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學
一、課改面臨的深層問題
新課程實施已經(jīng)十余年,各種課堂教學的理念和模式讓人眼花繚亂,但我們的課堂到底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有人形容為“今天的我依然重復昨天的故事”。國家督學成尚榮曾說,“課改必須改課!”
審視當下的課堂,我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課堂依然是“體驗不深切、思維不深入、理解不深刻”的課堂,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一是從教學內容方面看,教師的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缺乏,教的是一些表面或粗糙的東西,沒有教給學生學科本質問題和思想方法、學科結構性知識,導致學生“營養(yǎng)不良”;二是從教學過程看,多數(shù)老師仍然在告訴,在灌輸,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的過程散失,沒有思維縱深,在表面熱鬧的課堂后面,學生主體地位未能真正落實。
問題是課堂的驅動器,是課堂前行的重要資源。改變課堂,須從問題著手。以思維調動情感,以學科核心問題突破課堂教學困境。通過學科核心問題的設計來組織開展學習活動,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這是推進區(qū)域課堂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路徑。
二、核心問題教學的由來、內涵及特征
核心問題教學來源于問題教學。作為問題教學理論的主要提出者之一的馬赫穆托夫認為,問題教學(簡稱PBL)是現(xiàn)代發(fā)展性教學體系的主導因素。丁念金認為,“問題教學是指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它是把教學內容化作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知識、形成能力、養(yǎng)成心理品質的過程?!焙诵膯栴},就廣泛意義而言,核心問題就是中心問題,有的也稱為主問題。從問題性質來看,它可以是題目、試題、練習題,也可以是提出來的矛盾、疑難,還可以是以題目形式提出的任務,這些問題往往以帶問號的形式出現(xiàn);從問題地位來看,它幾乎貫穿整節(jié)課,往往是教學的重難點。我們所說的學科核心問題,是教師基于新課程理念,通過對教材的深度解讀和對學生學習心理特點的分析,精心設計的融合三維目標為一體的,能激發(fā)和推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又能整合應該學習的重點內容和關鍵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和思維水平密切相關聯(lián),并貫穿整節(jié)課的問題或任務。
學科核心問題具有以下特征:根本性,即能深入學科本質、體現(xiàn)學科精髓;統(tǒng)攝性,即對整節(jié)課具有統(tǒng)領作用;綜合性,即學科核心問題具有整合的功能,具有開放性;生活性,即學科核心問題能在生活中尋早原型,可以將教材與生活有機聯(lián)系起來。
三、基于學科核心問題的學習活動設計
我們希望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深入研究教材,進一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學科核心問題和精心分解優(yōu)化子問題,從而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以求推動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優(yōu)化師生關系,使學生攝取知識的同時又提升其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突破課堂教學困境,從而整體提升區(qū)域教學質量。其基本思路為:以問題為主線,以活動為載體,以情感和思維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整體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本項教改活動的基本主張:
1.問題是課堂的驅動器。問題是課堂前行的重要資源。問題驅動思維,思維調動情感。核心問題是聚合器,子問題是推進器。
2.活動結構是問題結構的深層轉換。教材可以衍生核心問題和序列問題,教師據(jù)此設計相應的學科活動,活動結構是教材結構的深層轉換。
3.學生發(fā)展取決于學生的活動狀況。
教學過程是在活動中進行。通過結構化、序列化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發(fā)展。在活動設計上要體現(xiàn)“三字訣”:讓,即把時間、機會讓給學生;漁,即在教學活動中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方法;導,即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主體意識和問題意識的培育。
本項教改活動的操作思路:
1.精心設計學科核心問題
(1)設計學科核心問題的三大原則
核心問題設計源于對教材的深度加工,它有四大依據(jù):把握核心概念性知識來設計;根據(jù)學科思想方法設計;根據(jù)學科教材的基本結構;根據(jù)學科核心能力。設計學科核心問題應遵循以下原則:①體現(xiàn)學科的本質和規(guī)律。核心問題的設計需要對教材精深的把握,需要突破雙基基本學科經(jīng)驗思想方法,把握學科本質和學科思想方法,梳理學科知識構成發(fā)掘教材的發(fā)展價值、生活價值和學術價值。②引導學生深層的情感思維需要。核心問題的設計需要整合教學資源,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深度體驗。③盡量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核心問題的設計需要盡量聯(lián)系生活,滿足學生興趣和需要有生活性、真實性。
(2)確定學科核心問題的操作程序
在核心問題的確立上可以遵循以下程序:第一是備教材,通過對教材精深廣的把握,確定意向性核心問題;第二是備學生,根據(jù)學生情況和經(jīng)驗積累,推斷學生解決意向性核心問題方法的可能性;第三是確定學生的體驗性目標和體驗方式;第四是在充分了解教材與學情、確定知識目標和體驗性目標的基礎上確定核心問題。第五是在實施過程中根據(jù)情境不斷修正改善。如下圖所示:
2.合理分解子問題
在確定好核心問題之后,要將其分解為若干子問題并按照合理的序列展示出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層層推進式,一種是分化整合式。子問題的設計要按照以下要求:(1)順序性,即要遵循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2)層次性,設計問題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體現(xiàn)出經(jīng)驗水平型、概念水平型、方法水平型、思想水平型、價值水平型等不同層次;(3)整體性,即要以核心問題為中心,體現(xiàn)出問題的有機聯(lián)系。
3.“1+X”的模塊式自主學習活動設計模塊式學習活動設計是指以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模塊為主要載體進行的設計,它力求改變線形的或流程式的設計思路,將線形的課堂學習活動變?yōu)槟K式學習設計,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課堂的生成性特征。首先進行的是“1”的尋找,也就是核心問題的設計,然后是分解成若干子問題,再確定活動序列的設計和展示,最終通過學生活動、問題驅動達到學生發(fā)展的目的。在模塊式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設計中,能將當代學習科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工具和導學工具的開發(fā),包括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自主學習,借助思維導航、動力導航、認知支持等技術,開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單和教師助學案。
4.開展基于專業(yè)聽評課的的自主學習課堂觀察開發(fā)相應課堂觀察記錄表,從多維度、多視覺觀察學習的課堂學習表現(xiàn),從評析教師如何“教”轉向觀察學生如何“學”,把學生的自主性活動作為課堂觀察的重點,及時進行教學效果評估,促進教師不斷反思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和教學行為。通過典型課例研究,不斷總結、建構具有區(qū)域特色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