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tǒng)方法,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以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本文將以網絡硬件配置與管理中的DNS服務器的配置與管理項目為例,介紹在教學過程中信息化的應用及預期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設計;教學效果
一、教學情況分析
1、課程簡介
《網絡硬件配置與管理》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面向的重點崗位群是“網絡系統(tǒng)管理與維護”,該崗位群所要求的職業(yè)技術能力包括網絡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基于Linux或Windows網絡操作系統(tǒng)平臺管理與維護、基于Linux或Windows網絡服務器的管理與維護以及用戶終端管理與維護能力?!毒W絡硬件配置管理與管理》課程的教學正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網絡設計的管理與維護,所以本課程對“網絡系統(tǒng)管理與維護”崗位中的職業(yè)能力有直接的支撐作用。本教學單元選取的是網絡硬件配置與管理中的項目二構建小型辦公網絡中的DNS服務器的配置與管理子項目。
2、教學目標
3、教學內容
(1)地位與作用。本項目實施需要搭建小型局域網絡模擬服務器工作環(huán)境,在此過程中可以鞏固網絡配置的相關知識;同時DNS服務器為后期所學的WEB、DHCP等服務器提供基礎,在整個教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2)教學情景。目前本校校園網訪問內部網站仍舊是IP方式(如綜合教務網站、教師測評網站等),訪問者都反應這種訪問方式很不方便,希望使用域名的方式進行訪問。該項目以此為教學情境,貼近學生生活,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3)主要內容。本項目教學內容為理解DNS服務的解析過程及各類服務器的作用;理解并掌握主DNS服務器、輔助DNS服務器、轉發(fā)DNS服務器及客戶機的配置;掌握DNS服務器的測試及排錯方法。(4)教學重點。網絡管理員對服務器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配置服務器并維護服務器。依據崗位工作主要任務確定教學重點為DNS服務器配置與測試。(5)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DNS出現(xiàn)的錯誤具有不穩(wěn)定性、現(xiàn)場教學難實施。依據教學內容特點確定教學難點為DNS服務器排錯。擬用課時:2課時
4、學情分析
(1)知識及技能基礎:在學習本堂課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具備網絡管理的基本知識,為學生搭建DNS服務器奠定了基礎。(2)項目特點:DNS服務器是一項基礎服務,但由于種類較多,配置要求嚴格,具有如下特點:DNS服務解析過程復雜。DNS服務器類型較多配置繁瑣。測試出的錯誤不易排查。(3)學生特點: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學生學習興趣情緒化,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不足,具體表現(xiàn)為:對理論知識不深入理解。如:不清晰DNS解析過程,致使不明白配置文件之間的聯(lián)系,配置過程常常出錯。對繁瑣的內容沒有耐心。如:當教師講解內容較多時,學生往往會不專注,導致時間過程不會配置DNS服務器。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如:遇到問題,多數(shù)是等待老師幫助解決,不主動思考解決辦法。綜上分析,本項目內容的學習使用信息化技術為支撐的探究引導式學習模式。
二、教學設計思路
1、教學環(huán)境
為便于學生更全面地獲取形式多樣的學習資源,更有效地獲得個性問題的解決方法,更快捷地將收獲分享給他人,在課程教學時,選用網絡一體化實訓室組織教學。
2、教學策略
依據學生的特點及教學內容的特點,將采用替換式和生成式相融合的教學策略實施教學。替換式策略在教學實施中的體現(xiàn):教師給學生提出教學目標,組織、提煉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順序,指導學生學習,主要是替學生提供教學信息。選取原因:由于高職的學生學習主動不足,這種策略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較好地集中在預定的學習目標上;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學習更多的內容;生成式策略在教學實施中的體現(xiàn):學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動地處理教學信息的地位。選取原因:允許學生使用他們的學習策略,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組織方法及手段
教法:情景法、引導法、演示法等。學法:探究法、協(xié)作法、實踐法等。手段:運用信息化資源完成教學任務。
4、信息化教學設計
(1)制作小巧的動畫代替靜態(tài)的圖文資料。設計意圖:生動直觀理解DNS的解析過程。(2)運用現(xiàn)有的網絡和虛擬仿真軟件vmware模擬工作環(huán)境。設計意圖:將抽象的工作環(huán)境轉變?yōu)橹庇^的虛擬環(huán)境。(3)引入微課程的教學理念錄制教師授課的視頻資料。設計意圖:將教學重點難點錄制成2個微課程,方便學生反復觀看??焖?、直觀掌握教學重難點。(4)按照項目實施流程設計學習資料引導學生學習。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意識。鼓勵學生探究式學習。(5)搭建遠程實驗平臺。設計意圖:體驗項目:方便學生理解項目實施的最終效果。認知錯誤信息:將學生遇到或沒有遇到的問題均在遠程服務器上體現(xiàn),方便學生認知錯誤信息,為突破教學難點奠定基礎。(6)建立網絡學習平臺。設計意圖:將教學資源整合,滿足自學的需求,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三、教學預期效果
1、依托信息化資源完成教學任務
2、應用信息化資源預期效果
依托信息化教學的預期效果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拓展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
參考文獻
[1]曹熙斌.信息化教學設計中的問題與對策.中國電化教育.2008年4月
[2]趙國慶.“教學媒體的理論與實踐”課程中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3.2
[3]陳湘,歐陽廣.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探究與實踐 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3.2
作者簡介
王琪(1982-),女,天津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網絡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