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兩次血液檢測結果的符合性,旨在提高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試劑的特異性、靈敏性,提高血液利用率。方法采用不同廠家的血液檢測試劑對我市中心血站獻血者的血液進行兩次檢測,檢測內容包括梅毒、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丙型肝炎抗體及人類免疫性缺陷病毒抗體等。結果不同廠家的血液檢測試劑梅毒的符合性為73.22%、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為30.42%、丙型肝炎抗體為49.91%及人類免疫性缺陷病毒抗體為37.04%。結論由于不同廠家的血液檢測試劑的特異性、靈敏性均存在一定差異,受差異影響,兩次血液檢測結果皆具有陽性差,所以證實了血液兩次檢測結果存在不符合性。
關鍵詞: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血液檢測;符合性
目前,為提高血液初檢、復檢的準確性,規(guī)定血液的初檢與復檢不能經(jīng)同一人完成操作,初檢與復檢均不能由同一人完成,這是降低檢測誤差、提高準確率的主要手段。我市中心血站為研究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兩次血液檢測結果的符合性,分別對獻血者提供的血液進行2次檢測,檢測內容包含梅毒、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丙型肝炎抗體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血液標本的來源 以我市中心血站2010年5月~2012年3月無償獻血者奉獻的血液為研究標本,共計320份。
1.2血液檢測試劑與常用儀器 所有廠家的試劑均符合標準,產品在使用期范圍內。我市中心血站在試劑使用之前對其進行質量鑒定,鑒別試劑的特異性及靈敏性是否符合國家血液檢測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為我市中心血站順利開展血液檢測奠定基礎[1]。經(jīng)鑒別,所有試劑均達到我國血液檢測標準。在本次血液檢測中常用到的儀器主要有振蕩器、加樣器、酶標儀、洗板機及孵育箱等。
1.3方法 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試劑對我市中心血站320份血液標本進行梅毒、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丙型肝炎抗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的檢測。我市中心血站實行血液初檢、復檢不能同一人完成的規(guī)定,大大提高了血液保本檢測率的正確性及有效性[2]。如若兩種試劑檢測結果均顯示為陽性,則判斷該血液標本不合格。如若單一試劑檢測結果為陽性,需從該血液標本中重新采樣再檢,此時使用不同試劑予以檢測,如果再檢結果中仍有陽性出現(xiàn),則確證該血液不合格。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軟件實施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選擇[n(%)]表示,兩組比較進行t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我市中心血站320份血液標本檢測后,312份因單試劑或雙試劑陽性被判定為不合格,僅有8份合格。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兩次血液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體(抗-HCV)及梅毒(TP)結果符合性統(tǒng)計,見表1。
3討論
從我市中心血站本次血檢結果中可判斷導致血液標本因單試劑或雙試劑陽性被判定為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與以下幾方面均有重要關系,①目前血檢科所使用的加樣器,其加樣針多數(shù)為非一次性鋼針,鋼針的重復利用可攜帶血液標本中病毒抗原體,從而污染了血源標本,致使在人為因素的干擾下出現(xiàn)假陽性。②因不同獻血者具有個體差異,機體往往含有各種類型非病毒抗原體,且量不同,這就對血液檢測造成一定干擾,從而引發(fā)假陽性,體現(xiàn)了獻血者體內的抗原體具有非特異性反應。③不同試劑具有抗原原料不同的特點,而不同抗原原料可導致反應性存在差異,這就影響了不同試劑檢測血液出現(xiàn)結果相反的情況,從而影響血液檢測的正確率。④標本溶血會導致血液檢測出現(xiàn)假陽性。因血液標本中紅細胞受損后溶解入血液,向血液標本中釋放大量血紅蛋白,因血紅蛋白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兩次血液檢測中,從而出現(xiàn)假陽性[3]。⑤血液標本保存不當,出現(xiàn)交叉污染,致使檢測時出現(xiàn)假陽性。⑥血液標本中如若含有纖維蛋白,可導致血液檢測出現(xiàn)假陽性。⑦血液檢測室內消毒使用的消毒劑如若含有氯氣成分,血液檢測可出現(xiàn)假陽性。⑧血液檢測試劑長期放置在血檢室內或于常溫下放置均可提高血檢出現(xiàn)假陽性的機率。
雖然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已具備一定的靈敏性與特異性,但因不同試劑的抗原原料具有非特異性,不同廠家的試劑在血液檢測中存在一定差異,致使血檢兩次結果不符合性,我市中心血站320份血液標本中有312份因單試劑或雙試劑陽性被判定為不合格,由此可見繼續(xù)增強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的靈敏性及特異性至關重要[4]。
綜上所述,我市中心血站320份血液標本檢測中,有312份因單試劑或雙試劑陽性被判定為不合格,僅有8份符合檢測標準,由此看出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的靈敏性及特異性均應繼續(xù)提高,才能確保血液檢測的準確性、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巖,秦樹麗.探討不同試劑在血液檢測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2010,10(12):102-103.
[2]高麗.血檢科血液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03(12):112-113.
[3]程玉萍.血液檢測不合格的原因[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03(10):123-124.
[4]盧然.對血液檢測的思考與分析[J].2010,13(12):107-108.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