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今年以來,脫變于“基地”組織的“伊斯蘭國”異軍突起,不斷攻城略地、禍亂周邊,有躍升全球暴恐“頭牌”之勢,對原有暴恐領頭羊“基地”組織的影響力和領導力構成重大挑戰(zhàn)。國際恐怖格局開始進入兩強爭霸時代,國際社會需提早做好同時應對兩大暴恐威脅的準備。
“伊斯蘭國”青出于藍勝于藍
“伊斯蘭國”由“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發(fā)展而來,其首任頭目扎卡維(2006年被美軍定點清除)在阿富汗結識拉登,后將旗下武裝“統(tǒng)一和‘圣戰(zhàn)組織”更名為“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2010年,“伊斯蘭國”現(xiàn)任頭目巴格達迪成為“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第三任頭目。去年4月,巴格達迪單方面宣布與“基地”組織敘利亞分支——“支持陣線”合并,建立“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但遭到“基地”組織及“支持陣線”強烈否認。為此,巴格達迪遂另立山頭并公然與“基地”組織決裂。今年6月29日,巴格達迪發(fā)布視頻,宣布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建立伊斯蘭哈里發(fā)政權,并將該組織改名為“伊斯蘭國”。隨著“伊斯蘭國”實力不斷壯大,其國際影響力和地位不斷躍升,大有搶奪“基地”組織領導地位的勢頭。
其一,巴格達迪個人魅力強于扎瓦希里。巴格達迪40歲出頭,年輕力壯,擁有巴格達大學伊斯蘭教研究博士學位,自詡為“先知后人”,軍事才能過人。而扎瓦希里已62歲,體弱多病,接替拉登后并無出彩表現(xiàn),缺乏感召力。巴格達迪作為暴恐新生代的領軍人物,風頭已壓過扎瓦希里,對恐怖分子擁有更強的吸引力。其二,“伊斯蘭國”的暴恐策略與治理模式更有效果。美歐智庫認為,“基地”組織的襲遠敵(美西方)、勿殺什葉派和平民以及聯(lián)合其他反政府武裝以擴充影響等策略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遭遇“水土不服”。而“伊斯蘭國”采取了更為激進的行教法、建據(jù)點、殺異端、劫人質和搞爆炸的策略,大獲成功。該組織目前控制了伊拉克近三分之一的領土,并控制了敘利亞東北地區(qū),擁兵上萬,資產(chǎn)逾20億美元。同時,該組織某種程度上在伊拉克實現(xiàn)了“基地”組織建“哈里發(fā)國家”的夙愿,并發(fā)展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管理模式,能在實施“沙利亞法”的同時提供廣泛的社會服務,對普通民眾也有吸引力。其三,“伊斯蘭國”對新一代“圣戰(zhàn)”分子的吸引力強過“基地”組織。一方面,不少原心屬“基地”組織的“圣戰(zhàn)”分子倒戈加入“伊斯蘭國”陣營,網(wǎng)上也出現(xiàn)大量支持“伊斯蘭國”的視頻和論壇。另一方面,大量外籍“圣戰(zhàn)”分子紛至沓來,據(jù)美歐智庫透露,在伊、敘的外籍“圣戰(zhàn)”分子約有1.2萬人,大多棲身“伊斯蘭國”麾下。
“基地”組織撤回南亞蓄勢待發(fā)
9.11事件一舉奠定“基地”組織和拉登的恐怖大佬地位,擁有其他恐怖組織難以企及的影響力和領導力。但“基地”自此之后卻未再出“大手筆”,在美國及地區(qū)國家的打擊下實力也逐步衰弱。尤其是2011年5月美軍越境擊斃拉登后,“基地”組織更是雪上加霜,美媒甚至稱“基地”組織茍延殘喘,僅剩“最后一根稻草”。如今,“伊斯蘭國”又公開與“基地”組織爭奪全球“圣戰(zhàn)”領導權。“基地”一時面臨國際社會及“伊斯蘭國”的雙重打壓。然而,“基地”組織發(fā)展至今已有20多年,也算是經(jīng)歷過大風大浪,肯定不會坐以待斃,相反正在想方設法擺脫時艱。
其一,拱衛(wèi)南亞總部,圖謀在美國撤軍阿富汗后卷土重來。南亞是“基地”組織老巢,扎瓦希里等人仍躲藏在巴阿部落區(qū)。隨著美軍即將撤出阿富汗,“基地”組織活動已經(jīng)提速。一是從巴基斯坦向阿富汗轉移,擴大在阿活動空間。6月15日來,巴軍方發(fā)起“利劍行動”,圍剿北瓦濟里斯坦部落區(qū)恐怖分子,在巴阿邊境的“基地”組織成員大量逃往阿富汗。現(xiàn)在“基地”組織正在阿富汗的阿庫納爾和努爾斯坦省謀建多個新營地,并借助旗下“影子軍”向整個阿富汗北部地區(qū)擴散。二是鞏固與巴阿各派暴恐勢力的關系?!盎亍苯M織早年逃往南亞后,與“阿塔”、“哈卡尼網(wǎng)絡”、“巴塔”等長期狼狽為奸,建立起錯綜復雜的暴恐網(wǎng)絡。為提早應對美軍撤出阿富汗后的局勢,以蓄勢反撲,“基地”組織不斷拉攏當?shù)厝嗣}。7月,“基地”組織發(fā)文回顧拉登與“阿塔”的深厚友誼,重申效忠“阿塔”領袖奧馬爾,揚言要在其“勝利氣質下”重奪疆土。三是建立分支以應對“伊斯蘭國”在南亞的擴展。9月3日,扎瓦希里發(fā)布視頻,宣稱建立“基地”組織印度次大陸分支,揚言要整合印度、克什米爾、緬甸和孟加拉國等地暴恐勢力,借此打造南亞-東南亞-中亞暴恐網(wǎng)絡,阻止“伊斯蘭國”對這些地區(qū)的滲透。
其二,依靠強大分支,不懼與“伊斯蘭國”正面較量。盡管“伊斯蘭國”一路高歌猛進,但“基地”組織在中東也有強大的實力基礎。早在西亞北非動亂之初,“基地”組織就派人進入埃及、突尼斯和利比亞等地,聯(lián)裙帶拉關系,加強對當?shù)乇┛謩萘Φ姆龀峙c領導。敘利亞內戰(zhàn)爆發(fā)以來,“基地”組織更是將其視為重返中東的大好良機,廣發(fā)視頻號召各地“圣戰(zhàn)”分子赴敘參戰(zhàn),收效明顯,其當?shù)胤种А爸С株嚲€”一度風頭壓過“伊斯蘭國”。同時,全球各大暴恐勢力的頭目大多有在阿富汗作戰(zhàn)的背景,受過拉登扶持或者本身就是“基地”成員,深受“基地”極端思想意識的影響,對“基地”組織仍舊忠心耿耿,故“基地”對各大分支依然擁有較強的控制力?!耙了固m國”與“基地”決裂后,“基地”組織北非分支、阿拉伯半島分支和“支持陣線”等仍表態(tài)效忠扎瓦希里。其中,阿拉伯半島分支實力最為雄厚,制造過多起襲美大案,曾被美國視為頭號威脅,據(jù)稱該組織頭目納西爾·瓦赫希已成“基地”組織“二當家”,對“基地”組織的發(fā)展幫助很大。而“支持陣線”多次聯(lián)合敘反對派武裝抵抗“伊斯蘭國”,是“基地”組織在伊、敘應對“伊斯蘭國”挑戰(zhàn)的重要幫手。
同時,風頭正勁的“伊斯蘭國”成為全球焦點,客觀上減緩了美西方對“基地”組織的打擊壓力,為其蟄伏起勢贏得轉圜空間。
國際社會需妥善應對兩大威脅
目前來看,“伊斯蘭國”與“基地”之爭短期內難分高下,兩者各有優(yōu)勢。為此,未來一段時間內,國際恐怖格局或將進入“伊斯蘭國”與“基地”兩強爭霸的時代。由于伊、敘兩國現(xiàn)為國際熱點地區(qū),“伊斯蘭國”的顯性威脅更大,因此美歐及地區(qū)國家正花費大量心思予以應對。9月10日,奧巴馬發(fā)表電視講話,宣布打擊“伊斯蘭國”的全面戰(zhàn)略。一是美國將擴大范圍,對“伊斯蘭國”恐怖分子實施“系統(tǒng)”空襲。美國自8月初以來已經(jīng)對“伊斯蘭國”目標實施了150多次成功空襲,并稱將追蹤藏在任何地區(qū)對美構成威脅的恐怖分子,這意味著美將空襲范圍擴展至敘利亞。二是美將強化對地面反恐力量的人力、財力支持。美打算向伊拉克增派475名軍事人員,為伊拉克部隊提供軍事訓練、情報搜集、充實裝備等方面的支持。此外,奧巴馬再次呼吁獲得國會授權,以加大對敘利亞溫和反對派的支持力度。三是美將繼續(xù)調集各路反恐資源,嚴防“伊斯蘭國”發(fā)動襲擊。9月11日,國務卿克里在沙特吉達和十個與會阿拉伯國家代表簽署一份公報,承諾“將為廣泛打擊‘伊斯蘭國分擔責任”。但打擊“伊斯蘭國”的聯(lián)合行動如何執(zhí)行、效果會如何目前還不得而知。第四,美將繼續(xù)向受“伊斯蘭國”影響的平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由于伊拉克國內政治的脆弱性,教派沖突的復雜性,中東各種背后勢力對“伊斯蘭國”的暗中支援,以及“伊斯蘭國”本身的強大實力,美西方及地區(qū)國家短期內擊潰“伊斯蘭國”的難度很大。此外,國際社會在應對“伊斯蘭國”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基地”的長遠威脅,尤其是在美國即將從阿富汗撤軍,阿大選至今難定、安全力量薄弱的大背景下,國際社會需高度警惕“基地”組織在南亞趁亂坐大。否則,國際社會屆時可能面臨“伊斯蘭國”與“基地”組織“兩魔亂舞”的混亂局面,國際暴恐局勢可能再次深度惡化。
(作者為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所助理研究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