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
摘 要: 課堂提問是一種啟發(fā)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已有認知、心理水平和思維過程等設計合理的提問方式,進行有效提問。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課堂提問 存在問題 提問技巧
一、語文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
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雙邊活動,其中,教師的“導”起著關鍵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靠設疑提問實現(xiàn)。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運用得好,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開發(fā)潛能,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盡管教師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進行過成千上萬次的提問,但真正善于提問的教師少之又少。據(jù)筆者多年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提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和誤區(qū):
1.提問頻繁高,問題數(shù)量多。
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一堂40分鐘的課,平均每分鐘就問一個問題,學生被諸多問題牽著鼻子走,哪有時間思考?往往是在一個接著一個問題的“轟炸”下,“不假思索”地忙著回答和應付。
2.重復學生的回答。
教師常犯的錯誤是習慣性地重復學生的回答,這種習慣會導致大量有意義時間的丟失,降低課堂教學效率。這并不是說,任何情況下教師都不能重復問題和學生的回答。如在一個很大的沒有擴音設備或擴音設備不好的教室,或問題本身較復雜,有多個層面,就有必要重復問題和答案。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要避免這種無意義的重復。
3.不會傾聽學生正在回答的問題。
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學生身上,給予學生最大的、無條件的、真誠的關注,學生可從教師的這些行為中得到積極的情感反饋。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跑調”時,表現(xiàn)出不耐煩,在教室里走來走去,或將目光轉向窗外。
4.經常選擇能力強的學生回答問題。
走進學校,經常聽見學生抱怨“我的老師從來不點我”,或“老師總是喜歡點那幾個學生”,從這些抱怨中可以看出學生的不滿和挫折感。這種現(xiàn)象會導致那些經常點不到的學生認為反正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老師也不會關注我,盡管玩吧。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對學習將越來越沒興趣。
5.控制問題的答案。
有時教師很認真地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自己回答;或讓學生回答又打斷學生的回答,自己回答;或者在學生答錯之后沒有試圖啟發(fā)學生思考就加入了個人評價。結果,整節(jié)課堂上只能聽見教師的觀點,而沒有學生的觀點,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對還是錯。這些都是極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的行為。當學生知道教師不讓他們完整地說出自己的觀點時,他們怎樣學會思考、形成邏輯思維?教師的這些行為往往使學生感到萬分沮喪,學生難以形成邏輯系統(tǒng),從而消極對待教學。如果確實是問題太難,教師就應該充分啟發(fā)學生或留待學生課后思考。
6.忽視學生的提問。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課堂上遇到問題當場主動提問的學生中,小學生僅占13%。專家分析認為,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提出問題,主要是學生的提問、表達受到各種限制,可能還會招致教師的指責甚至挖苦、批評,于是因怕給自己惹麻煩而不提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教師忽視學生的提問是導致學生不愛提問的罪魁禍首。
二、優(yōu)化語文課堂提問的方法
以上這些做法嚴重挫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了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使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得不到體現(xiàn),導致的后果令人擔憂。鑒于上述種種后果,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充分體現(xiàn)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與有效性,通過課堂提問組織教學活動應當特別注意以下提問技巧:
1.激發(fā)學生的質疑意識,讓學生敢問、多問。
教師既要給予學生“自己說話”的自由和“說自己話”的權利,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用自己的嘴巴去表達,獲得自我滿足,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善于捕捉學生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并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時時處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創(chuàng)造的樂趣。
2.旁敲側擊,善于啟發(fā)。
在整體把握全篇的基礎上,注重前后知識點的聯(lián)系,巧設問題,吸引學生。有意識地把設問的過程當做開啟學生思路的過程,激活他們思維的靈性。在學生思路梗塞時巧言啟發(fā),在對立或矛盾中誘其比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層面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使他們思維向縱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樂趣。
3.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一個難的大問題,可以科學地分解為幾個容易的小問題,步步誘導,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解決難題。設問要結合學生年齡、研習課題、能力實際,使他們回答問題時可望又可及,既不因為問題過難而使學生望而卻步,甚至挫傷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不因為問題過于簡單而使學生驕傲自滿,滋生思維惰性,這對于他們素質的提高毫無價值,有序地結合問題理解和正確利用知識,既培養(yǎng)了思維的邏輯性,又避免了語文教學雜亂零散的弊病。
4.適時設問,隨機應變。
設問的目的在于解決疑難,而不是把學生問倒,更不是作為花絮點綴課堂,創(chuàng)新“學生活動”形式。是否適時發(fā)問決定課堂教學效果的強弱。過早發(fā)問,造成氣氛緊張,學生內心茫然,容易造成課堂冷場;過晚發(fā)問,學生無需思考就能對答如流,使問題成為“瞎子戴眼鏡,多余的圈圈”,毫無所值。
此外,還要善于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問題的難度、切入的角度和提問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做到單向發(fā)問誠然不夠,應該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瀾的作用,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在討論中互問,與教師對問,使語文教學真正呈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吧钣卸鄰V闊,語文就有多廣闊”,語文課堂提問技巧應是無窮無盡的,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全成長,為了全方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探索向學生激疑設向的方法,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