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馬
摘要:班級文化建設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文就如何讓班級文化做到“感時花濺淚,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實效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班級文化;班級環(huán)境;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3-024-1
一、營造溫馨的育人環(huán)境——美化班級“物質文化”
首先,教室中課桌必須干凈,門窗鮮亮,物品有序,地面潔凈外,還要求有一個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創(chuàng)造一個文明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筆者工作的實踐,筆者意識到堅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學生猶如春雨對學生有“潤物細無聲”之效。于是筆者從立志、學習、求實、奮斗、人生等幾個方面摘抄名言警句,制成條幅掛在教室四面墻壁,同時還在黑板的一角開辟“每周名言園地”,由學生負責摘抄一條名言警句。學習一條名言,一條警句對學生的思想變化或許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堅持不懈,必然會對學生思想的變化,世界觀的形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初三年級的班級布置,針對中考的需要,可以設立“醒世格言”“錯題解析”“開放題研究”等專欄,時時提醒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競爭意識。
其次,充分利用空間進行“感時花濺淚”。在教室的走廊墻壁上開辟一塊“學生論壇”是筆者最近班級工作的一項新舉措。因為學生在校時間主要活動場所除了操場就是走廊了,利用這個陣地,不定期地展示一篇篇折射學生思想火花的日記;一張張學生假期愉快生活的照片和文字;一期期集學科知識、國事要聞、社會百科于一成的簡報;一份份學生關于某個主題的辯論稿子……諸如此類的活動展示外,還結合學生自評活動營造民主氛圍。如教師節(jié),筆者組織了“獻給老師的禮物——教師節(jié)寄語比賽”的活動,由學生集體評出“最佳寄語”和“最有親情獎”、“最有決心獎”等幾個單項,獲獎的作品在論壇一一展出。小小一面墻就是大大的一片天,它成了班級信息交流,師生互相溝通了解,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媒體,產(chǎn)生了疾風驟雨、嘮嘮叨叨式的說教難以奏效的教育和管理效果。課余時間學生以往的追逐打鬧,吵吵鬧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靜靜地立足觀看。無形中變不文明行為為文明行為。從文化輿論導向上影響學生,使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意識,提高自尊、自信,發(fā)展創(chuàng)造潛能。特別是一些不被老師同學關注的“灰色學生”,也有顯示其閃光點的機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同學們你追我趕,積極進取,勤奮好學,關心集體的人越來越多,學生的心靈世界得到凈化和充實,文化素養(yǎng)得以提高。
二、完善班級管理制度——開發(fā)班級“制度文化”
班級是全班同學共同的家。民主、健全的班級管理制度是班級文化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良好班風有力的保證。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良好班集體除了依靠學生自覺,還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學生行為的隨意性,并發(fā)揮懲處歪風,獎勵先進,激勵后進的作用。但是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必須講究科學,切合學生的實際,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
1.“自下而上”,讓學生自己制定班級公約。班級公約是全班同學共同信守的約定,是班級學生活動的行動指南。班級公約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強加給學生,而應該自下而上由學生討論產(chǎn)生,讓他們感到自己是制定者也是執(zhí)行者、維護者。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的班規(guī)班法應激勵每位學生參與討論,廣泛聽取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再通過全班民主表決形成定案,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同,從而內化成他們追求的目標,才能使他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執(zhí)行,促使學生進行自主管理。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管理,促進學生自律。新課程提倡小組合作的新型學習方式,在班級管理中也可以采用這種管理方式,促使學生逐步由他律轉變?yōu)樽月?。?)科學地編定座位,合理地組建小組。編定座位之前要考察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能力特征、學習習慣、性格成績等因素。每個小組一般配一名優(yōu)生、兩名中等生、一名后進生,優(yōu)生擔任組長,以便開展組內互助等活動,同桌的編排可把相反性格的或相近的排在一起。(2)開展組內相互合作和組間競爭。一種是常規(guī)競賽小組化,就是大家共同制定的班級公約,由分管的班干部負責,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評分。每周末由評分班干部以小組為單位評出周獲勝組和周獲勝組長。還有一種是課外學習活動小組化,根據(jù)自己班的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的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競賽項目,如作文競賽、解題能力和單詞默寫競賽,小組的每一個成員不僅必須自我努力,還必須密切配合合作、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發(fā)展集體意識。(3)建立組內互助合作、組間積極競爭的激勵機制。在組內發(fā)揮小組長的積極作用,營造出濃厚的你追我趕、互幫互助的學習氣氛,而且獎勵優(yōu)勝組和先進組長,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又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3.建立和健全激勵機制。葉圣陶說過:“教育是什么,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了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將班級制度文化從強制約束向自覺遵守的轉化,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樹立榜樣,幫助后進生糾正不良習氣。例如,有的學生做事責任心較差,對班級衛(wèi)生馬虎應付,甚至逃避,對這種現(xiàn)象班主任通常的做法是對其進行處罰,但往往效果不佳。這時我們不妨換另一種方式來處理,采取靈活的激勵措施,獎勵那些負責任的同學。顯然,兩種不同的方式帶來的教育效果截然不同,后者更能達到獎勵先進又帶動后進的雙重教育效果。
實踐證明,生動活潑的班級文化氛圍能使師生心情愉快,能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健康快樂地成長,能使學生更加積極、輕松、熱情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班主任要耐心細致地抓好班級文化建設,“感時花濺淚”“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在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的熏陶下健康成長,讓班級成為學生學習的集體,成為學生個性成長的集體,成為學生社會性發(fā)展的集體,讓班級煥發(fā)生命的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