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边@句話是從古至今人人皆知的經(jīng)驗之談,也是一個人生存在這個社會里首先所必須遵守的。幼兒園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的關(guān)鍵場所,不能因為孩子小,家長或教師就什么都遷就孩子,更不能忽視孩子一些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如物品擺放整齊,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等,這些小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孩子們以后的成長道路將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幼兒園 良好習慣 關(guān)鍵時期 衛(wèi)生習慣 常規(guī)管理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1-0168-01
所謂幼兒園常規(guī),就是在幼兒園保教過程中沿襲下來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遵守的標準、法則或習慣?!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中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可見,良好的常規(guī)對于班級正常保教秩序的開展和幼兒的發(fā)展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如果常規(guī)沒有建立好,教師在組織各環(huán)節(jié)活動中會因分散精力去維持秩序而影響活動的質(zhì)量,幼兒也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幼兒常規(guī)分為:生活常規(guī)、學習常規(guī)、游戲常規(guī)。而班級的管理工作包含了教學以及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兒認知的發(fā)展、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一日活動的組織、與家長的溝通、交流等,班級工作瑣碎繁雜,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倘若僅僅依靠教師的努力,將無法讓所有幼兒形成良好的常規(guī)。因此,在平時的活動和教育中,教師必須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參與到班級的常規(guī)管理中。
一 對班級幼兒要有全面的了解
教師與幼兒建立起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提出的要求不能強壓在幼兒身上,要讓幼兒參與常規(guī)的制定,參與常規(guī)制定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引發(fā)幼兒思考的過程。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分階段提出,每一項規(guī)則,一點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邊教邊幫到逐步學會獨立完成。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樂可以美化人的心靈。用不同的音樂來規(guī)范幼兒不同的活動,可以讓幼兒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鬧,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如某一段琴聲,告訴幼兒活動要開始了,趕快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活動結(jié)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搖籃曲,讓幼兒在座位上休息等,要求幼兒習慣于聽音樂做動作。
二 常規(guī)教育要抓重點、反復抓
幼兒的年齡比較小,自控能力比較弱,要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常規(guī)意識,教師首先要幼兒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應該怎樣做,進而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 用擬人的方法促進幼兒常規(guī)的養(yǎng)成
幼兒的思維具有擬人化的特點,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常有互相追跑的現(xiàn)象。在餐后散步時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嘗試換了種方法,對他們說:“咱們學小烏龜走路好嗎?”幼兒特別感興趣,都與我一起學起小烏龜慢慢地走著。之后,我又不斷引導他們模仿小蝸牛走路,小猴踩鋼絲等動作,幼兒都非常高興地慢慢走著,有的幼兒邊走還邊告訴我小烏龜和小蝸牛走路是不一樣的。午休時,幼兒總是將自己的鞋子亂放,起床后因找不到而哭鬧,老師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改用擬人化的語言,對他們說:“兩只鞋子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分開的,不然它們會不高興的。”幼兒好似明白了許多,每天午休前都會認真擺放好自己的鞋子,有的還主動替別人擺好。
所以,用擬人的方法使散步、午休變成了游戲,在幼兒眼里,這不是在散步、午睡而是在玩、在游戲,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和特點,運用游戲形式深受幼兒的歡迎,成效立竿見影。因此,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枯燥的說教起不了什么作用,而用擬人化、游戲化的方法引導幼兒,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更容易讓幼兒接受和理解,更能形成良好的常規(guī)。
四 榜樣示范法
榜樣示范法是運用正面或反面的榜樣為幼兒正確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寓淺顯的道理于榜樣事件之中,為幼兒提供正確的范型,引導幼兒模仿。教師是幼兒心目中極有影響的人,老師的言行、情緒對幼兒有著極大的帶動作用,而小班幼兒情緒易受感染,老師適時的行為暗示,才能促使孩子遵守常規(guī)。
五 榜樣激勵法
榜樣激勵法是根據(jù)孩子“愛模仿”的年齡特點,強化一些孩子正確的行為,以此來激勵其他孩子向他們學習,以他們?yōu)榘駱?,從而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種方法。如,冬天到了,遲到的孩子越來越多,老師對來得較早孩子進行表揚和獎勵,這樣可以激勵其他孩子向這些孩子學習,能準時來園。
六 表揚強化法
表揚強化法是指通過及時的表揚,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進步,從而鞏固其良好的行為。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較弱,當孩子學會自己穿衣服時,老師及時在集體面前給予表揚,并送給孩子一個小小的禮物,強化其良好行為。
七 家園共育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辈涣嫉纳钚l(wèi)生習慣不僅對幼兒的身體健康有一定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并影響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及人際關(guān)系。因此,針對家庭中對幼兒溺愛過度的特點,可以通過家長園地、開家長會、與家長個別交談等方式向家長宣傳這些不良行為的弊端,提出生活衛(wèi)生習慣培養(yǎng)的正確方法。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