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剛 張榮鑫
摘 ?要: 多元利益主體格局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最主要的新情況新問題是受教育者的價值取向偏離社會要求問題。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中適度運用教育懲罰,對確保教育教學任務的完成,對更好地發(fā)揮教育懲罰的教育功能,對于糾正受教育者的不良思想行為,規(guī)范學生保持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社會適應性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思想教育;適度教育懲罰;功能意義
改革開放的實踐進程已經使我國的社會經濟形態(tài)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經濟形態(tài)的多元化、思想形態(tài)的多元化、文化形態(tài)的多元化、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局面已經形成并且活躍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樣一種局面之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zhàn),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在多元利益主體活躍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舞臺現實條件下,受教育者的價值取向目標已經聚焦在物質利益之上,把追求物質利益當作人生第一要務,而不去追求思想覺悟的提高和道德境界的升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中有許多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采取不屑一顧、冷漠反感、消極應對的態(tài)度。在個別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之門即將關閉的情況下,單靠運用以往常見的教育手段已經很難解決問題。適度運用教育懲罰在一定程度上會有效糾正受教育者不良思想行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過程中需要運用適度性的教育懲罰,教育懲罰對于確保教育教學任務的完成,對于規(guī)范學生保持良好行為習慣,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十分必要。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認識教育懲罰及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正確認識教育懲罰及其功能,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正確運用教育懲罰。關于教育懲罰的學理性解釋有許多不同的認識觀點,有許多不同的理論性界定。盡管如此,教育懲罰還是以其在教育過程中的必要性存在與需要而成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發(fā)揮著其它教育手段無法發(fā)揮的教育功能。教育懲罰的實質是對違規(guī)違紀和學業(yè)不達標學生使用警示性、懲戒性、制裁性的刺激,遏止其不規(guī)范舉動和不良行為的再次出現的一種帶有強制性的糾正錯誤的手段的規(guī)范行為。教育懲罰所發(fā)出的刺激信息屬于負強化刺激信息,與教育激勵發(fā)出的正強化信息正好相反。在教育心理學理論中的研究觀點認為教育懲罰作為懲罰一種方式所呈現出的是一個負性刺激或著說是剝奪一個正性刺激以使某種反應減少的程序。從思想政治教育整個過程看來,不僅教育教學主管部門對違規(guī)違紀以及沒有完成教育教學要求的學生實施讓其付出一定代價的處理屬于教育懲罰,教師對表現極差的學生進行的批評、訓誡也是教育懲罰。教育懲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形式和運用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里不在作過多的分析與闡述。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在教育實踐中要注意洞察這樣的情況,就是有些心理敏感性較強學生所理解的懲罰外延往往比教師理解的要寬泛得多,對于這類心理敏感或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要慎用或者不用教育懲罰。
教育懲罰是對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規(guī)范行為、不達標行為和不良行為的一種規(guī)范性警示和強制性糾正,具有無可代替的教育功能。一是警示功能。學生自身出現的落后思想行為不管是偶發(fā)的狀況還是常見的狀況,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根源基礎上產生的。教育懲罰的運用可以及時有效地向這類學生發(fā)出警示,昭示必須停止這種落后行為。如果繼續(xù)實施種種落后行為將要付出代價。二是懲戒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一些思想觀念落后、道德水平低下而又不思進取的學生對老師的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對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采取不接受的態(tài)度、冷漠的態(tài)度、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單憑思想教育已經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必須給予一定的教育懲罰是必要的。當學生違規(guī)違紀行為觸犯學校規(guī)章制度,對正常教育教學工作造成影響時,適度實施教育懲罰可以起到糾正錯誤行為的作用。四是震懾功能。學生的思想觀念源于直接社會生活體驗和間接社會生活經驗,而后者更多是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方式及行為結果間接獲得。教育懲罰讓犯錯者有利益損失之痛苦,也會讓其他人知道在學校里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在自己的潛意識中形成千萬不能再犯類似錯誤思想意識。
2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教育懲罰要遵循適度性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運用教育懲罰必須遵循適度性原則,不能隨心所欲對學生實施教育懲罰。缺乏適度性原則的教育懲罰是違反教育規(guī)律的教育懲罰,不可能起到教育懲罰的應有作用。運用不恰當的教育懲罰常常會引發(fā)學生的心理焦慮及認知錯位,這種情況也是應當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視的問題。教育懲罰適度性原則是指在實施教育懲罰時要以學生違規(guī)違紀行為對教育教學正常進行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有針對性的選擇使用不同處罰力度的教育懲罰手段,應該使用教育懲罰的時候必須使用教育懲罰,不應該使用教育懲罰的時候一定不要使用教育懲罰。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實際違規(guī)違紀行為狀況運用教育懲罰手段去教育學生,并且用以保證教育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教育主體千萬要摒棄依據自己好惡和權威以及情緒波動隨意的頻繁的過重的不計后果的對學生使用教育懲罰,而應審慎的適度的運用教育懲罰。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教育懲罰是為施行對學生進行教育而懲罰,不是為了施行懲罰而懲罰。教育懲罰在正常情況下確實能夠有效制止學生的某些不當行為,促使學生重新審視自己不當行為差距所在,從內心產生糾正不當行為主觀能動性,及時改變這種不當行為。學生的這種變化實際上是對教育懲罰行為進行了有效內化與強化,是教育懲罰發(fā)揮教育功能的價值所在。教育懲罰的目的在于促使學生把正確思想觀念同化到自己成長過程的認知結構中去,從根本上避免重現以往的不當行為,能夠積極主動適應社會要求。
運用與實施教育懲罰還要從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現實需要為根本出發(fā)點。教育懲罰應因人因時因事而宜,重要的原則是要以受懲罰者接受教育改正錯誤為立足點,而不是以懲罰者心有不快隨意施用為立足點。教育主體要建立一種對受教育者價值主體尊重的思想觀念,使受懲罰者從思想觀念上真正認識到教育懲罰的公共理性,更好地發(fā)揮教育懲罰的教育功能。
3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懲罰是人性化的教育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懲罰并不完全是懲罰理論所闡釋的存在理性行為之人遵守或不遵守規(guī)則,能夠承擔違規(guī)行為造成的后果的界定,而是以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和高尚人格為基本點帶有懲罰意義的教育手段。教育主體不應當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懲罰簡單理解為譴責、批判、懲處、剝奪,而應當從社會現實和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fā),研究在新環(huán)境條件下教育懲罰的適用對象、適用時機和適用效果。教育懲罰不應是過度強硬和冷酷的,應該采取人性化的以教育好學生為目的之教育手段。在懲罰性教育中要有教育主體的人性關懷,讓學生確實感受到這種人性關懷,感受到老師的善意與溫暖,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差距,順暢地接受教育懲罰。
在思想政治教育整個過程中必須正確認識和正確使用教育懲罰,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具有的必備素質和應有品格。在教育實踐中,要結合實際多熟悉多掌握不同方式的教育懲罰手段。比如:以學生價值主體尊重為基礎的教育懲罰。這種教育懲罰就是要盡可能地尊重學生,也要盡可能多地要求學生,使學生的思想行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和學校的學生行為規(guī)范。做到教育懲罰與個體尊重并重需要教育主體的思想認識有一個正確觀念,第一是無論哪種形式的教育懲罰都不得損害學生的人格尊嚴。第二是尊重和理解學生心理個性和內心隱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過失行為造成的影響,從而主動改正這些錯誤。心平氣和情形下的教育懲罰。教育主體在心平氣和狀態(tài)下,讓受懲罰者對自己所實施的行為付出痛苦性代價。這種教育懲罰要求教育主體在實施教育懲罰手段時心境要沉靜下來,擺事實講道理查危害,讓學生心服口服,并通過靜態(tài)觀想明辨是非,喚醒正確思想意識。指向性教育懲罰。這種教育懲罰是對特殊情況下發(fā)生的違規(guī)違紀行為實施具有明確目標性指向的教育懲罰。幫助式教育懲罰。這是一種溫暖式的教育懲罰,是對那些在思想上生活上遇到困難和挫折的學生既懲罰他們的錯誤又對他們進行幫助,使學生領悟到教育懲罰針對的是他們的錯誤行為。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懲罰所依據的是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依據高等學校的制度規(guī)章,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應具備的基本認識。教育懲罰的最終目的是維護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和運行,是保證學生的思想行為向符合社會發(fā)展與進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懲罰是在特定教育空間內的以糾正學生不當行為確保學生形成正確思想道德行為和高尚人格為宗旨的教育手段,只有對教育懲罰有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中正確運用教育懲罰維護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和運行,才能行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陳秉松.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