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是使用現(xiàn)代電視攝影技術和高科技手術器械裝備,在胸壁套管或微切口下完成胸內(nèi)復雜手術的微創(chuàng)胸外科新技術。與常規(guī)開胸手術相比,具有:①創(chuàng)傷小胸部切口小,1~2cm,基本不留疤痕,有“鑰匙之孔”之稱。②痛苦輕患者疼痛感小,手術采取靜脈麻醉,患者在睡眠狀態(tài)下完成手術。③療效好、恢復快大大減少了對臟器的損傷和對臟器功能的干擾,使術后恢復時間縮短。④住院時間短一般情況下手術后6~8h可以下床,胸腔引流管在術后2~3d視引流情況即可拔除,10~12d出院。⑤出血少術中出血微量,微創(chuàng)手術視野比較清楚,血管處理會更精細,加上采用直線型切割吻合器和超聲刀等先進止血器械,有助于減少出血量。⑥傷痕美觀的優(yōu)勢,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普及,而這種全新的術式已成為治療肺大泡切除術的金標準。胸腔鏡手術的配合具有特殊性,我院是一家綜合性二級甲等醫(yī)院,自2010年9月~2013年12月共行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16例,現(xiàn)將肺大泡手術配合情況匯報如下:
關鍵詞:肺泡;電視胸腔鏡;手術護理配合
肺大泡是指肺泡高度膨脹、過度充氣,肺泡壁破裂并相互融合而形成的肺臟和胸膜下含氣囊腔。一般是由于支氣管的活瓣性阻塞所引起,直徑一般>2.0cm。當肺大泡占據(jù)胸腔30%的容積時一般采取手術治療。在過去手術治療中通常采取傳統(tǒng)的開胸手術,但針對性差、創(chuàng)傷大、傷口愈合慢、并發(fā)癥較多、療效差、療程長、患者痛苦等缺點。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16例患者,年齡16~70歲,平均51歲;其中男12例,女4例;右側(cè)病變10例,左側(cè)病變5例,雙肺病變1例。術前經(jīng)臨床癥狀、胸部X線檢查、CT檢查、肺血管造影后診斷為肺大泡。
1.2 方法
1.2.1心理護理術前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思想工作,給與患者心理安慰,緩解恐懼、緊張心理。對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胸腔鏡手術,消除他們因?qū)π厍荤R手術的不了解產(chǎn)生的心理顧慮。及時與患者及家屬交流,了解其心理,耐心講解胸腔鏡手術適應證、方法、優(yōu)點、手術開展情況及效果等,介紹我院此手術成功的病例,可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手術時間、手術醫(yī)生、手術流程、麻醉方法、術中特殊體位及手術注意事項,必要時指導患者術前練習。
1.2.2術前準備術前控制肺部感染、控制支氣管炎癥,減少呼吸道分泌物。勸告和監(jiān)督患者必須禁煙。術前做好抗生素的皮試試驗。手術室術前要把室內(nèi)環(huán)境、溫濕度調(diào)至最佳狀態(tài)。備各種體位墊及奧林巴斯攝影光源系統(tǒng)(包括LMD-214DMD電視顯示屏、MODEL監(jiān)視器、CLV-S40冷光源)、超聲刀、胸腔鏡手術專用器械及配套縫針、縫線、雙極電凝、鈍頭剝離剪,備各管路連接線、電刀吸引器等腔鏡直線型切割吻合器1~3個,檢查手術器械是否完好。手術前對儀器設備進行檢查并使它們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物品準備是手術順利完成的保障,是手術配合的重點工作之一。
1.2.3巡回護士配合:
1.2.3.1與器械護士共同接待、嚴格查對患者,并給予必要的心理安慰,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
1.2.3.2建立有效靜脈通路,術前30min遵醫(yī)囑應用抗生素,協(xié)助麻醉師完成麻醉,并根據(jù)手術情況留置導尿。
1.2.3.3觀察醫(yī)生標記的切口位置,安置正確的體位?;颊呓?cè)臥90°,兩手臂向前伸展于雙層托手架上,處于功能位,腋下勢一腋墊,距腋窩約10㎝,防止上臂受壓損傷腋神經(jīng)。頭下枕一25㎝高的枕墊,使下臂三角肌群下留有空隙,防止三角肌受壓引起擠壓綜合征。)胸背部兩側(cè)各墊一個大沙袋置于中單下固定,女性患者應考慮勿壓傷乳房;下側(cè)下肢伸直,上側(cè)下肢屈曲90°,有利于固定和放松腹部。兩腿之間夾一大軟墊,保護膝部骨隆突處。約束帶固定髖部。不影響患者呼吸循環(huán)功能,預防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并發(fā)癥是術中護理的重點。體位固定要求安全、穩(wěn)妥防止術中移動,充分暴露術野、將全身受壓點及骨突出用預防壓瘡貼保護,用水療眼貼保護雙眼,防止角膜受損。
1.2.3.4與器械護士共同清點,檢查器械的完整性,將視頻顯示器調(diào)至于最清晰,放于手術醫(yī)生的最佳視野內(nèi)。連接手術臺上各種儀器導線,并密切關注使用狀態(tài),確保術中能正常使用。
1.2.3.5術中調(diào)節(jié)室溫,注意對患者的保溫,沖洗時將沖洗液加熱,預防低體溫、血管痙攣的發(fā)生。
1.2.3.6隨時觀察沖洗液及吸引器通暢情況,及時調(diào)節(jié)或關閉燈光,以便術者操作自如。
1.2.3.7隨時注意手術進程,及時提供補充手術臺上所需物品。并管理好手術間。
1.2.3.8術中配合麻醉師嚴密觀察病情。準確記錄出入量,巡回護士和麻醉醫(yī)師及時關注患者的出入量,及時評估及時記錄,為術中、術后合理用藥及補液提供科學依據(jù)。
1.2.3.9術后檢查皮膚受壓情況:與病房護士詳細交接患者情況。
1.2.3.10術后做好回訪工作,術后2~3d內(nèi)回訪患者,檢查手術患者皮膚及穿刺點有無異常,檢查有無術中遺留的創(chuàng)傷(如壓瘡)。及時全面了解患者術中有無不適感及護士的服務質(zhì)量、術后情況,搜集反饋意見,不斷提高護理質(zhì)量。
1.2.4器械護士配合
1.2.4.1器械護士術前熟悉腔鏡手術步驟及手術的常用物品、用法、配合要點。
1.2.4.2整理無菌臺面時要仔細,備齊手術可能用到的物品,安裝好器械備用。
1.2.4.3消毒范圍:上至頜下,下至恥骨聯(lián)合,外至腋后線外5cm。正確鋪巾,固定好管線。
1.2.4.4注意力集中,隨時掌握手術進程,做到準確無誤、迅速地傳遞手術器械,凡手術中必須用到的縫針縫線、器械等務必提前準備及時傳遞給術者,避免延誤手術時間,還要防止器械術中跌落、破壞,保證手術用物處于無菌狀態(tài)。
1.2.4.5術中保持鏡頭清晰,用碘伏紗布擦拭。
1.2.4.6對采取的標本妥善保管,并與巡回護士查對,正確處置。
1.2.4.7術后用高壓水槍仔細清洗器械上的血跡,特別注意器械的管腔及關節(jié),然后將處理過的器械保養(yǎng)后交于主管精密儀器的護士保存。
1.2.5手術方法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雙腔氣管插管后,取健側(cè)臥位(90°)。于患側(cè)腋中線第6或第7肋間隙作一約1.5cm切口,經(jīng)肋間置入胸腔鏡,檢查胸腔情況;于腋前線第4或第5肋間隙、腋后線第6肋間隙各做一同樣大小切口,分別放置穿刺針,并插入操作器械。三個切口應呈三角形分布,以便于操作。電鉤分離粘連帶,根據(jù)肺泡的大小、位置、壁厚分別采用電凝、縫扎、Endo-GIA切除。小于1cm的肺大泡用絲線結(jié)扎或電凝切除。大的肺泡可在基底部做直線切割吻合。病變組織從切口取出。肺大泡切除后,緩慢倒入溫鹽水沖洗胸腔。請麻醉師雙肺通氣檢查肺組織有無漏氣。查看有無出血,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清點無誤后,逐層關閉胸腔。
2 結(jié)果
16例手術時間50~150min,平均80min,手術室護士配合的塊、準、穩(wěn),使患者手術時間縮短手術中出血減少,在50~100ml左右?;颊叩幕A護理到位,生命體征平穩(wěn)?;颊咴跓o心理負擔、無痛苦的情況下完成手術。麻醉復蘇后均安返病區(qū)。術后回訪得知無切口感染、無手術死亡、無手術并發(fā)癥。住院天數(shù)9~21d,平均14d。術后胸液量80~400ml胸腔閉式引流管留置時間2~7d。
3討論
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的創(chuàng)傷大大減輕,此種手術不但術后傷口疼痛輕微,傷痕美觀,住院天數(shù)減短,病患恢復迅速,增加社會生產(chǎn)力,醫(yī)院更可增加病床使用率,是治療肺大泡的一種經(jīng)濟有效而且安全的方式。護理人員在治療中應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如在術前、術中、術后都有到位的健康宣教。手術當中患者的安全管理:將患者接入手術室后給予心理護理,減少其緊張、焦慮的心情。做好安全核查工作,保證各類儀器、器械正常運行,并安全用到患者身上。術畢檢查電極使用情況有無電灼傷,將患者安全送回病房,移動患者后檢查引流管是否安全放置,并通暢。
手術室護士必須從心理上接受胸腔鏡技術,對肺大泡疾病有全面認識,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在配合手術前復習相關知識,了解患者病情及手術方案、手術步驟,分析手術配合重點和難點,整個手術過程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手術中要集中精力,隨時觀察手術進度,并認真嚴謹?shù)貓?zhí)行每一步無菌操作。手術中良好的配合是手術成功的一個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朱松英, 董偉琴. 電視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的手術配合[J].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 2011, 30(20): 154-154.
[2] 張秀英, 朱國紅, 葉惠艷. 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上旬版, 2011, 27(12): 17-18.
[3] 王紅. 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的手術護理體會[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 6(29): 232-233.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