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莉
[摘要] 目的 探討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肌鈣蛋白T、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診斷價值。 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集患者入院后不同時刻的靜脈血進行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肌鈣蛋白T、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觀察檢測結果,比較單項檢測和三項聯(lián)合檢測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水平。 結果 在入院后3h,H-FABP陽性率為97.1%,顯著高于hs-CRP和cTnT的陽性率(P<0.05);cTnT、hs-CRP均在發(fā)病后24~48h達到峰值,在發(fā)病后72h,hs-CRP、H-FABP、cTnT陽性率均明顯降低。單項檢測中,H-FABP的陽性預測值、特異度最高(96.5%、96.0%),聯(lián)合檢測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均達到了100.0%,同時敏感度、陰性預測值達97.8%。 結論 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肌鈣蛋白T、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于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陽性預測值和特異度,能有效降低誤診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H-FABP;cTnT;hs-CRP;急性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 R542.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9-106-03
AMI(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是因冠脈急性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壞死病變,其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1-2]。本研究旨在探討H-FABP(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cTnT(肌鈣蛋白T)、hs-CRP(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AMI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排除標準[3]:先心病心力衰竭史、結締組織病、心房纖顫、心肌擴張或肥厚、心臟瓣膜病、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等。男42例,女28例,年齡40~72歲,平均(64.5±2.4)歲,本組患者入院時均無明顯胸痛表現(xiàn)。
1.2 方法
本組患者分別在入院即刻及入院后各時刻(3、12、24、72h)采集靜脈血,進行hs-CRP、cTnT、H-FABP檢測,hs-CRP、H-FABP檢測方法為免疫透射比濁和膠乳增強免疫比濁,儀器為日立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由重慶中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cTnT檢測方法為電化學發(fā)光免疫法,儀器為羅氏e-601免疫分析儀,試劑由羅氏公司生產(chǎn)。
1.3 判斷標準及觀察指標
hs-CRP陽性:>3mg/L;H-FABP陽性:>5ng/mL;cTnT陽性:>0.1ng/mL。對本組患者入院不同時刻的hs-CRP、H-FABP、cTnT陽性率進行比較,同時計算hs-CRP、H-FABP、cTnT單項檢測和聯(lián)合檢測對AMI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hs-CRP、H-FABP、cTnT陽性率
在入院后3h,H-FABP陽性率為97.1%,顯著高于hs-CRP和cTnT的陽性率(P<0.05);cTnT、hs-CRP均在發(fā)病后24h達到峰值,分別為95.7%、88.6%。在發(fā)病后72h,hs-CRP、H-FABP、cTnT陽性率均明顯降低,且以hs-CRP的陽性率最低(75.7%)。具體見表1。
2.2 三項檢測的診斷效率
三項指標單項檢測與聯(lián)合檢測的AMI診斷效率比較,見表2。從表2可知,在三個單項檢測中H-FABP的陽性預測值、特異度最高(96.5%、96.0%),hs-CRP的特異度、敏感度、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均最低。三項聯(lián)合檢測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均達到了100.0%,同時敏感度、陰性預測值也較高,達到了97.8%。
3 討論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中,對于有心電圖特異Q波及胸痛表現(xiàn)者診斷較為容易,但對于很多早期無胸痛、特異Q波表現(xiàn)者,就必須借助心肌酶標志物檢測進行診斷[4-5]。在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早期,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心肌紅蛋白都會明顯升高。這是因為心肌細胞中的新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含量高出骨骼肌10倍以上,在心肌細胞受損后,會釋放出大量的H-FABP,從而引起血液中的H-FABP水平升高[6]。一般在AMI發(fā)病后的1.5~3.0h,H-FABP血漿濃度開始上升,在4~8h內(nèi)可達到峰值,12~24h恢復正常[7-9]。因為H-FABP的診斷時間窗較窄,不會掩蓋第二次心肌梗死時血漿H-FABP濃度的升高(cTnT和CK-MB升高持續(xù)12~14d左右),所以它也可作為早期檢測第二次心肌梗死的指標。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在入院后3h,H-FABP陽性率為97.1%,顯著高于hs-CRP和cTnT的陽性率(P<0.05)。這與相關文獻報道相符[10-11]。H-FABP檢測對早期的AMI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異性。
在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后3~6h左右,血液中開始出現(xiàn)肌鈣蛋白T,在10~24h內(nèi)達到高峰,峰值可達參考值的30~40倍,恢復正常需要10~15d,對Q波性、亞急性心肌梗死或CK-MB無法診斷的患者更有價值[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cTnT的出現(xiàn)時間遲于H-FABP,并在入院24h達到高峰(95.7%),24h后,濃度緩慢下降,在入院72h,其陽性率仍可達到84.3%,高于其他兩項。cTnT具有診斷窗口期較長,所以對于AMI中后期患者,cTnT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endprint
hs-CRP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心肌受損以及機體在發(fā)生感染、創(chuàng)傷、炎癥時,hs-CRP均會明顯升高。在心肌受損6~8h,可在血液中檢出hs-CRP,其濃度在24~48h達到峰值,升高幅度與感染程度呈正相關,發(fā)病后7d恢復正常[13-1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hs-CRP單項檢測診斷AMI的效率最低,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因素都可導致血清hs-CRP升高,特異度較低。但是其在血液中的持續(xù)時間較長,可作為病情觀察、療效判定的有效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hs-CRP、H-FABP、cTnT 聯(lián)合檢測診斷AMI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均達到了100.0%,同時敏感度、陰性預測值也較高,達到了97.8%。這說明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肌鈣蛋白T、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于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陽性預測值和特異度,其能有效降低誤診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姜健,華建江.多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3):242-244.
[2] 李甲芬,張靜,周紅巖,等.超敏C反應蛋白、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紅蛋白及肌鈣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6):885-886.
[3] 劉永娥,梁華,石宏宴,等.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急診胸痛患者中的診斷價值[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3(4):388-390,405.
[4] 鄧榮春,陳會,張明,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2):1289-1290,1292.
[5] 朱旭,鄭利平.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肌鈣蛋白、血脂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7):258-260.
[6] 李文澎.血清超敏CRP、肌鈣蛋白Ⅰ、心肌酶水平診斷AMI的價值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3,53(22):80-81.
[7] 林高貴,孟凡超,曾云祥,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檢驗醫(yī)學,2012,27(4):280-283.
[8] Zimmermann-lvol CG,Burkhard PR,Le Floch-Rohr J.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s a serum marker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stroke:a pilot study[J].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2004,3(1):66-72.
[9] 李淑敏.心肌肌鈣蛋白I聯(lián)合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應用與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0):6-7.
[10] Nakata T,Hashimoto A,Hase M.Huma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s an early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marker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Cardiology,2003,99(2):96-104.
[11] 周麗清,李煒煊,陳社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及多項心肌標志物檢測在AMI中的臨床應用[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04,21(3):256-258.
[12] Seino Y,Tomita Y,Takano T.Office cardiologists cooperative study on whole blood rapid panel tests in patients with suspiciou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arison betwee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nd troponin T tests[J].Circulation,2004,68(2):144-148.
[13] 李美芹,蔣知新,衣志勇,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4):745-747.
[14] 劉貽平.兩種方法快速檢測cTnT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對比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13(8):81.
(收稿日期:2014-07-25)endprint
hs-CRP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心肌受損以及機體在發(fā)生感染、創(chuàng)傷、炎癥時,hs-CRP均會明顯升高。在心肌受損6~8h,可在血液中檢出hs-CRP,其濃度在24~48h達到峰值,升高幅度與感染程度呈正相關,發(fā)病后7d恢復正常[13-1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hs-CRP單項檢測診斷AMI的效率最低,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因素都可導致血清hs-CRP升高,特異度較低。但是其在血液中的持續(xù)時間較長,可作為病情觀察、療效判定的有效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hs-CRP、H-FABP、cTnT 聯(lián)合檢測診斷AMI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均達到了100.0%,同時敏感度、陰性預測值也較高,達到了97.8%。這說明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肌鈣蛋白T、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于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陽性預測值和特異度,其能有效降低誤診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姜健,華建江.多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3):242-244.
[2] 李甲芬,張靜,周紅巖,等.超敏C反應蛋白、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紅蛋白及肌鈣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6):885-886.
[3] 劉永娥,梁華,石宏宴,等.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急診胸痛患者中的診斷價值[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3(4):388-390,405.
[4] 鄧榮春,陳會,張明,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2):1289-1290,1292.
[5] 朱旭,鄭利平.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肌鈣蛋白、血脂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7):258-260.
[6] 李文澎.血清超敏CRP、肌鈣蛋白Ⅰ、心肌酶水平診斷AMI的價值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3,53(22):80-81.
[7] 林高貴,孟凡超,曾云祥,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檢驗醫(yī)學,2012,27(4):280-283.
[8] Zimmermann-lvol CG,Burkhard PR,Le Floch-Rohr J.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s a serum marker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stroke:a pilot study[J].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2004,3(1):66-72.
[9] 李淑敏.心肌肌鈣蛋白I聯(lián)合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應用與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0):6-7.
[10] Nakata T,Hashimoto A,Hase M.Huma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s an early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marker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Cardiology,2003,99(2):96-104.
[11] 周麗清,李煒煊,陳社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及多項心肌標志物檢測在AMI中的臨床應用[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04,21(3):256-258.
[12] Seino Y,Tomita Y,Takano T.Office cardiologists cooperative study on whole blood rapid panel tests in patients with suspiciou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arison betwee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nd troponin T tests[J].Circulation,2004,68(2):144-148.
[13] 李美芹,蔣知新,衣志勇,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4):745-747.
[14] 劉貽平.兩種方法快速檢測cTnT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對比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13(8):81.
(收稿日期:2014-07-25)endprint
hs-CRP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心肌受損以及機體在發(fā)生感染、創(chuàng)傷、炎癥時,hs-CRP均會明顯升高。在心肌受損6~8h,可在血液中檢出hs-CRP,其濃度在24~48h達到峰值,升高幅度與感染程度呈正相關,發(fā)病后7d恢復正常[13-1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hs-CRP單項檢測診斷AMI的效率最低,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因素都可導致血清hs-CRP升高,特異度較低。但是其在血液中的持續(xù)時間較長,可作為病情觀察、療效判定的有效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hs-CRP、H-FABP、cTnT 聯(lián)合檢測診斷AMI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均達到了100.0%,同時敏感度、陰性預測值也較高,達到了97.8%。這說明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肌鈣蛋白T、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于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陽性預測值和特異度,其能有效降低誤診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姜健,華建江.多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3):242-244.
[2] 李甲芬,張靜,周紅巖,等.超敏C反應蛋白、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紅蛋白及肌鈣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6):885-886.
[3] 劉永娥,梁華,石宏宴,等.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急診胸痛患者中的診斷價值[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3(4):388-390,405.
[4] 鄧榮春,陳會,張明,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2):1289-1290,1292.
[5] 朱旭,鄭利平.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肌鈣蛋白、血脂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7):258-260.
[6] 李文澎.血清超敏CRP、肌鈣蛋白Ⅰ、心肌酶水平診斷AMI的價值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3,53(22):80-81.
[7] 林高貴,孟凡超,曾云祥,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檢驗醫(yī)學,2012,27(4):280-283.
[8] Zimmermann-lvol CG,Burkhard PR,Le Floch-Rohr J.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s a serum marker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stroke:a pilot study[J].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2004,3(1):66-72.
[9] 李淑敏.心肌肌鈣蛋白I聯(lián)合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應用與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0):6-7.
[10] Nakata T,Hashimoto A,Hase M.Huma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s an early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marker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Cardiology,2003,99(2):96-104.
[11] 周麗清,李煒煊,陳社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及多項心肌標志物檢測在AMI中的臨床應用[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04,21(3):256-258.
[12] Seino Y,Tomita Y,Takano T.Office cardiologists cooperative study on whole blood rapid panel tests in patients with suspiciou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arison betwee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nd troponin T tests[J].Circulation,2004,68(2):144-148.
[13] 李美芹,蔣知新,衣志勇,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4):745-747.
[14] 劉貽平.兩種方法快速檢測cTnT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對比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13(8):81.
(收稿日期:2014-07-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