯等嚴重心律失常,維持心率60~80 次/min,保持有效的心臟收縮;動態(tài)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等變化,防止血壓下降引發(fā)休克,如患者血壓<80/60 mmHg,脈壓差<20mmHg,伴脈搏細數,面色蒼白,四肢濕冷,尿量減少,應立即通知醫(yī)生采取抗休克治療。
1.3.3并發(fā)癥與急救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因頻繁室性早搏、二聯律、三聯律引發(fā)心室顫動,導致患者心臟驟停,因此應密切觀察病情,當心電監(jiān)護出現室性早搏、二聯律、三聯律時,立即配合醫(yī)生給予非同步除顫,選用雙相波150~200 J,一次除顫不成功,可再次進行。遵醫(yī)囑給予氧氣吸入,糾正低血氧;靜脈點滴5%碳酸氫鈉,糾正酸中毒;給予胺碘酮或普羅帕酮,防止再次發(fā)生心室顫動、陣發(fā)性房顫;患者心率<40 次/min時,可用阿托品等治療Ⅱ度或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必要時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
2結果
80例患者均在院外接診,在轉運醫(yī)院的過程中經搶救無效死亡3例,其余77例均安全送至醫(yī)院。77例患者在院內急救過程中,5例患者因室顫進行除顫治療,其中 3例患者除顫治療成功,2例患者經搶救失敗死亡。73例患者均經積極救治護理后出院,搶救成功率為93.75%(73/77)。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患者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屬于嚴重的冠心病類型,具有病情重、進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點。及時診斷、準確救護、安全轉運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搶救成功的關鍵。
急性心肌梗塞時,患者心肌大面積供血中斷,心肌組織缺血壞死,激活心房心室肌內受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加,使兒茶酚胺濃度升高,刺激心臟的交感神經,影響其自律性,導致心律失常的發(fā)生。錢方毅等[3]撰文指出,如果早期及時得當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有效糾正心律失常,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預后。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心律失常的危害性較大,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律失常時,患者的血液動力學改變,心輸出量減少,不能保證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可導致休克。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嚴重心律失常還可引起心臟驟停。皮靜花[4]在研究中表明,心臟停搏4~6 min即可導致不可逆的腦損傷,因此應重視早期院外急救,以降低死亡率。本院在院外急救中,搶救了77例患者,為患者院內進一步急救創(chuàng)造了機會。
急性心肌梗塞病情重,病死率高,患者及家屬易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降低負面情緒對患者心肌的進一步損傷。同時在護理急救過程中,急救護士不僅要具備精湛的護理水平,還應熟知各種異常心電圖的鑒別,準確判斷惡性心律失常,掌握搶救心律失常方法和用藥特點,熟練使用搶救儀器[4]。本研究中,通過護理干預,轉運至醫(yī)院治療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需要除顫治療5例,其中除顫成功3例,總搶救成功率達到93.75%,和劉麗群[5]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再次佐證了準確的判斷、積極的搶救對挽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生命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王淑錦.急性心肌梗塞并發(fā)心律失常的院外急救與護理[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4,02:189-190.
[2]周艷.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律失常的急救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03):11-12.
[3]錢方毅,李宗浩.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的新觀點--解讀2010 年AHA CPR ECC 指南.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0,5(11):995-996,1032.
[3]皮靜花.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應用全程優(yōu)質護理的療效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22(19):105.
[4]Debra KM,Laura PK,Mark JA,et al.Reducing delay in seeking treatment by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strok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nursing and stoke council[J].Circulation,2006,114 (2):168-182.
[5]劉麗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電監(jiān)護及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30:658-659.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