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紅
常聽人說,語文課堂應該有“語文味”,“語文味”究竟是什么,“語文味”體現(xiàn)在哪里,最近在聽幾位老師的課時,再次激起思考,在觀課和自己上課的過程中,我把對“語文味”的理解大致歸納為以下“三味”。
第一味“本質(zhì)味”。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就是要解決學生的聽說讀寫幾方面的問題。作為語文教師,通過文本范例培養(yǎng)學生語文的基本能力是課堂對語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味”。要做好這些,教師鉆研語文教材需要達到這些步驟:寫了什么?為什么寫這些?怎么寫的?為什么這么寫?還可以怎樣寫?但是絕大多數(shù)教師在處理文本的時候把大量的時間停留在“寫了什么”,在追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常常追求的是“怎么教”的問題而把“教什么”放在次要的位置,作為語文本體,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怎么寫”,這個怎么寫,說到底就是用了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寫什么”的內(nèi)容,語文味的呈現(xiàn)就是“怎么寫”的實踐,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品味的就是“怎么寫”,說到底,追求“語文味”的語文課堂具有如下特征,“深情誦讀,潛心默讀”的“讀味”,“勾畫圈點,補白天窗”的“筆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嚼味”,“雅諧相宜,情動辭發(fā)”的“言味”。最近聽到的幾位教師的語文課堂都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語文味?!渡咸斓奈浵仭分杏羞@樣兩個問題,巨人心里怎么想的?用“__鼓勵__,試一試吧,__”的句式鼓勵巨人;螞蟻爬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怎么鼓勵它?這兩個問題,很好地利用了教材中的留白,把大段說話的時空交給學生,我們嗅到了“筆味”和“讀味”?!抖箖簣A》中,教師不惜花二十三分鐘時間強化生字的讀音,“嚼味”十分有力和到位,更為后面誦讀兒歌的“讀味”流淌在課堂打下通順、準確的基礎。《小馬過河》中,當學生將“為難”的詞義理解為困難,并且思路在此僵化時,執(zhí)教者見糾偏的難度比較大,于是例舉自己晚上回家后想潛心備課,可是,三歲的女兒又在旁邊要媽媽陪著玩,弄得老師不知道究竟該陪女兒玩還是該備課,這時候,老師的處境用一個詞來表達就叫為難,這下子,學生的話匣子徹底被打開了,有的學生說出了生活中讓自己為難的情景,有的學生說出了生活中發(fā)現(xiàn)別人為難的場景,老師順勢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為難的心理活動,說出別人為難的動作神態(tài),詞語的“嚼味”滿教室飄香,就連句子的幽香也蕩漾在教室。在這種味道中,達到對學生思維和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本質(zhì)的味道。
第二味“情趣味”。動人心者莫乎情,能夠歷久彌新的語文課,可以是多種形式,但無論哪種形式,都得以“情味”而留駐于心田。語文課的情趣味可以分解為三種韻味:其一,文體味,語文教材充滿情趣,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就能拉近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體驗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教學預案,方能讓執(zhí)教者本身對課堂充滿期待;其二,情緒味,人們常說,課堂氛圍無價,無價來自對學生情緒的點燃,來自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期待,更來自學生知識體系重建的滿足感與成功感,假如語文課缺失了對學生情感的熏陶感染,勢必造成魂不附體之癥狀;其三,“人文味”,課堂是屬于學生的,尊重學生主體的人格,發(fā)現(xiàn)學生主體的需求,賞識學生個體的創(chuàng)意,激活學生個體的潛能,這樣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需要的領地?!渡咸斓奈浵仭分?,將學生童話中的人物的角度去鼓勵巨人和螞蟻,每一個回答問題的學生就被老師冠以童話中的一個人物形象,語文的文體味散發(fā)出濃郁的芳香;《豆兒圓》中,一年級的學生用最稚嫩的童聲說出豆兒長得圓溜溜,肥嘟嘟的,那一刻,平靜的課堂情緒瞬間被活躍占據(jù)了,就連聽課者也忍俊不禁,環(huán)節(jié)進行到學生站起來跳著讀“粒粒豆兒跳出來”的句子時,穿得像小企鵝一樣臃腫的學生個個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那份快樂融入到課文的朗讀之中,似乎教室里的孩子全是噼噼啪啪從豆莢中跳出來的輕盈的豆兒;《小馬過河》中,關于小馬第二次過河,學生給出了很多建議,最有趣的要算一個孩子提議小馬戴個游泳圈,這一來,其他學生就擔心了,人是站立的帶上游泳圈手在圈外,腳在圈內(nèi),小馬卻不同,它是四只腳跑,怎么下水是個問題,下水后前后腳怎么協(xié)調(diào)又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學生馬上提議,馬的特點就是奔騰跳躍,干嘛非得趟過去,跳過去多方便啊,這個問題一出,全班學生自動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小馬可以跳,理由是小馬善于跳,另一派反對小馬跳過去,理由是文中只介紹了河水的深淺,并沒有介紹河的寬窄,萬一河很寬怎么辦?對于學生的發(fā)言,老師始終報以賞識的態(tài)度,寬松的氛圍激發(fā)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情緒味”和“人文味”濃濃地恣意流淌;《古詩積累》中,男女生激烈地交鋒、角逐,就連聽課的教師都未能幸免地被“扯進”學生的活動中,趣味濃濃的課堂中,時間流逝的速度特別快。
第三味“文學味”。語文課堂就是文學浸潤的課堂,如果教師的語言蒼白無力,定然起不到能夠牽動學生的“情”的作用,教學語言不等同于生活語言之處就在于啟發(fā)性和煽動性。具有“文學味”的課堂具有“四勁”特征,第一勁,“嚼勁”,教師的語言初聽引人入勝,細嚼回味悠長,仿佛空氣中都靈動著飄逸的文字;第二勁,“掘勁”,教師具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出口就能動人,揮筆亦可成文,在學生眼里,教師就是一座無底的礦山,無論怎么挖掘皆能掘到想要的寶藏,教師更是學生眼里優(yōu)秀的作家;第三勁,“雅勁”,儒雅的教師形象,從容的課堂風采,純正的情感交流,教師以自己的雅成就學生的雅,師生皆為雅士;第四勁,靈勁,充滿文學味的語文課堂,師生常常靈光閃現(xiàn),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別出心裁,在文本感悟上獨具慧眼,在課堂實施上另辟蹊徑。有“文學味”的語文課堂大有嚼頭?!渡咸斓奈浵仭穲?zhí)教者的教學語言初聽不覺得怎么樣,但是寫下來一看卻經(jīng)得起推敲,雖然,這位教師在語氣語調(diào)上離兒童語言上有較遠的距離,但是,她在有意識地向兒童靠近。《小馬過河》的執(zhí)教者能夠收放自如亦讓人佩服,才五年教齡的她在課堂細節(jié)的處理上卻處處顯現(xiàn)出成熟與機智,當學生為小馬第二次過河獻計獻策不止時,此時學生的思路已經(jīng)跨越時空的界限了,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被學生牽得離課堂教學越來越遠,但是,這位老師卻用簡單的一句話將學生馬上拉回文本“你們的主意真好,但是,孩子們,別人的意見永遠是別人的,你們得給小馬留夠思考的空間啊!”?!抖箖簣A》的執(zhí)教者,設計的充滿童趣的兒歌不絕于課堂,師生的交流非常和諧:“小鉛筆請回家”——學生整齊地回答:“小鉛筆就回家?!崩蠋燅R上來了一句:“我是指揮官”——學生流利地接到:“我要聽指揮?!苯處熾S口吟道:“靈耳朵聽要求,小鉛筆請出來”學生像得到命令似的,齊刷刷拿出鉛筆?!豆适路e累》的執(zhí)教者在整個課堂上,呈現(xiàn)出來的是詩一般的語言和詩一般的情懷:“詩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語言藝術”、“你有詩人的情懷”“這首詩就送給你了”,針對學生年段特點的教學語言,讓課堂成為歡樂的創(chuàng)新園地。
語文與數(shù)學不同,數(shù)學追求簡潔,語文追求有味。語文教學的根底就在于提升生命的韻味,陶冶人文的情懷?!罢Z文味”的創(chuàng)生需要教師有豐厚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展現(xiàn)出語文獨有的本質(zhì)、情趣、文學的“味道”。“語文味”源于文本,揚于課堂,只有深入地走進文本,沉入文字,才能真正“品”出語文厚重悠長的諸多“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