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分享名人生活方式”的口號,淘寶近日做起了星店。于是,何云偉吆喝著賣紅薯干和山楂條;吳奇隆店里的服飾像是給打工情侶專門定制的;新加入的楊瀾則賣著幾十萬的珠寶……
經(jīng)官方驗證,星店店主成為掌柜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自己開店,組建相關運營團隊;二是把名聲授權給合作者,拿干股不干活。不乏過氣明星或網(wǎng)絡紅人把開淘寶店當事業(yè)在拼,而且真的“發(fā)了”。親自示范餅妹變V臉的選秀歌手師洋,已是五鉆賣家,靠著淘寶店賺了7位數(shù)以上的錢,在北京買了兩套房,揚言要自己出錢開一場演唱會,免費。表情一向傻呵呵的杜海濤經(jīng)營的“熊先生家居”,一款售價99元的保溫杯月銷售量高達五千多個。
有趣的是,成功的星店售賣的并非明星高端的品味和審美,相反,成功者必須放下“明星”形象,和顧客打成一片。網(wǎng)店年利潤近百萬的歌手薛之謙遇過一次挫折,一次網(wǎng)店發(fā)錯貨引來大批差評,薛之謙挨個打電話解釋。粉絲們樂壞了,在電話里撒嬌:“謙謙,先唱首歌唄?!比ツ昴甑?,淘寶總部還請了薛之謙去給其他新的明星賣家上課。
正如另一位頗受爭議的淘寶店主陸琪所說,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做明星是做明星。星店成敗關鍵在于怎么做。術業(yè)有專攻很重要,徐靜蕾懂這個道理。她的服飾店里,每個模特都有一股濃濃的杜拉拉即視感。專售職場女性配飾的Kaila店賣得最好的一款首飾售價不到30元,銷量高達2.7萬個。但也有顧客想問老徐:怎么解釋Kaila還在預售期的徐靜蕾小鴨子鏈墜,早已在阿里巴巴以12元的價格做批發(fā)了?
風格高大上的星店也有,比如郝蕾的念珠店鋪,首頁是郝蕾在印度及尼泊爾拍攝的光頭藝術照。店里念珠的價位基本在4位數(shù)以上,但玩家專區(qū)的珠子也能貴到24萬。買者寥寥無幾,配樂反復吟唱“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更顯氣氛清寡。
越是把自己當大牌,生意越冷淡。天后劉嘉玲賣明星二手衣,500、800、1000元算是特價甩貨了,卻也只有1顆鉆的信用級別。可見,明星自創(chuàng)品牌好過奢侈品,網(wǎng)絡紅人的銷售額也可以超過一線明星——贏在認真打理生意而非簡單的號召力。淘寶在去年“雙十一”時做過一個女神季的活動,柳巖助陣師洋一款產(chǎn)品帶來近二十萬流水,但林志玲助陣的寫真集卻只賣出十幾本。
在真刀真槍的生意場上,頭腦遠比名氣重要。瀏覽這些網(wǎng)店,賣得最好的是服飾和化妝品。不管粉絲還是路人,他們買星店的衣服和化妝品,實際上買的是娛樂圈人士的“時尚感”和“美顏”。買者心里打著算盤:買它就能成為他/她,代價還不能太高。明星們最好不要考驗粉絲的忠誠度,即便是最近紅透半邊天的TFBOYS,在阿姨粉和姐姐粉的支持下沖到了四皇冠賣家,你也會在他們的星店看到如下評價:我們的愛就這樣被你透支。
再看看那些成功走高端路線網(wǎng)售的外國明星吧。《緋聞女孩》女主角布萊克·弗萊利把整個生活方式販賣成了銷售鏈,打造了Preserve網(wǎng)站;碧昂斯在Rent The Runway將自己閑置過剩的禮服出售或租給用戶,但看起來,這些圖景在中國難以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