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要:近年來,諸多金融消費者權益受侵害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金融消費者金融知識的匱乏和金融維權意識及能力的不足,加強對全社會的金融教育顯得尤為迫切。本文立足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現(xiàn)狀,深入分析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構建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金融消費者 教育體系 路徑
一、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是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創(chuàng)新豐富,為消費者享受金融改革發(fā)展成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面對琳瑯滿目的金融產品,金融知識的匱乏往往使消費者陷入選擇困難。通過金融消費者教育,可以使消費者充分了解各類金融產品,并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進行投資理財。同時,也有助于明晰自身的權利義務,防范糾紛,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是推動金融業(yè)快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金融消費者是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所有的金融服務和創(chuàng)新都圍繞金融消費者展開。通過加強金融教育,使金融消費者廣泛參與到金融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浪潮之中,促使金融機構不斷更新經營理念,創(chuàng)新金融產品,優(yōu)化金融服務,防控金融風險,形成金融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推動金融市場健康有序發(fā)展。
(三)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是維護金融體系穩(wěn)定的重要手段
金融消費者是維護金融穩(wěn)定的基石。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有助于消費者自身建立風險防范的知識儲備,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降低選擇行為偏差,保障投資收益;同時,通過消費者個體的理性行為,增強公眾整體對金融市場的信心,保持金融體系的安全運行和良性發(fā)展。
二、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一)現(xiàn)狀
當前,我國的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推動和實施主體主要是“一行三會”及金融機構。2007年1月,人民銀行編印出版了《金融知識國民讀本》,向全社會發(fā)起了“信用記錄關愛日”活動;2007年7月,銀監(jiān)會在其網站開設“公眾教育服務網”,建立了公眾教育服務區(qū);2008年,人民銀行聯(lián)合團中央開展“金融知識進社區(qū),青春共建促和諧”活動;2009年8月,中國金融教育發(fā)展基金會制定了《中國農村金融教育十年規(guī)劃》;2010年,銀監(jiān)會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銀行業(yè)公眾教育服務日”活動,向社會公眾普及金融知識;2011年11月以來,中國“一行三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相繼掛牌成立,由人民銀行牽頭,與銀監(jiān)、證監(jiān)、保監(jiān)會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國金融教育國家戰(zhàn)略》,確定了我國金融教育的治理機制、工作目標及實施措施,我國的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軌道。
(二)存在問題
相對于快速發(fā)展的金融市場,我國的金融消費者教育明顯滯后,遠未達到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的層次,難以適應國外內復雜的金融市場環(huán)境,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1、金融消費者教育體系不健全,工作合力不足
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完整的金融教育體系框架,明確金融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實施者及職責定位;也沒有建立統(tǒng)一的金融教育制度規(guī)定,缺乏教育、財政等多個部門的廣泛參與與合力推動,教育工作難以持續(xù)深入到全社會。當前,我國的金融教育工作主要由“一行三會”各自推動開展,在分業(yè)經營和分業(yè)監(jiān)管的格局下,各類教育活動缺乏統(tǒng)籌安排,沒有形成合力。
2、金融消費者教育理念落后,手段較為單一
我國當前的金融消費者教育往往習慣于使用灌輸式的方式來進行,組織者按照自己的意圖確定教育宣傳內容及形式,缺乏對消費者教育需求的調查和分析,沒有建立有效的互動和溝通。在組織過程中,亦習慣于利用“宣傳月”、“宣傳周”等集中宣傳活動時間,采用集中宣傳、網點宣傳、懸掛橫幅、散發(fā)資料、提供咨詢等傳統(tǒng)形式,難以有效調動大眾的參與積極性,宣傳教育效果不明顯。
3、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不平衡,農村地區(qū)覆蓋面窄
受經濟欠發(fā)達、地理位置偏僻等限制,金融知識教育經常難以覆蓋到農村地區(qū),農村居民對金融知識的渴望與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當前,農村地區(qū)的農民尤其是偏遠地區(qū)的農民對銀行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存取款業(yè)務上,對網絡銀行、手機銀行、投資理財?shù)痊F(xiàn)代金融和服務知之甚少;部分農民甚至認為扶貧貼息貸款是國家的無償幫扶,信用意識缺乏,農村地區(qū)信用環(huán)境建設有待加強。
4、金融消費者教育重過程輕效果,缺乏有效的評估反饋機制
在我國當前的金融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形式、輕效果”的現(xiàn)象,未建立有效的評估反饋機制,難以客觀準確判斷教育取得的實效。在總結宣傳工作時,習慣于反映組織者的數(shù)據(jù)資料,如多少人參加宣傳、設置了多少個宣傳臺、散發(fā)了多少傳單、接收了多少群眾咨詢等表面數(shù)據(jù),對于宣傳內容消費者能否理解以及對消費者的影響都缺少跟蹤調查和持續(xù)關注。
三、構建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體系的路徑
全國性的金融消費者教育是一項需要各方廣泛參與、協(xié)調配合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各參與主體的高度重視與密切協(xié)作,并從構建完備的組織體系、內容體系、保障體系、評估體系等方面入手,推動建立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長效機制。
(一)建立政府主導、各方主體廣泛參與的金融消費者教育組織體系
1、充分發(fā)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建立專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和教育機構,負責全國性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的政策制定、目標規(guī)劃、組織協(xié)調、督促執(zhí)行等工作。在現(xiàn)行條件下,可推動建立“一行三會”、教育部、財政部等部門組成的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國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其中,人民銀行負責金融消費者教育的整體規(guī)劃和政策制定,“三會”負責各行業(yè)金融消費者教育的推動實施和監(jiān)督管理;教育部負責將公眾金融教育納入基礎教育及國民教育體系,使金融教育走入課堂,實現(xiàn)金融知識學校教育的全覆蓋;財政部負責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金融消費者教育。
2、實現(xiàn)參與主體的多元化
一是金融消費者教育領導小組負責全面謀劃、協(xié)調推動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二是銀行業(yè)協(xié)會負責開辦教育網站,印制教育手冊,組織從業(yè)人員參與教育戰(zhàn)略計劃等;開展金融教育的學校獨立實施教育計劃,普及金融知識。三是銀行業(yè)金融機構發(fā)揮其受眾廣、渠道多、人員專的優(yōu)勢,對服務對象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金融知識培訓,幫助消費者更新金融知識,提高金融消費能力。四是鼓勵專業(yè)性團體或獨立第三方充分發(fā)揮其在金融教育中的作用。
(二)建立內容豐富、適合不同群體的金融消費者教育內容體系
1、開展普及金融消費知識的教育
對金融產品的不了解、風險防控能力的不足,反映出了金融消費者金融知識的匱乏。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是金融消費者進行金融產品選擇和理性消費前提。對此,應在國民的素質教育中設置金融基礎知識教育課程和內容,幫助國民豐富金融知識,提高金融理財能力。
2、開展培養(yǎng)金融消費技能的教育
具備相應的金融消費知識和技能,是金融消費者進行科學、理性消費的基礎。對此,各金融機構應系統(tǒng)介紹其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基本情況,客觀揭示存在風險,并為服務對象選擇產品提供可行的建議,幫助金融消費者獲取所需信息及建議,增強分析和評價金融服務和產品的能力,最終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避免被誤導。
3、開展增強消費者維權意識和能力的教育
具備一定的維權意識和能力,是金融消費者保護自身權益的保障。對此,“一行三會”及金融機構應充分宣傳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知識,使消費者知悉其在金融活動中享有的基本權利,以及權益受到侵害時的救濟途徑,充分維護和保障自身權益。
4、開展培育科學的金融消費觀念與行為的教育
科學的消費觀念和行為,有助于消費者實現(xiàn)金融消費效益的最大化。此類教育可由專業(yè)機構對消費者開展,引導消費者對消費對象、消費方式、消費過程和消費趨勢等進行總體的認識評價和價值判斷,結合家庭財務狀況,幫助其科學評估金融消費需求和能力。
5、高度關注農民的金融消費教育
政府應將金融教育作為農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整體規(guī)劃和安排之中。金融機構應走進農村、深入農戶,開展各類金融知識宣傳講解活動,使金融知識滲透到農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步提升農民的整體金融知識水平;同時,大力開展農村金融服務和產品創(chuàng)新,探索開展新型抵押融資模式,幫助農民解決貸款難、擔保難問題,為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融資便利。
(三)建立渠道多元、支持有力的金融消費者教育保障體系
1、平臺保障
一是建立全國性的金融消費者教育網站,提供各類金融知識及權威資訊。二是“一行三會”在內的各級監(jiān)管部門開設公眾金融教育服務區(qū),作為主辦部門開展面對面金融教育的平臺,以及公眾學習金融知識的場所。服務區(qū)應開展各類金融知識培訓,接受咨詢,開展調查研究,發(fā)布金融消費者風險提示等。三是拓寬金融消費者教育宣傳陣地,充分發(fā)揮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現(xiàn)代媒體的輻射力和滲透作用,擴大金融消費者教育覆蓋面。
2、資金保障
可參照發(fā)達國家的做法,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年度財政預算用于金融教育。同時,設立國民金融教育基金,對不同規(guī)模的法人金融機構,按照一定比例計提金融教育基金,由政府有關部門負責資金管理、分配和使用,專項用于全民金融教育。
3、人才保障
在通過學校教育向社會輸送金融教育專業(yè)人才的同時,各金融機構也應高度重視金融知識普及人才的培養(yǎng),對相關人員開展培訓,建立專業(yè)的人才隊伍。
(四)建立針對性強、跟蹤問效的金融消費者教育評估體系
1、注重增強金融消費者教育的針對性
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知識結構、消費需求的群體,制定不同的教育計劃和方案,提高金融消費者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針對中小學及大學生,可加強金融基礎知識的普及,開展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進行互動式的金融教育;針對成年人群,可開展金融產品、家庭理財?shù)确矫娴呐嘤柣顒樱会槍夏耆巳?,可開展面對面的咨詢服務活動,幫助老年人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提高維權能力;針對農村居民,可開展金融知識進農戶活動,真正走進農戶、深入農戶、了解農戶,幫助農民提升整體的金融素養(yǎng)。
2、分析評估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實效
建立統(tǒng)一的金融消費者教育評估體系,對金融消費者教育的各項工作開展跟蹤調查和事后評價,并根據(jù)評價結果,不斷改進教育內容和手段,提升金融消費者教育實效。
參考文獻:
[1]王華慶.有效開展金融消費者教育[J].中國金融,2013,(22)
[2]宋威 房紅.后危機時代金融教育國際化問題研究[J].黑龍江金融,2010,(4)
[3]蔡軍龍.金融消費者教育的國際實踐和經驗借鑒[J].福建金融,2012,(7)
[4]張軻.完善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體系的研究與思考[J].金融發(fā)展評論,2011,(8)
[5]李成業(yè).借鑒國際經驗推動建立我國銀行業(yè)公眾教育長效機制[EB/OL]. http://www.zgjrjw.com/news/lltt/201232/1634545406.html
[6]龔梅寒 楊彤宇.借鑒國際經驗構建我國保險消費者教育體系[EB/OL]. http://insurance.jrj.com.cn/2014/04/140000170356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